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边缘带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等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获取其免疫组化结果的患者60例,观察60例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并采用超声造影QLAB软件对乳腺癌边缘带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将肿块超声造影特征及边缘带定量参数指标与ER、PR等不同免疫组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主要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表现为快进、高增强为主、增强后肿块边界不清、范围扩大及内部充盈缺损等特征,HER-2表达阳性肿块易出现快进或快(慢)退增强模式、高增强及内部充盈缺损(P均0.05),而Ki-67阳性表达病灶易出现肿块边缘不清、高增强超声造影特征,而肿块边缘带时间-强度曲线中造影剂达峰时间与ER、PR及HER-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者达峰时间更短,而梯度则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癌边缘带灌注参数中峰值强度(A)及曲线下面积(Area)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病灶边缘带灌注参数与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等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均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因子为乳腺癌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其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边缘带增强特征,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基础强度、梯度、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病灶超声造影边缘带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定量参数峰值强度、TIC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达峰时间与ER、PR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选择精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且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超声造影后乳腺癌病灶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其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病灶边缘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边缘带定量参数PI、AUC以及Grad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TP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精准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肾脏不同性质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肾占位性病变(42例恶性,10例良性)常规超声检查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用定量分析软件(QontraXt)进行分析。分别在病灶、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仪器自动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定量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比较病灶与周围正常肾皮质各定量参数,得出其灌注模式。结果 42例恶性占位中,38例肾细胞癌(32例透明细胞癌,4 例乳头状细胞癌,2 例嫌色细胞癌),4 例移行细胞癌。32 例透明细胞癌,快进占87.50%(28/32),慢进占12.50%(4/32),高增强占87.50%(28/32),低增强占12.50%(4/32),其中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呈快进、高增强;4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均呈慢进、高增强,强化持续时间长,廓清慢;2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呈快进、高增强,1例呈慢进、低增强。38例肾细胞癌增强模式中,快进占78.95%(30/38),慢进占21.05%(8/38),高增强占89.47%(34/38),低增强占10.53%(4/38),病灶与周围肾皮质比较,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高于正常肾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肾移行细胞癌,均呈快进、高增强。10例良性占位中,6例错构瘤,3例肾囊肿,1例球旁细胞瘤。6例错构瘤均表现为慢进,低增强占83.33%(5/6),高增强占17.67%(1/6);3例肾囊肿,2例病灶始终无强化,1例囊壁均匀强化,囊内无强化;1例球旁细胞瘤呈慢进、高增强。良性病灶与自身正常肾皮质定量参数比较,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峰值及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能客观、准确地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灌注参数;不同性质病灶的血流灌注模式可为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肾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5位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应用低机械指数成像观察肿瘤与肾实质在早期动脉相(〈30S)及衰退相(60~120s)的表脱,通过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峰值强度差值。结果超声造影在早期动脉相,12例呈高增强,11例呈等增强,2例呈低增强;11例均质强化,肿瘤直径(2.8±1.1)cm,12例不均质强化,肿瘤直径(57±3.0)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衰退相,11例呈高增强,12例呈等增强,2例呈低增强。其中快进慢退10倒,快进同退2例,慢进同退2例,同进快退2例,同进慢退1例,同进同退8例。肾细胞癌的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肾皮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供肾细胞癌的血流灌注信息,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模式呈现多弹性,但常表现为早期动脉相的均质或不均质增强与衰退相的高增强或等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52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标本行病理检查。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和超声造影特征(均匀性、是否存在灌注缺损、增强强度、增强形态、边界等),分析VM阳性与阴性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鉴别VM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152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确诊VM阳性率为26.3%。病灶直径>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及Ⅳ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VM阳性相关(均P<0.05)。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灶增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增强模式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与VM阳性相关(均P<0.05)。其中病灶增强边界不清晰鉴别VM阳性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4,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66.7%、90.3%。结论超声造影特征与VM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超声造影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快进快退征象可作为诊断乳腺癌VM阳性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35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至消退的全过程,并用QLAB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造影表现以等增强、低增强为主,少数为高增强;腺瘤呈"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表现;甲状腺癌以等增强及低增强为主,增强回声不均匀,消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结论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微血管灌注信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C-erbB-2及nm23的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资料与术后C-erbB-2及nm23的免疫组化结果,将造影的各个指标及参数与C-erbB-2及nm23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69例乳腺癌病灶中,C-erbB-2的阳性率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6/69)、27.5%(19/69),在C-erbB-2阳性者中的nm23的阳性表达率为13.0%(6/46),高于C-erbB-2阴性者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56.5%,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②C-erbB-2表达阳性组中,病灶多表现为高增强、不均匀增强或病灶中央出现灌注缺损区、病灶边缘多表现为放射状增强,在时间强度曲线上显示较高的相对上升斜率及相对达峰强度,与C-erbB-2表达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nm23表达阴性的病灶中,病灶多表现为高增强、病灶边缘多表现为放射状增强,其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较高的相对上升斜率,与nm23表达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的某些特征与C-erbB-2、nm23等分子生物学指标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协助临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增强时间,以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中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良性占位(血管瘤34例,局灶性增生结节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2例,肝腺瘤5例,肝脓肿8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絮团状逐渐向心性增强方式,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表现为"轮辐状"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造影表现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肝腺瘤显示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延迟相显示为高增强;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呈网格状增强,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增强时间及强度,肝血管瘤呈慢进慢出低强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快进慢出高强度,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同步显影等强度,肝腺瘤呈快进慢出低强度,肝脓肿呈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变的不同灌注特点,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定量检测病灶在造影过程中随时间不同增强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查示肾脏占位病变患者5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分析造影模式及灌注特点,并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或CT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性肿瘤16例,诊断恶性肿瘤30例。时间强度曲线显示14例肾脏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呈“慢进慢出,低增强”模式,26例肾脏恶性肿瘤呈“快进快出,高增强”模式。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脏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更准确、客观地分析肾脏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典型及非典型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典型乳腺癌及非典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二维超声检查后分类的51例典型乳腺癌及22例非典型乳腺癌的实时超声造影结果,比较二者在灌注特点和灌注方式中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73例乳腺癌中51例典型乳腺癌和22例非典型乳腺癌在灌注期血管形态、达峰期增强形态、达峰期增强水平、灌注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以树枝状或环状不均匀高增强为主,占92%(67/73),灌注方式有快进慢退、快进-延迟-慢退、同进同退三种,分别占48%(35/73),44%(32/73),8%(6/73).结论 非典型乳腺癌与典型乳腺癌的造影模式相似,二者的造影模式均以快进慢退、快进-延迟-慢退和环状或树枝状高增强为主,应用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乳腺恶性病变、尤其是非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比较ER、PR、HER2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癌灶的MRI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269例入组。ER阳性癌灶出现小肿块的比例稍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R阴性癌肿边缘光滑的比例稍高于阳性者,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1)。PR阴性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高于阳性组(P=0.033)。Ki-67低表达者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低于过表达者(P<0.001)。相对于过表达者,HER2低表达及Ki-67低表达者均倾向出现小病灶(P均<0.05)。ER、PR、HER2及不同Ki-67表达状态下癌灶MRI动态增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MRI所示癌灶大小和/或边缘状态与ER、PR、HER2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增强特征与诸分子标记物之间未见稳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肾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5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分析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与癌周正常肾皮质间的差异.结果52个肾脏占位性病灶中恶性42个,良性10个.42个恶性肾脏占位性病灶中,32个透明细胞癌以快进、明显高增强为主(28/32,87.5%);2个嫌色细胞癌中,1个表现为快进、明显高增强,另1个表现为慢进、低增强;4个乳头状细胞癌均表现为慢进、轻度高增强;4个移行细胞癌表现为快进、高增强.10个肾脏良性占位性病灶中6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慢进、低增强为主(5/6,83.3%);3个肾囊肿始终无增强;1个肾球旁细胞瘤呈慢进、低增强.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7.189±11.245)%、(3.893±2.587)/s,均高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38.563±9.030)%、(2.552±1.464)/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3、-3.035,P均<0.01);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的达峰时间为(34.196±14.996)s,早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41.365±17.700)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5).肾脏恶性占位性病灶与癌周正常肾皮质的曲线尖度分别为(0.082±0.054)/s、(0.065±0.03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2,P=0.112).结论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为鉴别病变良恶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术后分析其病理特点。方法: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并用ACQ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数值。结果:28个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显示透明细胞癌的ΔAT、ΔTTP低于其他两组,其ΔPI和ΔI60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另外3个肾透明细胞癌及所有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呈乏血供表现,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AT、TTP慢于周边肾组织,PI和I60低于周边肾组织,呈“慢进低增强”的造影特点。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其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95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模式,确定异常增强区域。免疫组化法检测异常增强区域组织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40例、低表达组40例和高表达组15例。应用QLAB软件分析异常增强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记录并比较各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各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超声造影参数对Ki-67蛋白表达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模式以不均质增强为主,异常增强区域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以速升速降及速升缓降为主。各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通过时间(MTT)、上升支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UC、PI、HT、MTT与Ki-67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657、0.537、0.503、0.407,均P<0.05)。ROC曲线显示AUC、PI、HT对Ki-67蛋白表达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截断值分别为479.44 dBs、7.71 dB、49.48 s,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93、0.752,以AUC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83.64%、73.24%)。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AUC、PI、HT与Ki-67蛋白表达均有相关性,可为无创评估前列腺癌的肿瘤细胞增殖程度及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一定依据,可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表现。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的特征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主,并以高增强多见,肿块增强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组织病理性质有关;时间-强度曲线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快出"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5%。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57例膀胱可疑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69个病灶结节,超声造影观测其造影剂灌注模式,病变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IMAX).结果 116个膀胱癌病灶,96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呈高增强;16个表现为“快进快退”,呈高增强;4个呈等增强.23个腺性膀胱炎病灶中,18个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同步增强和消退,5个表现为“快进慢退”.22个膀胱内血块和3个膀胱前壁混响伪像在造影过程中始终无增强.5个前列腺增生组织突入膀胱内,与前列腺组织同步增强和消退,无明显分界线.与自身膀胱壁比较,膀胱恶性肿瘤RT、TTP缩短,IMAX增强(P<0.05).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常规超声为85.8%,超声造影为97.0%.结论 超声造影可为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联性,探索与超声造影指标相关性较强的病理因子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相关性的数量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1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超声造影的手段,记录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将乳腺癌肿块的活跃边缘带及病灶旁正常带进行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对靶细胞进行标记,以及形态学的特征来确认TAF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乳腺癌肿块>2 cm、组织学分级高、临床分期早时,超声造影后肿块边界增大,呈高增强,呈现灌注缺损、出现穿支血流几率高(P < 0.05)。超声造影后呈现充盈缺损状态,癌旁正常带的TAF细胞数量较多(P < 0.05)。造影后出现高增强,在活跃边缘带的TAF细胞数量多(P < 0.05)。当病灶较大时,活跃边缘带TAF数量较多(P < 0.05)。当临床分期早、组织学分级高时,两个区域的TAF数量较多(P < 0.05)。而乳腺癌造影后病灶的增强范围与病灶活跃边缘带及癌旁正常带的TAF数量均无关联(P> 0.05)。超声造影后的充盈缺损状态与边缘活跃带的TAF的数量无关联(P>0.05),且病灶的造影增强程度与癌旁的正常带的TAF数量无关(P>0.05)。结论TAF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TAF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分化和转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乳腺癌患者(142个癌灶)的超声造影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状态,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B型(管腔上皮型)、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4个分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造影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果Luminal A型表现为低或等增强比例为80.8%(21/26),出现放射状汇聚比例为69.2%(18/26);Luminal B型出现低或等增强比例为60.3%(35/58),出现放射状汇聚比例为56.9%(33/58);HER-2过表达型出现高增强比例为90.0%(27/30),内部出现灌注缺损比例为73.3%(22/30),周边有穿入血流比例为70.0%(21/30),三阴型表现为高增强比例为92.9%(26/28),增强后边界清楚比例为92.8%(26/28)。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增强边界、增强强度、穿入血流、灌注缺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增强后范围扩大、造影剂分布、造影剂增强顺序、造影模式与分子分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峰值强度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病灶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曲线下面积、消除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存在差异,可为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