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防范措施。方法从配方发药的各个工作环节着手,完善各项工作规程,采取各项具体防范措施,避免差错隐患。结果避免和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结论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地防止发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朱伟梁  丁禄霞  李莉  蒋鹏 《中国药房》2012,(13):1190-1192
目的:降低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为主题,在我院门诊药房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定了几方面的对策,如配方人员仔细核对打印标签,药品调配后摆放整齐;对同一成分不同规格、包装非常类似的2种药品,用其他品种的药品隔开,并贴上醒目图标等。有形成果方面,与改善前比较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下降62.9%(29.25件vs.10.85件),目标达标率120.66%;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杨振  蒋玲 《中国药业》2013,(2):43-44
目的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处方差错的原因,提出减少差错的相应措施。结果药品调剂差错分处方差错和配方差错。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主要集中在单品种数量和相似药名的品种上。结论医院应严格按规章制度管理,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和责任心,以降低发药差错,提高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部的860例处方,分析发药差错安全隐患及其原因,采用防范措施,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结果:我院门诊处方发药差错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因素有医院制度、医院工作流程、医院工作时间、医院工作环境、处方、药品包装。主观因素中医师处方错误占到50.00%、录入处方错误占到12.8%、药剂师配发药错误占到33.25%、患者因素和患者家属因素占到3.95%。860例门诊部的药房调剂差错隐患经过核发药师复核发现,纠正后,没有产生差错。结论:以最终的分析结果得出,我院门诊药房发药的科学合理性还要提高,要强化医务人员对于合理用药的自我意识,减少发药差错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水平,降低纠纷投诉率,为患者提供最可靠的用药保障。  相似文献   

5.
沈珑慧  章建富 《海峡药学》2009,21(9):192-193
根据笔者多年在门诊,药房工作的经验,系统地对门诊药房近几年发生的差错类型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隐患产生的原因,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院852例门诊处方发药差错隐患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结果医院门诊处方调配差错隐患原因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包括医师处方错误(50.00%)、药荆师调配发药错误(33.33%)、会计录入处方错误(12.68%)、患者家属和患者因素(4.00%),客观原因包括药品包装、处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因素。结论通过对发药差错隐患的分析,提示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实现零差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4-2008年发药差错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年内共发生差错49例,其中收费处划价差错17例,调配人员发生差错22例,发大输液时单人无核对6例,用法用量差错3例,未交代贮存条件导致药品报废1例。结论药学人员应严格执行处方调配规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避免发药差错。  相似文献   

8.
张玲 《北方药学》2018,(5):186-187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探讨降低差错的对策.方法:收集2014~2016年门诊药房发药差错记录,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我院门诊共发生84例差错,差错率为0.009%,平均每月有2.3次发药差错.其中,审核处方时未能发现的差错占23.82%,调配药品时发生的差错占57.14%,书写药袋、提供咨询、发药时产生的差错占14.28%,其他差错占4.76%.结论:针对差错原因,制定对策有助于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发药流程存在缺陷造成的。因此 ,门诊药房对发药流程作了改进 ,对比如下所示 :改进前 :病人→发药人→病人改进后 :病人→审方人→调配人→发药人→病人改进前的发药流程 ,第一 ,从审方到发药全由一人操作 ,连续发药时间一长 ,会出现反应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加上发药时又缺少复核 ,容易导致发药差错。特别是在取药高峰期 ,工作人员得不到片刻休息 ,排队取药的人又多 ,有时就不认真向病人交代清楚用法、用量 ,随便敷衍了事 ,致使部分病人误服、误用 ,不仅没起到…  相似文献   

10.
斌兰 《中国药事》2013,(10):1108-1109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登记记录,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我院发药差错的原因多样,共归结为8类.结论 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药师的知识学习和责任心,将有助于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防范措施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实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在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数由40例减少为16例,差错下降率为60%;差错隐患数由178例减少为118例,差错隐患下降率为33.7%。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其隐患,提高了药品调剂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菁  周峥  赵蕊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10):1485-1488
目的 为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探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智能药房发药系统质量优化措施。方法 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药品调配数量错误、品种错误2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结果 优化后的智能发药系统差错发生概率中,数量错误由1.22‰下降到0.55‰,品种错误由0.33‰下降到0.22‰,改善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智能药房是国内医院药学发展新的趋势,最大化地发挥智能药房的优势,必将为临床安全用药和医院药事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某院门诊药房配发药差错,以期减少甚至杜绝差错出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柏拉图分析法,把各种差错类型和各种差错原因分别按照各自出现的频次由大到小依次列出,计算每种类型或原因占整体的百分比。结果差错的发生与五个因素有关,药品因素占65.34%,药师因素占26.30%,环境因素占4.03%,药辅人员因素占2.42%,收费人员因素占1.61%。结论药名或包装相似的药品尽量分开放置,避免混淆;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时要提高警惕,张弛有度,尽可能适应药房现有的环境和设置,必要时可对其进行调整;岗位间要加强协作,部门间多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发药出现差错的原因,同时讨论其改进措施。方法根据药师的工作流程,同时结合我院门诊药房实际运营情况,逐步分析药师在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类型、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研究结果发现门诊药房药师在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及发药等各个环节均有出错的可能性。结论努力提高药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避免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提高药师工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医院门诊药房存在的发药差错及其隐患,并提出了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方法:结合门诊药房复核岗位的特点,分别从人员配备、工作流程、软件支持和窗口形象等方面总结切合基层医院实际的发药复核岗位的管理要点。结果与结论:本套要点在对本院初次走上发药复核岗位的几批药学人员的实践培训中颇见成效,是加强发药窗口管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质量。方法总结在门诊药房发药的经验,提出如何更好地完成发药交代工作。结果与结论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业务素质,准确地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中获得药师给予的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郭首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7-397
强化药房管理,加强人员管理,药品管理,健全制度,减少差错,提高发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医院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来发 《广东药学》2002,12(2):55-55
  相似文献   

20.
潘晓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62-2063
现就药品调配、发药交待等两个方面探讨门诊药房药师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