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肥厚了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根据实验室和临床资料,一些作者认为心肌肥厚导致心肌收缩性降低。而另一些作者认为在无循环机能不全的临床特征时收缩性正常或在心电图上出现《负荷过重》时,其收缩性降低。本文将不同病因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中心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和收缩功能与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作了比较研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食管超声(TEE)研究20例正常人(A组),22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病人(B组),3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C组)及33例冠心病患者(D组)的冠脉血流储备(CFR),以潘生丁静注后和静息时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D/RPDV)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D/RPSV)作为CFR指标。结果发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C组比A、B、D组大;静息时C、D组的PDV比A组高(P<0.05),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D/RPDV较A、B组明显减少(P<0.01),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人的D/RPDV、D/RPSV与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用TEE可检出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冠心病病人的冠脉血流储备能力有明显减退,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能力低下程度与有明确冠脉病变者相似。 相似文献
3.
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测定。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同时完成上述3种影像学检查的48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其中女性20例,男性28例,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3种技术所测LVEDV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大于造影超声心动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151.43±70.94)ml比(123.45±44.37)ml和(99.62±35.91)ml,均为P<0.05];所测LVEF比较,造影超声心动图测值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74.38%±8.87%比68.97%±10.63%和64.46%±11.41%,均为P<0.05);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ESV与造影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22.32)ml比(34.13±35.54)ml,P>0.05],但均小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测值[(59.69±70.13)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室SV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3±22.99)ml比(92.74±23.77)ml,P>0.05],但均大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63.40±22.24)ml,均为P<0.05]。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0.91)、ESV(r=0.98)、SV(r=0.42)及LVEF(r=0.75)时相关(均为P<0.05);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测定左心室EDV(r=0.83)、ESV(r=0.90)及LVEF(r=0.59)时相关(均为P<0.05),而二者在测定SV时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心动图,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测定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阴茎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糖尿病性ED的血管性病因。方法应用CDUS检测18例糖尿病性ED及20例非血管性ED患者阴茎海绵体动脉(CA)及其分支血管螺旋动脉(HA)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性ED患者CA血管壁较毛糙,3例一侧CA内可见血栓,且CA的分支血管HA显示多为1级或2级。阴茎海绵体内药物注射(ICI)前后糖尿病性ED患者CA内径增加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血管性ED组〔(58.29±5.85)%vs(78.54±9.94)%,P<0.01〕;ICI后糖尿病性ED患者CA的PSV、RI亦明显低于非血管性ED组〔PSV(22.23±7.38)vs(44.87±9.45)cm/s,P<0.01;RI:0.89±0.07 vs 1.09±0.09,P<0.01〕,而DD-VV则明显高于非血管性ED组〔(11.03±2.85)vs(3.85±2.28)cm/s,P<0.01〕。结论 CA及其外周HA受损可能是糖尿病性ED患者血管病变的主要因素,而阴茎静脉关闭机制不良可能是其继发病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 Doppler 超声及实时二维 Doppler 彩色血流显象(CDFI)法观察了19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内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左室收缩状态,结果示,不论有无左室流出道狭窄,HCM 患者左室内(包括左室流出道、室中及心尖部)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增高,在左室流出道内可呈高速的湍流,于 CDFI 上表现为严重的 Aliasing 现象及轻度 Mosaic 现象,说明 HCM 患者左心室呈高动力型收缩状态。应用 CDFI 技术可指导脉冲波(PW)及连续波(CW)Doppler 对异常血流的采样,提高对 HCM 患者左室内高速血流速度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肌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1954年3月~2001年2月的3520例连续尸体解剖标本中,选取年龄≥65岁的126例的心脏标本,并依据诊断分为高血压组101例,其中LVH 0级15例,LVHⅠ级36例,LVHⅡ级28例,LVHⅢ级22例;对照组25例,对2组标本进行HE、苦味酸天狼星红和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运用光镜和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特点,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计算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Ⅰ型CVF和Ⅲ型CVF及Ⅰ型/Ⅲ型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LVH 0级心肌胶原纤维无明显改变(P>0.05);与LVH 0级比较,高血压组LVHⅠ级患者心肌CVF、Ⅰ型CVF显著增高(P<0.01),而Ⅲ型CVF、Ⅰ型/Ⅲ型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高血压组LVHⅡ级和LVHⅢ级患者心肌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随着高血压LVH程度的加重,Ⅰ型CVF明显升高,提示舒张功能受损愈重。 相似文献
9.
徐大地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5)
对象为3岁以下的孤立性室缺或右室双出口伴正常大血管关系的患儿,右室流出道压差<4kPa,且不伴有引起发育落后的非心脏疾病例如Down综合征。反映临床严重性的变量有;需要使用地高辛和利尿剂,静息心率,发育落后的严重性。心导管检查测定反映氧转运的变量和反映左向右分流的变量,据信这二组变量相互独立。需要使用地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高血压及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改变并探讨LVH对心脏贮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组,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内置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运动心肺功能仪测定和比较各组在分级递增运动后达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O2max)时的代谢当量(METs),摄氧量(VO2),公斤体重摄氧量(VO2/kg),和每搏摄氧量(VO2/HR).结果 (1)在达AT值时,EH并LVH组和非LVH组METs和VO2/kg均低于对照组[METs:3.57±0.8和4.34±1.47比5.21±1.45,P<0.01;VO2/kg:(12.38±2.85)ml·min-1·kg-1和(14.42±4.33)ml·min-1·kg-1比(18.48±4.52)ml·min-1·kg-1,P<0.01],EH并LVH组的降低较非LVH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VO2max时,EH并LVH组和非LVH组METs和VO2/kg均低于对照组[METs:4.94±1.24和5.90±1.51比6.96±1.85;VO2/kg:(17.20±4.34)ml·min-1·kg-1和(20.41±4.59)ml·min-1·kg-1比(24.04±5.21)ml·min-1·kg-1,P均<0.01],EH并LVH组的降低较非LVH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相关分析显示,EH并LVH组LVMI与VO2/kg呈显著负相关(在AT值R=-0.40,在VO2max值R=-0.31,P<0.01).结论 EH患者心肺运动指标METs和VO2/kg降低,运动耐量受损,并与LVMI增高相关.提示EH患者心脏贮备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具备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慢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配至RVOTS部起搏组(n=34)和RVA部起搏组(n=34),均采用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模式(VVI),随访(27±10)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起搏时心电图QRS时限,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RVOTS组起搏心电图的QRS时限较RVA组显著缩短[(146±16) ms vs.(155±13) ms,P<0.05]。随访结束时,RVA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显著降低(0.58±0.10 vs. 0.64±0.12,P<0.05),左房内经(LAD)较术前显著扩大[(47±10) mm vs.(44±10) mm,P<0.05),在RVOTS组虽有类似的变化趋势[LVEF:0.59±0.08 vs. 0.63±0.11;LAD:(47±7) mm vs. (45±7) mm],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束时两组间比较未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增高[RVA组:(292±168) ng/L vs. (200±70) ng/L,P<0.01;RVOTS组:(225±88) ng/L vs.(192±69) ng/L,P<0.05],RVA组增高更明显,且较同期RVOT组显著增高(P<0.05);随访结束时,RVA组的平均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显著增高(1.7±0.6 vs. 1.4±0.5,P<0.01) ; RVOTS组有类似的变化趋势(1.5±0.7 vs. 1.3±0.5),但未达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实验后比较差异亦未达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因心衰住院率、脑梗死及因心血管死亡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VOTS起搏的电和机械同步性比RVA起搏相对较好,其心功能损害及心脏重构也相对较轻,较RVA起搏接近生理。 相似文献
12.
肥厚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和运动心肺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2):105-108
目的:通过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心肺运动联合试验(CPET)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肌肥厚病临床心衰患者左室流出道(LVOT)压差,心房大小和运动心肺功能变化。方法:对35例正常人,62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衰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脉冲型,连续波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CPET。测定LVOT压差,左房内径,于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峰氧耗量,无氧代谢阈(AT),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2)斜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较,LVOT梗阻的HCM心衰组患者左室短轴缩短率[(31±9)%∶(37±11)%]明显增大、LVOT压差[静态(3.9±1.1)mmHg∶(64±36)mmHg,负荷(13±7)mmHg∶(132±34)mmHg]明显增加、左房内径[(3.0±0.6)cm∶(4.3±0.7)cm]明显增大、A峰[(55±18)cm/s∶(81±35)cm/s]明显增高,峰值耗氧量[(32±7.9)ml/kg/min∶(18.4±5.8)ml/kg/min]、无氧阈(.VO2AT)[(16.5±2.1)ml/kg/min∶(9.2±2.2)ml/kg/min]明显下降,.VE/.VCO2斜率[(25.7±4.0)∶(32.8±5.1)]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左室流出道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房和心肺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变。负荷超声和心肺运动联合试验有助于评价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和运动时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价高血压心脏病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二维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31例,其中高血压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9例,二维图像下测量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最大压差,分别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室间隔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9.6±1.8)mm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2.4±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肥厚型心肌病组(11.5±0.5)mm,高血压组(11.3±0.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组内比较激发试验后左心室流出道流速(398.6±36.7)cm/s及压差[(68.4±12.9)mmHg,1 mmHg=0.133kPa],均高于静息状态下流速178.2±23.4)cm/s,压差(13.5±6.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可准确鉴别梗阻类型及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
目的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比较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形态改变。方法连续入选合并高血压且临床诊断考虑高血压为主要心力衰竭病因的患者20例作为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以同时期性别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不伴有高血压的心力衰竭患者21例作为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两组均行增强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各室壁厚度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LVEDV、LVEDVI、LVESV、LVESVI、LVDD等反映左心室扩张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房和右心房面积、左心室质量指数、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平均最大室壁厚度较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更厚[(10.1±1.4)mm比(7.1±1.2)mm,P=0.001],各个室壁厚度均显著大于后者,其中前间隔和后间隔最大室壁厚度差异尤为显著。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182.1±56.0)g比(122.7±38.9)g,P0.001]显著高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但右心室运动异常[20.0%比71.4%,P=0.001]显著低于心力衰竭未合并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相关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扩张程度与不伴有高血压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相似,但其左心室壁厚度显著增高。给予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其心功能有可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罗海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3,(1)
通常认为高血压患者左室首先发生向心性肥厚,事实上左心室的适应性改变远非如此简单。作者采用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质量和左室壁相对厚度,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适应性改变的类型及其与体循环血液动力学、左室负荷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象为165例未经治疗的临界性到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另选125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相对室壁厚度为2×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径,左室质量由Penn法则求得,左室腔形状由短轴/1/2长轴比率描述外周总阻力=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左室构型分以下4种,(1)正常构型:左室壁相对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正常。(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舒张期高血压左室结构改变。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左室肥厚高于舒张期高血压组。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收缩压增高较舒张压增高更易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85例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和40名年龄匹配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组)。按是否存在LVH,又将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分为LVH组45例和NLVH组4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扩张性(DC)、顺应性(CC)和僵硬度(β)作为评价弹性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和LVH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β升高[LVMI:(81.00±11.07)g/m2和(115.00±4.41)g/m2比(62.37±9.14)g/m2;β:7.29±2.75和11.34±4.24比5.96±2.50,均为P<0.05],DC和CC降低[DC:(1.95±0.68)×10-3/k Pa和(1.33±0.81)×10-3/k Pa比(3.04±1.27)×10-3/k Pa;CC:(0.44±0.11)mm2/k Pa和(0.35±0.19)mm2/k Pa比(0.67±0.19)mm2/k Pa,均为P<0.01]。与NLVH组比较,LVH组的LVMI和β进一步升高(均为P<0.01),DC和CC进一步降低(均为P<0.05)。LVH组患者的LVMI与雌二醇、DC和CC呈负相关(r=-0.374、-0.440、-0.382,均为P<0.05),与β呈正相关(r=0.554,P<0.01)。结论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绝经后高血压患者LVH与颈动脉弹性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评价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肾病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9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分成三组,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检查结果.结果:使用超声评价方法对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形态与血流动力学检查得出,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震荡70例,脑挫伤31例。脑血流异常患者中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者占76.2%;血流速度减低者占23.8%,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挫伤及脑震荡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挫伤患者高于脑震荡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流搏动指数脑挫伤患者为1.45±0.16,脑震荡患者为1.19±0.11(P<0.05)。结论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