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20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后方回声均可见增强(100%),17例(85%)甲状腺腺体增大.13例(65%)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肿瘤后方同声增强,归为结节型.3例(15%)表现为甲状腺一侧腺体增大.回声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弥漫型.4例(20%)表现介于前两类表现之间,与桥本氏病表现相似,回声不均匀,片状减低,后方回声增强,归为混合型.结论 原发甲状腺淋巴瘤超声表现多样,甲状腺增大、淋巴瘤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是其主要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果: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中,腮腺受累3例,甲状腺受累7例,乳房受累7例(其中1例双侧受累),睾丸受累6例(其中1例双侧受累),阴茎受累1例。24例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患者共28个病灶,分别为腮腺3个,甲状腺7个,乳腺8个,睾丸7个,阴茎3个。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灶型19个,弥漫型9个。灰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极低回声或类囊性回声,22个病灶(78.6%)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23个病灶(82.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供较丰富。9个病灶(32.1%)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呈趋圆形的极低回声。结论: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检查是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筛查、诊断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淋巴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合病理及相关文献,分析其超声表现特点。结果 5例病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1例。结节型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部分伴有线状高回声,单发或多发,呈椭圆或分叶状,后方回声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血流信号2~3级;弥漫型常规超声表现为腺体整体受累,腺体增大伴回声弥漫性不均匀,内见多发极低回声结节,血流信号2级;超声造影5例均表现为快进高增强,3例为均匀性增强,2例内部可见少许小片状无增强区,早期外周呈弥漫性增强,逐渐向中心增强,增强后边界较清,结节内造影剂消退迅速。结论腮腺淋巴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特征,加强对本病超声图像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与病理特征.结果 1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检出15个病灶,病灶位于卵巢6个,宫颈6个,子宫体3个.10个病灶表现为极低回声,1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所有病灶后方回声均增强,13个病灶边界清晰,5个卵巢病灶呈椭圆形,5个宫颈病灶呈分叶状,所有子宫体病灶宫体呈弥漫性增大,子宫内膜完整,13个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14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超声检查中,极低均匀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为其主要特征,最终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淋巴瘤(LUCX)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LUCX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情况、宫颈黏膜线完整性等。结果 11例LUCX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平均年龄(48.5±12.0)岁,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超声表现为宫颈单发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团,呈分叶状(6/11,54.5%),边界较清(7/11,63.6%),回声均匀(6/11,54.5%),肿块后方回声增强(8/11,72.7%),钙化或液化少见,宫颈黏膜线完整(7/11,63.6%),肿块内血流丰富(II-III级),以周边分布为主,RI:0.59-0.71。结论 LUCX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LUCX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和病理表现,提高超声对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002~2007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淋巴瘤10例的超声图文报告及病理报告,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0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乳腺肿块大小1~13cm,超声表现为单发5例,多发5例,共发现肿块17个;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肿块16个,不均匀高回声肿块1个,其中极低回声有类似囊肿样表现近似无回声肿块12个,形态不规则及不均匀肿块16个,形态规则均匀肿块1个,后方回声增强肿块17个,内部血流丰富肿块15个,多为高阻血流(2/3),伴发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肿块回声极低类似囊肿样,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丰富是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研究15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TL的超声图像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TL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 15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3例为弥漫型PTL,双叶甲状腺明显增大,病灶为不均质极低回声,边界不清,无钙化,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结节型PTL,10例单叶甲状腺增大,2例双叶甲状腺增大,病灶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3例病灶结节内有微钙化,8例病灶结节后方回声增强,2例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能够较准确提供PTL的声像图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应首先怀疑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经病理结果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涎腺超声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35例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22例早期组,13例中晚期组),选择非干燥综合征患者3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及Schirmer试验、抗SSA/SSB抗体、角膜荧光素染色等实验室检查。观察二维图像特征、涎腺大小、涎腺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涎腺超声检查与三种实验室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35例中,30例弥漫性改变,5例为局限性改变,腮腺或颌下腺病区低回声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腮腺、颌下腺上下径、左右径和体积呈现早期组>对照组>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腮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颌下腺PSV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晚期组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涎腺超声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86.15%)、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80.00%)较Schimer试验(71.43%、83.33%、76.92%、83.33%、71.43%)和角膜染色(74.29%、86.67%、80.00%、86.67%、74.29%)均有所提高;而与抗SSA/SSB相当。结论超声可清晰观察涎腺实质回声、腺体大小、血流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鉴别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脏淋巴瘤(RL)临床病理学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RL的临床、病理学及超声表现。结果31例RL中,2例为原发性、29例为继发性,临床主要症状为腰痛(22/31)。RL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2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L超声表现包括肾内肿物型(13例)、肾弥漫浸润型(5例)、肾盂型(2例)、肾周型(2例)及腹膜后浸润型(9例),均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9例腹膜后浸润型RL中,7例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RL超声表现多样;超声发现肾内较大占位病灶呈均匀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伴肾外病灶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出现“血管漂浮征”时,应考虑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2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 肝淋巴瘤单发15例(57.7%),多发7例(26.9%),弥漫性4例(15.4%).单发及多发性病例的超声表现相似,86.4% (19/22)表现为低回声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表型.弥漫性病例声像图表现为肝肿大,弥漫性回声不均匀,似“慢性肝病”或“脂肪肝”,未见明确占位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细胞表型.结论 根据超声表现,可将原发性肝淋巴瘤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弥漫型;其中,单发型与多发型的声像图以低回声占位为主,而弥漫型表现为肝肿大;该分型与病理免疫组化T、B淋巴细胞分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报导5例原发乳腺淋巴瘤(PLB)超声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 复习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5例均为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超声均表现为单发低回声不规则结节,与乳腺癌表现相仿,但未发现有钙化。3例伴后方回声增高。结论 超声检查难以鉴别原发淋巴瘤与乳腺癌,对于乳腺癌内孤立不规则结节且伴后方回声增高时,原发淋巴瘤应在鉴别诊断之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超声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为PTL的39例超声和21例CT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岁。超声表现:弥漫型PTL 10例,其中8例甲状腺肿大,9例腺体回声不均匀性减低,8例腺体后方回声增强,2例腺体内出现钙化;结节型PTL 29例,其中19例出现甲状腺回声不均匀性减低和腺体后方回声增强,26例结节回声减低,3例结节内出现钙化;39例PTL中2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CT表现:弥漫型PTL 4例,2例病灶呈低密度,1例病灶内出现钙化;结节型17例,14例病灶呈低密度,2例病灶出现钙化,以上21例PTL的CT在分型与超声分型呈现对应关系,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在14例增强CT中10例为轻中度强化,9例为均匀强化。结论:PTL超声与CT表现各自具有特征性,两者可相互补充,有助于PT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结合病理及相关文献,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13例腮腺恶性肿瘤病理包括:腮腺导管癌3例(23.08%),鳞状细胞癌3例(23.08%),淋巴瘤3例(23.08%),黏液表皮样癌1例(7.69%),嗜酸细胞癌1例(7.69%),腺样囊性癌1例(7.69%),腺泡细胞癌1例(7.69%)。13例病例常规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10例(76.92%)边界不清,3例(7.69%)边界清晰;Alder血流分级12例(92.31%)表现为Ⅱ~Ⅲ级;1例(7.69%)为Ⅰ级;超声造影12例(92.31%)表现为高增强,1例(7.69%)表现为低增强;13例均表现为增强后边界不清且无增强环;9例(69.23%)表现为不均匀增强,4例(30.77%)表现为均匀增强。结论腮腺恶性肿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存在一定特征表现,加强对本病声像图认识,能帮助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肝脏淋巴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子宫淋巴瘤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子宫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原发性子宫淋巴瘤临床及超声表现:(1)子宫体淋巴瘤3例,其中2例以无痛性盆腔肿块就诊,1例以子宫肌瘤近期明显增大就诊;超声显示3例子宫体均弥漫性增大,子宫内膜完整,肿瘤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均增强。(2)宫颈淋巴瘤6例,患者均以接触性出血就诊,其中4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超声显示4例肿瘤内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肿瘤边界清晰,呈分叶状;1例边界不清晰。(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9例中8例肿瘤病灶内血流信号增多。9例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宫颈)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超声显示子宫体弥漫均匀性增大,而子宫或宫颈内膜较完整,病灶边界清晰,内为均匀性极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者为子宫(宫颈)淋巴瘤的临床超声特征,最终仍需由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受累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典型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旁多发大小不一的弱回声肿块(24例),另外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包括:腹膜后、腹腔及浅表等广泛区域的淋巴结肿大(27例)、极低回声结节内探及血流信号(3例)、肿块包裹腹膜后大血管生长但不引起腹膜后大血管的狭窄、移位等(3例)。结论:根据本研究所提示的超声特点高度怀疑的NHL,大多可以通过浅表淋巴结、胸水、骨髓等活检病理学依据来获得确诊,从而得到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原发乳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分析9例(共11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超声、临床及病理特征。 结果 9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4例肿块位于右侧乳房,3例位于左侧乳房,2例位于双侧;其中8个肿块发生于外上象限。肿块大小1.5~9.0 cm,平均(2.87±2.09)cm。9例均为低回声,其中5例为极低回声,4例内部回声不均匀;6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不清;3例后方回声增强,9例均未见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6例血流丰富。术后病理大体形态学均表现为实性肿物、颜色灰黄或灰粉,组织学分型7例为非霍奇金弥漫性B细胞型淋巴瘤,1例为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为T细胞型淋巴瘤。 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检查中,低回声、外上象限、肿物后方回声增强、肿物内有丰富血流信号为主要特征,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及术后病理,其预后与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3例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累及双侧6例,单侧7例,共19个病灶,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肿块大小3.0~14.0 cm,平均(7.99±3.08)cm。18个病灶为低回声,1个表现为杂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者10个,不均匀者9个,其中内部可见条索状稍强回声者7个,伴小片状无回声区4个。彩色多普勒示68.42%(13/19)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31.58%(6/19)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此外,3个较大病灶不同程度累及同侧肾脏及其周围组织,1个伴下腔静脉栓子形成。结论 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规则低回声团块,肿瘤内无明显或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但对于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液化等征象的病灶,不能完全除外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