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对星形胶质细胞中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RF) 1及NLRC5的激活作用。方法 IFNγ刺激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株,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IRF1及NLRC5的水平,分析IFNγ对星形胶质细胞中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的IRF1及NLRC5的影响。结果 IFNγ显著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中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的IRF1及NLRC5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IFNγ对星形胶质细胞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的IRF1及NLRC5表达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宏涌  蒋敏  彭荷玲 《内科》2014,(2):124-127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3.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白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及活性增加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现主要综述髓过氧化物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髓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髓过氧化物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白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及活性增加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现主要综述髓过氧化物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髓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IRF4和Th17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2例,同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RF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与IRF4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RF4在Th17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PBMC中IRF4mRNA的表达和CD4+IRF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4E-3±5.20E-4);(44.95±2.68)%,与健康对照组的(4.17E-3±2.01E-3)、(46.76±5.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分别为(3.13E-5±1.18E-5)、(2.21E-4±3.47E-5),与健康对照组的(1.30E-4±4.09E-5)、(5.59E-4±8.39E-5)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中Th17比例及Th17中IRF4+T细胞比例,血清固定组为(1.35±0.17)%、(50.51±4.06)%,与健康对照组的(1.91±0.19)%、(65.72±4.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免疫应答。IRF4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作用于Th17而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IRF4和Th17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2例,同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RF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与IRF4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RF4在Th17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PBMC中IRF4mRNA的表达和CD4+IRF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4E-3±5.20E-4);(44.95±2.68)%,与健康对照组的(4.17E-3±2.01E-3)、(46.76±5.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分别为(3.13E-5±1.18E-5)、(2.21E-4±3.47E-5),与健康对照组的(1.30E-4±4.09E-5)、(5.59E-4±8.39E-5)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中Th17比例及Th17中IRF4+T细胞比例,血清固定组为(1.35±0.17)%、(50.51±4.06)%,与健康对照组的(1.91±0.19)%、(65.72±4.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免疫应答。IRF4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作用于Th17而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环境、代谢、基因等多因素相关的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锌指样转录因子2(Krüppel-like factor 2,KLF2)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内重要的核转录因子,随着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与AS的关系也显得尤为密切。KLF2可调节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黏附分子、细胞/趋化因子、凝血相关因子、血小板源生成因子及成脂相关转录因子等;通过多条途径在基因水平上下调炎性因子,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脂肪细胞的形成,维持免疫细胞的静止和血液的抗凝状态;KLF2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多种细胞中,参与转录调控多种因子,并可能调控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由此,它具有抗炎、抗凝、保护内皮、防止血栓形成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就KLF2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问:最近为什么会对 Rho/Rho 激酶(ROCK)感兴趣?答:原因有4:1)ROCK 在血管细胞收缩、纤维形成、局部黏附、细胞移动、细胞肥厚上起重要作用,引起许多心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2)ROCK 还产生许多与血管激动有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局部狭窄远心端低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颈总动脉局部狭窄动物模型,数值模拟局部狭窄远心端流场以及剪切应力分布,HE染色观察局部狭窄远心端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病变处的表达。结果在局部狭窄远心端形成低剪切应力区域(0~0.3 Pa),并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形成(对照组为8±3μm,处理组4周为38.5±12.7μm,8周为95.3±19.6μ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病变中有大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对照侧血管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在低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寻类风湿关节炎(RA)和动脉粥样硬化(As)相互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RA和As的基因表达谱,通过测试集发现RA和As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富集分析探讨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TRRUST数据库揭示的转录调控关系预测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在测试集中验证,核心基因通过验证集和血液样本验证。 [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198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在细胞因子调控的信号通路、白细胞迁移、白细胞正向调控以及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中。Cytoscape展示了差异表达基因和基因聚类模块,得到核心基因CCL5、CCR1、CCR2、CCR5、IRF8、ITGAM、ITGB2、LCP2、NCF2和PTPRC,验证集结果显示基因尚且可靠。通过TRRUST预测出可调控CCR1和IRF8的转录调控因子STAT1,且验证结果可靠。qPCR验证结果显示,As合并RA的患者CCR1和IRF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 [结论]CCR1和IRF8产生的调节作用很可能是RA合并As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Toll样受体(TLRs)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跨膜受体,可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不同的PAMP激活不同的TLR,TLR在髓样分化蛋白(MD2)、CD14辅助下,通过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或非MyD88依赖型信号通路激活核因子-κB(NF-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7(IRF3/7)及活化蛋白-1(AP-1),最终诱导下游目的基因表达.TLR对肠黏膜天然免疫反应调节发挥关键作用;而病原微生物在IB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生理情况下,肠上皮细胞持续表达TLR3和TLR5,而TLR2和TLR4几乎无法检测到;但在IBD患者的肠上皮细胞表面,却可检测到TLR2和TLR4的表达.随着对TLR信号通路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TLR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也正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将STAT4基因敲除(STAT4~(-/-))小鼠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出ApoE/STAT4纯合子双基因敲除(DKO)小鼠,研究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小鼠模型的易感性和机制。将3月龄小鼠分为野生型(WT)、STAT4~(-/-)、ApoE~(-/-)、DKO共4组,经过12周高脂胆固醇饮食喂养,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髓系细胞各亚群比例。从小鼠骨髓分离CD11b~+髓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诱导,流式分析巨噬细胞不同亚型分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结果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的CD11b~+细胞中可检测到STAT4表达。ApoE~(-/-)及DKO小鼠经12周高脂喂养,油红O染色阳性的主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分叉处,DKO小鼠的斑块较ApoE~(-/-)小鼠明显增多;HE及Masson染色显示DKO小鼠的主动脉斑块较ApoE~(-/-)小鼠具有更薄的纤维帽及更大的脂质核心,且斑块中的纤维更稀疏,排列也相对更紊乱。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TAT4基因敲除可促进CD11b~+Gr-1~+未成熟髓系细胞的异常动员、巨噬细胞的M1极化以及泡沫化。STAT4基因缺失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下调miR-9的表达,上调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1)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的脂质蓄积及泡沫细胞形成,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结论 STAT4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在巨噬细胞分化及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STAT4相关信号通路可作为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PPARγ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是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能量代谢的关键性转录因子。最近研究发现它参与血管壁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发展的调控。本文概述PPARγ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配体,着重论述了它与粥样硬化动脉壁细胞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细胞的形成与积累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研究发现靶向泡沫细胞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与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微小RNA(miRNA)的研究表明,miRNA可直接靶向胆固醇代谢中相关蛋白的表达,调节泡沫细胞的形成.且近年来对循环miRNA的研究发现,部分循环miRNA有望成为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IRF4/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转录因子BCL6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5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F4/MUM1和BCL6的表达,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1.1%(58/95)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IRF4/MUM1,46.3%(44/95)表达BCL6,58例IRF4/MUM1阳性患者中51.7%(30/58)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表达以及与BCL6同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累及数目、LDH水平以及国际预后指数危险度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RF4/MUM1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两者无显著差别;IRF4 /BCL6 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IRF4-/BCL6 组。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IRF4/MUM1蛋白表达比例较高,且可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蛋白表达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这在同时表达BCL6的患者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变,也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MicroRNA (miRNA)是一类约由22个核苷酸组成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通过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或促进靶基因mRNA降解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来调节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动及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分析IRF5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自身抗体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izol法分离提取总RNA,反转录mRNA为eD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IRF5表达量;并分析SLE患者IRF5表达量与疾病活动性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RF5表达量(2.1+2.2)高于正常对照组(1.5±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SLE患者IRF5表达量与其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显著相关(r=0.616,P<0.01);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组IRF5表达量(3.2±2.8)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SLE患者有发热、神经精神症状者IRF5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此类临床症状者.结论 IRF5在SLE患者中表达偏高,且与SLEDAI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诱一导免疫失调,并由此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存在巨噬细胞胞葬缺陷。有缺陷的胞葬导致未清除的凋亡细胞堆积,继发性坏死,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的坏死核心形成和斑块不稳定。完整的胞葬过程包括识别(“找我”)阶段、吞噬(“吃我”)阶段和后处理反应(吞噬后)阶段。已有报道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胞葬中参与调节关键信号传导和脂质稳态。文章讨论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胞葬的重要作用及胞葬缺陷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尤其针对胞葬吞噬阶段“吃我”和“不吃我”信号在动脉粥样硬化全程炎症参与下胞葬缺陷的调节影响、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脂质代谢及炎症消退、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miRNA靶向巨噬细胞的胞葬的微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外膜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1(vdac-1)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33的影响,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细胞转染技术将携带vdac-1基因的质粒转染不表达Pax5和CD45的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中,蛋白印迹检测其vdac-1蛋白及髓系细胞重要转录因子C/EBPα的表达;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5及CD33分子的表达。结果:CD45-的U266细胞转染vdac-1基因后,高水平表达vdac-1基因和蛋白,并且髓系细胞重要转录因子C/EBPα表达增加;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发生类似于髓系细胞形态学改变,如胞浆突起、胞核折叠;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vdac-1基因的U266细胞不表达CD45,而CD33表达增加,其中CD33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30%以上。结论:vdac-1基因能够调控MM细胞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33,使细胞发生髓系细胞形态学改变,CD33有望成为MM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约18~24个碱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基因表达。易损斑块是指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研究表明,miRNA几乎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所有步骤,包括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单核细胞浸润及血小板功能障碍,并发挥有益或有害作用。miRNA也将成为深入研究中医药双向调节易损斑块作用机制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