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运动类APP的数据记录和社会互动功能进行健身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利用APP参与健身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招募96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北大学学生,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名)、记录组(29名)和互动组(32名),记录组和互动组采用Keep APP进行12周运动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保持原有活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  结果  干预后记录组女生坐位体前屈(19.36±4.55)cm、肺活量(2 929.93±422.52)mL、1 min仰卧起坐(39.71±8.32)次、立定跳远(165.14±14.73)cm与干预前[(16.39±6.15)cm、(2 690.93±380.45)mL、(36.14±9.53)次、(157.64±14.93)cm]相比均提高(t值分别为-3.34,-2.82,-3.52,-4.55,P值均 < 0.05),男生体质量指数(BMI)[(22.79±2.18)(22.19±2.22)kg/m2]显著下降,引体向上成绩[3.50(2.00,4.75),4.50(3.25,9.25)次]显著提高(t/Z值分别为3.90,-2.04,P值均 < 0.05)。干预后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13.08±2.23)cm和引体向上[6.00(0.00,12.00)次],女生坐位体前屈(21.43±5.14)cm、肺活量(3 259.33±562.70)mL、立定跳远(171.83±19.17)cm与干预前[(9.78±3.96)cm、1.00(0.00,7.50)次、(18.86±6.26)cm、(2 870.94±429.62)mL、(162.78±17.20)cm]相比显著升高(t/Z值分别为-4.22,-2.02,-3.43,-2.68,-3.84,P值均 < 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记录组男生肺活量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提高,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显著提高;互动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升高,女生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成绩显著提高;与记录组相比,互动组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提高(P值均 < 0.05)。  结论  使用运动类APP进行运动锻炼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性,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49所大学(大专)1 83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选用Pearson偏相关系数探讨不同类别大学生BMI和身体素质间的关联.结果 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77%和0.77%,体重偏低发生率分别为8.07%和12.21%.男、女生身体素质总分和总体BMI值的Pearson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17(P值均<0.01).BMI正常组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超重组和肥胖组中男生的身体素质总分和BMI呈现负相关.BMI偏轻组、正常组及超重组的女生中,身体素质总分和BMI间的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生的BMI和身体素质总分呈负相关.男、女生超重组和肥胖组BMI与1 000 m/800 m成绩呈正相关,体重偏轻组与立定跳远成绩呈负相关;男生超重组与引体向上成绩、女生超重组及肥胖组与仰卧起坐成绩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对耐力和肌肉耐力成绩的负影响明显,体重偏轻对下肢爆发力的正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脂率(FM%)、体脂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联性,为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程度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北京地区样本,采用Inbody 230对北京市4 069名6~20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成分测定,用四分位数法将FM%、FMI、FFMI和BMI分别分成4组,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4组的体测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男生FM%(20.03±10.39)和FMI[(4.35±2.84)kg/m2]均小于女生,而FFMI[(14.21±4.95)kg/m2]和BMI[(20.31±4.27)kg/m2]均大于女生(t值分别为-13.36,-7.66,11.49,8.16,P值均 < 0.01)。在男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呈下降趋势; 随着FFMI增加,5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上升趋势。在女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时间逐渐缩短,800 m跑时间逐渐增长;FFMI越大50 m跑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800 m跑中未见FFMI的显著趋势性。4个体成分指标对于坐位体前屈和1 min仰卧起坐无明显预测作用。  结论  FM%、FMI、FFMI和BMI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FFMI较高、FM%和FMI较低者在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方面有更好表现,且这种趋势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不同营养状况中小学生的运动素质,探讨肥胖、营养不良与运动素质的关系.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抽取城郊7个区7~17岁6 600名中小学生,检测身高、体重、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耐力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3.89%,营养不良检出率7.40%.4个学段男女学生中,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运动成绩比较,50 m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耐力跑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肥胖学生成绩均低于正常学生.营养不良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相对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成绩差异较小.但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3个项目,营养不良学生成绩均差于正常学生.结论 肥胖和营养不良能引起少年儿童运动素质的降低.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栋  袁艳  杨宏  赵华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2):284-286
实证红色体育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红色体育引入农村学校体育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革命老区某校高一年级134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每周3次、持续12周红色体育课余锻炼.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SCL-90量表调查.结果 干预后,身体素质方面,干预组女生的800 m跑[(4.01±0.24) min]、仰卧起坐[(30.52±4.75)个]、坐位体前屈[(14.98±4.70) cm]、肺活量[(2 418.18±330.91) mL]、50 m跑[(9.02±0.49)s]、立定跳远[(1.80±0.14)m]和男生的肺活量[(3 505.88±283.58) mL]、50 m跑[(7.22±0.93)s]、1000m跑[(4.27±0.21)s]、引体向上[(5.53±2.99)个]、立定跳远[(2.09±0.23)m]、坐位体前屈[(8.29±4.14) cm]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健康方面,干预组抑郁(19.53±3.88)、焦虑(13.37±1.82)、敌对(8.03±1.51)、人际关系(15.02±3.28)和SCL-90总分(140.10±8.12)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红色体育不仅对高中生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作用明显,而且对某些心理方面有较好影响作用,可以开发红色体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探究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体测成绩与身体肌肉参数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7名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肌肉量、肌肉量比值.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被试的肺活量、50 m跑、100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的成绩.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肌肉量水平组男大学生BMI、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8.415,10.794,40.245,P值均<0.01),即男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均值均为肌肉量多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少组,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为肌肉量少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多组.3组被试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引体向上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36,4.027,52.250,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均值均为肌肉量平均组最高,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肌肉量多组最低.3组被试的50m跑和1000m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被试的肺活量和1000m跑成绩的及格率均达到50%以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50 m跑成绩的达标率均达到87%以上,而各肌肉量水平的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不及格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 男大学生不同的肌肉量对体测成绩有不同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肌肉量,加强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研究上海市2000-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LMS法拟合上海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指标的P50百分位数曲线,分析变化规律及性别差异.结果 握力、50 m跑及坐位体前屈(女)指标成绩P50各年龄段均有所提高(P值均<0.05),其中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提高3.13,3.15 kg,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提高0.8 cm.立定跳远、斜身引体(男)、引体向上(男)、l min仰卧起坐(女)、50 m×8往返跑、l000m跑(男)、800 m跑(女)及坐位体前屈(男)指标成绩P50均有所下降(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11.0,8.59 cm,耐力跑成绩男、女生分别下降2.75,2.32 s.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下肢爆发力、肌肉耐力、有氧耐力出现下降趋势,需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 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秦朗 《现代预防医学》2014,(9):1597-1598,1604
目的评估运动及营养综合干预对改善超重及肥胖的青少年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效果。方法选择超重及肥胖的青少年68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运动干预及营养干预。在干预前后测量调查对象的形体指标:身高、体重、BMI(体质指数),及身体素质指标:100 m短跑、立定跳远、1 min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1 000 m中长跑(男)、800 m中长跑(女),并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对象中,男生与女生干预前后身高的变化无差异,而干预后的体重及BMI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男生或女生,干预前BMI的均值均28,而干预后则降低到28以下。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不论男生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超重及肥胖的青少年进行运动及营养综合干预,对降低其BMI、改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白杨  傅涛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86-1888
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锻炼方案.方法 将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全部90名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次/周的90 min体育课上,实验组接受45 min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共进行6周;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1000m测试.结果 经过6周的训练,对照组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50 m跑、立定跳远、肺活量和引体向上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体重、BMI 2项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1000m跑和引体向上5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坐位体前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除坐位体前屈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6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常规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校开展融入体适能训练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6个班级共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个班级).对照组(132人)按照正常的公共体育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148人)在公共体育课程大纲中引入体适能训练内容,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实验前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结果 两组大学生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22.52,12.39,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及女生实验后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评成绩均较实验前提高(男生t值分别为6.87,7.99,8.05,5.02,6.94,10.05,女生t值分别为5.88,6.32,7.08,9.84,6.17,4.06,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4.30,8.07,2.34,8.31,4.20,P值均<0.05).实验组女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4,5.81,5.53,22.27,9.60,13.06,P值均<0.05).结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探寻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杜杰  邬盛鑫  杨忠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291-1292,1295
目的探讨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BMI与体质指标之间关系,为客观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海淀区7~18岁中小学生1 1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分析、相关及偏相关对各项人体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在不同BMI等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BMI与握力(r=0.30)、50 m跑(r=0.17)、50m×8往返跑(r=0.45)、男生1 000 m(r=0.49)、女生800 m跑(r=0.29)呈显著正相关;BMI与斜身引体(r=-0.26)、引体向上(r=-0.28)、立定跳远(r=-0.23)、仰卧起坐(r=-0.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超重、肥胖学生比例的增加,对身体素质评价的影响也在增大;需要建立更为客观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对丽水市城区幼儿园进行分类,随机抽取25所幼儿园中3 484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体质健康指标10 m往返跑、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个项目监测,按照我国“2~6岁儿童BMI标准”进行BMI评价,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监测综合评定,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BMI与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 484名儿童中,男童1 860名(53.39%),女童1 624名(46.61%),根据BMI评价,消瘦77人(2.21%),正常体重2 765人(79.36%),超重424人(12.17%),肥胖218人(6.26%),男女童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6,P<0.001)。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四组儿童的体质监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8.96%、7.63%、13.44%、31.65%。不同BMI的四组儿童间比较,在体质监测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掷远3个项目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和肥胖组儿童的坐位体前屈得分均小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儿童,超重组儿童的立定跳远得分均大于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儿童,正常体重组儿童的网球掷远得分均小于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 结论 丽水市城区不同BMI的男女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差异较大,肥胖、消瘦的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不合格率较高,建议学龄前儿童体重应控制在正常范围,以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59-1260
目的了解郑州市2005年与2010年城市和农村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别,为建立系统体质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5年和2010年共选取郑州市城市和农村生源19~22岁大学生3 707名,分城乡2个群体进行形态、机能、素质测试。对城乡和不同年份间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增长,体重增重。其中身高增长值城男高于乡男0.04 cm,城女高于乡女1.76 cm;体重增长值城男高于乡男0.43 kg,城女高于乡女0.55 kg。城市男、女生肺活量高于乡村男、女生,男生增长速度快于女生。男生1 000 m跑、女生800 m跑成绩显著下降;男、女生50 m跑成绩显著下降;立位体前屈男、女生均有所提高;男生引体向上成绩显著下降,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明显提高;立定跳远男、女生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城市学生形态发育状况及肺活量均好于乡村学生;除立位体前屈和女生仰卧起坐外,城市男、女生其他机能素质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杨军  谷大为 《中国校医》2020,34(3):200-203
目的 分析2005年与2015年江苏省部分地区7~22岁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5年和2015年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连云港、扬州等地区学生体质调研身体素质方面的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5年与2005年相比,江苏省中小学生握力、50 m跑和耐力跑水平显著增加,而18~22岁大学生增加不显著或者有所下降;小学生和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所下降,而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有所提高;斜身引体成绩、引体向上成绩和大学女生仰卧起坐成绩也有所下降,而中小学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和多数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增加。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类分析法评价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结构特征,揭示学生体质结构特征的内在联系,为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科学训练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2018年浙江中医药大学10 431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描述,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二阶段分类显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聚类分为A类(体型正常,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良好)、B类(体型偏瘦,生理生化功能差)、C类(超重或肥胖,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3类,其中男生各组别人数分别为1 165(25.8%),1 169(37.2%),812(37.0%)名,女生2 361(32.4%),3 703(50.8%),1 221(16.8%)名;影响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聚类因素及贡献率排名分别为男生:BMI(1.00)、立定跳远(0.98)、引体向上(0.88);女生:BMI(1.00)、800 m跑(0.99)、立定跳远(0.89).结论 身体形态指标在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组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且对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具有较大影响;力量和耐力素质分别是提高男女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关键因素.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水平聚类分组进行区别化锻炼,有助于快速提高体质健康成绩.  相似文献   

19.
了解重庆市学生肥胖检出情况及其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重庆市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比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肥胖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 2017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为5.24%,其中男生为5.68%,女生为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P>0.05);城市学生为6.61%,乡村学生为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P<0.01).不论总体、男女、城乡,肥胖组学生肺活量均高于非肥胖组,肺活量指数均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小学生各年级50 m跑、小学各年级1 min跳绳、小学三至六年级1 min仰卧起坐、小学五至六年级50 m×8往返跑、初高中各年级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及1000m跑(男)/800 m跑(女)在总体、男女、城乡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坐位体前屈成绩,在总体、男生和城市肥胖与非肥胖学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女生和乡村学生中比较,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肥胖会显著降低学生力量、耐力、爆发力、肺功能等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赵金华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7):1103-1105
了解内地西藏班高中生的体格体能、视力不良率与内地汉族学生的差异,为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2所内地西藏高中班546名16~18岁藏族学生和2 071名汉族学生,对身高、体重、50 m跑、800/1 00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裸眼远视力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视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内地西藏班高中男、女生BMI、50 m跑、立定跳远均值均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引体向上、男生1000m跑、女生800 m跑成绩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18岁男、女生的视力不良率(61.8%,63.5%,64.1%;62.1%,64.0%,65.3%)均低于汉族(82.7%,84.3%,86.2%;79.1%,88.4%,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16.08,15.89,18.03;11.94,32.48,42.63,P值均<0.01).结论 内地西藏班高中生与汉族学生在身体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视力不良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采用多种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内地西藏高中生的体格体能、体质健康、视力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