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QontraXt三维伪彩色定量分析软件对乳腺病灶的定性诊断效能.方法 对99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比较分析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 良性组肿瘤以均匀性、离心性增强为主,恶性组肿瘤以不均匀性、向心性增强为主,恶性组病灶内灌注缺损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血管的出现几率远高于良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对323例患者共327个乳腺病灶于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均获得病理结果,其中326个病灶获得免疫组化结果,常规二维超声上观察病灶形态、大小等特征,造影时观察病灶边缘特征,对比边缘特征与病灶病理及部分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15%、73.33%、78.90%,其与Ki-67/MIB-1的表达相关性较低。结论超声造影边缘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MRI检查和超声检查在乳腺肿瘤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68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动态增强MRI检查,且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比较超声检查与动态增强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172例良、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信号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再行乳腺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病灶造影特征,利用超声造影特征判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结果与乳腺病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灶83例,良性病灶89例。超声增强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增强模式、增强后均匀程度、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界及增强后病灶扩大征象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了解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特征,对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乳腺肿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通过重复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图像的定量参数,研究取3次数据的中位数、最相近两次数据的平均值及3次数据的平均值这3种方法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151个乳腺肿块中,3种数据处理方法显示良恶性肿块的峰值P值均为0.000,曲线下面积(AUC)的P值分别为0.002、0.004、0.004。选择评判标准时,中位数法以AUC<3.85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0.7%、特异度为61.9%,三者均值法以峰值<25.00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71.4%,为最佳选择。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乳腺肿块可行,重复分析,取中位数或平均值的方法均可减少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造影前血流信号强度进行对照比较,并生成定量指标峰值强度,探讨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25例良性,25例恶性),造影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造影时观察肿块的增强情况,并以肿块所在腺体的增强强度为参照,分为4级:无增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将其与造影前彩色多普勒分级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随机软件计算所有肿块及高增强肿块的峰值强度,并按肿块大小分组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后50例乳腺肿块中41例较造影前血流分级增强,恶性明显多于良性(P<0.05).回声无增强(2例)与等增强(5例)全部见于良性,低增强9例仅1例见于恶性.高增强(34例)可见于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的肿块,最大径<2 cm时良恶性峰值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2 cm时峰值强度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肿块内血管显示率,恶性表现较良性明显,良恶性肿块峰值强度不同,二者相互结合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直径≥2cm,且造影前血流分级为Ⅲ级的肿块峰值强度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宫颈癌超声造影(CEUS)与MRI增强模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宫颈癌患者首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而后行增强MRI检查,并对其增强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宫颈癌超声造影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超声造影及MRI表现为明显强化的病例均为94.73%(54/57);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的病例分别为:CEUS59.65%(34/57)、MRI77.19%(44/57),上述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MRI类似,可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分析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及4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常规MRI、DWI及DCE-MRI资料,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及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volume fraction,V_e)。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参数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4种参数及ADC-K~(trans)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ADC、K~(trans)、K_(ep)、V_e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DC、K~(trans)及ADC-K~(tran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91.3%、78.8%,90.0%、87.0%、77.0%,90.0%、91.3%、81.3%。结论:定量参数ADC、K~(trans)、K_(ep)及V_e值对前列腺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ADC-K~(trans)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高于任何单一参数,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MR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直肠肿瘤患者行双重超声造影(doub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EUS)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比较DCEUS和DCE.MRI对直肠癌的检出率、定位准确性、对直肠癌术前超声T分期、N分期符合率以及肿瘤的增强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35例患者,术前DCEUS和DCE-MRI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均100%,DCEUS和DCE.MRI的T分期符合率分别为85.7%和82.9%,Kappa值分别为0.782(P〈0.001)和0.739(P〈0.001)。术前DCEUS和DCE-MRI的N分期符合率分别为77.1%和80.0%,kappa值分别为0.624(P〈0.001)和0.668(P〈0.001)。结论DCEUS和DCE-MRI均是术前诊断和评价直肠癌的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个乳腺肿块,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27个,观察其超声造影增强的增强程度、增强模式,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比较良恶性病变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50个乳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恶性病灶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17个,占73.9%,呈结节状不均匀增强16个,占69.6%,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18个,占78.3%.良性病灶27个,增强程度为3级的占40.7%(11/27),呈整体较均匀增强20个,占74.1%,部分增强7个,占25.9%,表现为点线状、结节状或团块状增强.良恶性病灶造影增强特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纤维腺瘤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将其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纤维腺瘤组47例造影强度分别为高增强12例,等增强12例,低增强16例,极少至无增强7例,照影剂进入肿块的大小及范围常与二维超声图像一致,且边界常呈环状增强或半环状增强;内部可呈均匀及不均匀增强,当纤维腺瘤伴广泛玻璃变及钙盐沉积时,内常无造影剂进入;该组时间-强度曲线常呈“慢上快下及快上快下”型;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的符合率为89.4% (42/47).结论 乳腺纤维腺瘤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可具有一定的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与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中近10年发表的CESM与MRI比较诊断乳腺癌效能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根据诊断准确性实验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文献质量,以Meta Disc 1.4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并根据结果选择对应效应模型,对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比值比(DOR)进行汇总分析,绘制诊断性实验Deek''s漏斗图,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及其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中英文文献661篇,经过筛选纳入12篇文献。汇总结果显示,CESM和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均为0.97,特异度分别为0.69和0.51,DOR分别为105.44和33.73,PLR分别为2.94和1.95,NLR分别为0.05和0.07,AUC(95%CI)分别为0.964 5(0.955 8,0.981 5)和0.919 8 (0.892 7,0.946 8),CESM的AUC大于MRI。Deek''s漏斗图表明纳入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 CESM能有效诊断乳腺癌,较MRI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乳腺肿块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再行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特征,判断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检出乳腺恶性病灶84例,良性病灶88例,误诊4例,漏诊3例,诊断敏感性95.24%,特异性96.59%。超声造影示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增强模式、造影剂分布形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情况、增强强度及增强后范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的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 CEUS)定量分析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ECT)影像学特点,评价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提高HCC诊断准确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可疑肝脏病灶进行CEUS定量分析、常规CEUS和CE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三种方法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CEUS定量分析技术诊断HCC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CEUS及CECT,特异性较CEUS高(P<0.05),与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定量分析技术可明显提高HCC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曲线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87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57例和良性组30例,Sonolver软件获取其超声造影图像,定量分析其分析区和参考区灌注曲线参数。结果与良性组分析区比较,恶性组分析区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均减小,上升斜率(RS)和下降斜率(DS)均增大(P<0.05);恶性组分析区RT、TTP及mTT的95%可信区间均减小(P<0.05)。与良性组参考区比较,恶性组参考区RT减小,RS和DS增大(P<0.05)。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分析区RT、TTP及mTT小于参考区,分析区峰值强度RS、DS及拟合优度大于参考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的灌注参数可评估肿瘤内的血流灌注,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CNKI、CBM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以超声造影与增强MRI技术鉴别诊断同一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检测异质性,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绘制Deek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性;绘制Fagan图比较验前及验后概率。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153个乳腺肿块)。超声造影与增强MRI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0.85(95%CI:0.82~0.88)、0.80(95%CI:0.76~0.84)和0.81(95%CI:0.77~0.84)、0.77(95%CI:0.70~0.8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CI:0.87~0.92)、0.86(95%CI:0.82~0.89),二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研究稳定性较好,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MRI验前概率均为48%,验后概率分别为86%和84%。结论超声造影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较增强MRI略高,两者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超声对MRI所见乳腺高危病灶的诊断价值及病变特征。方法对首次超声未显示,但乳腺MRI检查提示BI-RADS 4级及以上的高危病灶进行二次超声对比分析,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病灶的MRI、超声影像特征,探讨二者协诊价值。结果二次超声可见病灶与MRI所见病灶的比例38/48(79%),恶性病变占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比例28/29(97%);良性比例10/19(53%)。二次超声发现病变为恶性的比例为28/38(74%),二次超声未发现病变但最后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比例1/10(10%)。二次超声检测出的28个恶性病变与超声病变边缘显著相关(P0.001)。结论结合MRI的二次超声灵敏度好,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检出率。MRI与超声的肿块型、非肿块型病变匹配程度越高,预测能力越好。掌握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可以避免误诊,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的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检查3种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术前完成乳腺超声、乳腺钼靶和乳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378个乳腺病灶。对比分析超声、钼靶、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BI-RADS分级后各级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超声、钼靶和增强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1%、89.52%、90.83%,66.67%、58.20%、60.98%和98.55%、78.50%、86.43%。超声和增强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高于钼靶。结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最高,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最高,两者对恶性和良性病灶的诊断各有其优势。而钼靶对恶性病灶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分型,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恶性组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多,并以高增强为主,肿块增强的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的病理性质有关;该组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8.1% (106/108).结论 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的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