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肉苁蓉的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肉苁蓉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主产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素有“沙漠人参”的称号。本属全世界约有18个种,我国约有6个种,中药大辞典收载有3个种:肉苁蓉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一般不作药用);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中药肉苁蓉的原植物);迷肉苁蓉Cistanche ambigua(Bge.)G.Beck。中国药典仅收载了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一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的概况。化学成分日本小林弘美等对我国内蒙产肉苁蓉C.sal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HPLC建立同时测定天麻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分析可区分野生和栽培天麻的差异成分。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270 nm为检测波长,流速为1.0 mL·min–1,对20批野生和栽培天麻中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原儿茶酸、香兰素共9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可区分野生和栽培天麻的差异成分。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65%~99.49%,RSD在1.01%~2.19%;不同批次天麻中9种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野生品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原儿茶酸、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品;构建的PCA模型可将野生和栽培天麻分为两大类,PLS-DA分析筛选出可区分野生和栽培天麻的3个差异成分,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酸和香兰素。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稳定可行,同时确定了可区分野生与栽培天麻的3个差异成分,为天麻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肉苁蓉饮片及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松果菊苷、管...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肉苁蓉多糖 ,用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了多糖含量。结果显示 ,测得肉苁蓉中多糖含量11.61% ,平均回收率为 96.88% ,RSD=0 .96%  相似文献   

5.
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寄主为囊果碱蓬)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盐生肉苁蓉栽培品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果菊苷(echinacoside,1)、肉苁蓉苷A(cistanosideA,2)、毛蕊花苷(acteoside,3)、异毛蕊花苷(isoacteoside,4)、2′乙酰基毛蕊花苷(2′acetylacteoside,5)、管花苷B(tubulosideB,6)、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utigosideA,7)。结论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6为在该种植物栽培品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沙苁蓉中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和2'-乙酰金石蚕苷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其含量的异同.方法:采用Waters HSST3(100 mmx 2.1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测定波长333nm,以松果菊苷为对照品,采用大孔树脂-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松果菊苷在8~40m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3010X-0.0041(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肉苁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转化,推测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柱温为25℃,流动相为0.2%甲酸水-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330 nm;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质荷比(m/z)为50→1 000;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代谢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结合文献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代谢途径。结果: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胃液代谢后,共推测出69个成分,其中14个原型成分(如芥子醛葡萄糖苷、胡萝卜苷等)、55个代谢成分(如Methyl-O-Kankanoside J、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肉苁蓉总苷经人工肠液代谢后,共推测出90个成分,其中4个原型成分(如Kankanoside M、Kankanoside L等)、86个代谢成分(如Methyl-O-Kankanoside、Methyl-O-Kankanoside E等),推测其代谢途径有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去羟基化、甲氧基化、乙酰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结论:本研究初步推测肉苁蓉总苷在人工胃、肠液中可能通过甲基化、去甲基化、羟基化等多种途径进行代谢转化,可为肉苁蓉总苷的体内代谢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6):2224-2227
目的:比较新疆一枝蒿药材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药材之间的差异性,筛选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组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建立22批不同产地及采摘时间的新疆一枝蒿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Marker View~(TM)软件、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人工种植及野生一枝蒿主成分特点,筛选差异变量,获得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的差异组分。结果:建立了22批一枝蒿(12批野生品种,10批人工种植品种)的指纹图谱,经主成分分析,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分组良好,有明显差异;不同采摘时间的人工种植品种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开花前后,其中花蕾期、盛花期较集中;不同产地的野生品种植株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组分和含量上均有一定差异性;通过正离子模式的矩阵发现了268个变量,负离子模式发现了155个变量,经差异变量提取共找出28组变量,确定出19个变量。结论:人工种植品种与野生品种一枝蒿的主成分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花期与采摘地等方面,可为新疆一枝蒿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原产地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肉苁蓉配方颗粒和破壁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进样量1μL.结...  相似文献   

11.
王丽楠  陈君  杨美华  陈士林  石钺  齐云  刘同宁 《中国药房》2007,18(21):1620-1623
目的:考察不同初加工温度对内苁蓉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333nm为测定波长,以松果菊苷为对照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UV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肉苁蓉"项下HPLC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中主要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苯乙醇苷的含量以自然晾干和干燥箱内40℃干燥的结果为高;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苯乙醇苷的含量大部分有下降的趋势。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以自然晾干为最高,但不呈规律性的变化。多糖的含量以干燥箱内40℃和60℃干燥的结果为高,其中以60℃干燥的结果为最高;其后,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多糖的含量下降。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苯乙醇苷的含量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且上部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大大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最大相差约27倍;多糖的含量也以药材下部为高。秋季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比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的含量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肉苁蓉的初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毛脉酸模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毛脉酸模叶中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并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比较3种方法。结果传统索氏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的综合评分为35.59;复合酶法最佳提取工艺的综合评分为86.41;通过提取原生质体得到有效成分的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的综合评分为92.17。结论通过提取叶片中原生质体得到有效成分的方法要优于另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基于甾醇类成分的特征图谱,并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的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监管提供参考。方法:以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17批野生品以及5批凉山虫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选用XBridge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282 nm,流速0.3 mL·min-1,柱温30℃,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对野生品色谱图进行处理,生成特征图谱,并计算所有批次的相似度。结果:17批野生冬虫夏草、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相似度良好;而5批凉山虫草相似度均未超过0.8,相似度较低。10批人工繁育品的平均含量为0.121%±0.031%;17批野生品的平均含量为0.115%±0.045%;5批凉山虫草的平均含量为0.468%±0.038%。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基于甾醇的特征图谱以及麦角甾醇含量基本一致;与凉山虫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同时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资源开发以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柿蒂及其未成熟品进行鉴别研究,为柿蒂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对二者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两者性状区别明显;显微鉴别石细胞存在明显差异;薄层鉴别中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未成熟柿蒂中没食子酸丰度明显高于柿蒂;未成熟柿蒂中所含没食子酸含量高于柿蒂。结论 性状鉴别、石细胞显微特征以及没食子酸含量可以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青钱柳茶叶中6种有益元素的含量,并比较3种消解方法对所测元素的含量影响。方法 青钱柳茶叶样品分别经干法消解、湿法消解、石墨消解处理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Ca、K、Mg、Mn、Zn、Cu 6种元素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3种消解方法测得的6种元素R2为0.998 8~0.999 9,RSD为0.1%~5.2%,回收率为82.4%~101.8%,均符合测定要求。青钱柳茶叶中Ca、K、Mg、Zn元素含量丰富;湿法消解具有优越性,Ca、K宜选用湿法,Mg、Mn 3种方法均可,Zn宜选用干法和湿法,Cu宜选用干法消解。结论 湿法消解相较干法消解、石墨消解具有优越性,石墨消解作为新兴的消解技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樱桃李果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多糖,通过Box-Benhnken法优化樱桃李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进行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 樱桃李中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为73℃,超声时间为61min,在此条件下,樱桃李中多糖得率为7.20%,樱桃李果肉中多糖含量为1.4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提取物中有糖醛酸和α-D-吡喃糖。且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樱桃李中多糖具有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即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结论 超声提取操作简便易行,樱桃李果肉中含有较丰富多糖,提取的樱桃李粗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衢枳壳不同极性组分体外降糖活性,并明确各组分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与分离衢枳壳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通过体外试验明确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2%磷酸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外标法测定衢枳壳各组分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 衢枳壳各组分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抑制强弱顺序为正丁醇组分[IC50:(0.033±0.010) mg·mL-1] > 甲醇组分[IC50:(0.092±0.006) mg·mL-1] > 乙酸乙酯组分[IC50:(0.170±0.014) mg·mL-1] > 氯仿组分[IC50:(0.509±0.070) mg·mL-1];衢枳壳甲醇组分和正丁醇组分能够显著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认证,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经分析发现:衢枳壳各组分中均含有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且正丁醇组分中各黄酮成分含量最高。结论 衢枳壳各组分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且随着各组分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高作用增强。同时,含有较高黄酮类组分含量的衢枳壳组分具有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作用,如甲醇、正丁醇和乙酸乙酯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裸花水竹草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通过标准质谱谱库的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定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3个成分,同时抗氧化结果显示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5.255,3.848 mg·mL-1结论 裸花水竹草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及植醇,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其脂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胃、肠溶胶囊递送鼠李糖乳杆菌的效果。方法通过单次ig给予鼠李糖乳杆菌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观察鼠李糖乳杆菌在大鼠肠道中不同肠段处的分布,比较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递送鼠李糖乳杆菌至大鼠肠道的情况。给药后通过鼠李糖乳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乳杆菌浓度。结果相比于空胶囊组,胃溶胶囊和肠溶胶囊组大鼠的小肠和结肠肠段内容物中鼠李糖乳杆菌的浓度均显著升高。肠溶胶囊组比胃溶胶囊组更能显著地提高小肠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肠溶胶囊组进入结肠需要的时间比胃溶胶囊组长,但后期其进入结肠后,也能显著提高结肠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结论与胃溶胶囊相比,肠溶胶囊能够更好地保护鼠李糖乳杆菌到达肠道,且使用RT-PCR测定肠道中鼠李糖乳杆菌浓度的方法特异性强,实验结果较为可靠,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酒制对地龙体外抗凝活性的影响,为地龙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水提法和仿生酶解提取法对生品地龙、酒制地龙进行提取,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