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急性主动脉夹层1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我院1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误诊率为40.5%,死亡7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4例,植入覆膜支架1例,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5例.结论:主动脉夹层症状表现复杂,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血管急症之一.由于发病急剧,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故迄今仍有相当病例因漏、误诊而死亡.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4例主动脉夹层,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急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分析65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X线片、CT、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急诊诊断的依据及急诊误诊情况。结果:65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各异,部份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瘤体破裂造成的急性心脏压塞征、出血性休克,亦有主动脉分枝急性闭塞造成器官缺血坏死或压迫所致的单瘫、截瘫、急性左心衰、气胸、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是造成本组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 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 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早期误诊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张道远 《中原医刊》2006,33(13):82-8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从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未经诊治的患者在起病48h内病死率高达50%,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病历报告1·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结果:1例表现为发作性腰腹疼痛,伴出汗、恶心,首诊为急性胰腺炎,之后考虑胃疾病、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经彩超明确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1例表现为突发胸痛、腰背疼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转院治疗。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易患因素,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多样性,及时作相关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随着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临床确诊病例明显增多.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导致误诊.我科2008年1月份收治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误诊情况、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6例,误诊率为33.3%.误诊为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胃炎2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分析了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常因夹层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而极易造成误诊,指出了临床上凡遇有急性剧烈胸、背或腹部疼痛,高血压、突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双侧脉搏强弱不等均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1999年以来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11例患者中首诊确诊3例,误诊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心衰1例,肠梗阻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病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卫 《北京医学》2007,29(5):272-272
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AD)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的动态过程,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故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抢救.对减少患者病死率有重大意义.我们对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症状呈多样性,患者症状与夹层破口有一定的联系,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分离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疼痛部位对判断主动脉夹层分离所累及的大血管常具一定的提示意义.患者临床表现有胸痛、腹痛及左下肢疼痛无力,与大血管强化检验结果相吻合.考虑到诊断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挑战,内科医师须高度警惕与主动脉夹层分离相符的任何风险因素、症状及体征,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将病死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情况和误诊原因分析。方法:1998年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临床表现各异,多数以撕裂样疼痛为首发症状,超声、核磁可以明确诊断。门急诊诊断19例,住院6小时内诊断12例,6~24小时内诊断9例,2~10天诊断10例。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崔云峰 《吉林医学》2010,31(21):3513-35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与误诊过程。结果:5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5例转到上级医院救治,结果不详。结论: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K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症状呈多样性,患者症状与夹层破口有一定的联系,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被误诊为急腹症2例;被误诊为肾结石1例、结石性胆囊炎2例,脑栓塞2例,被误诊为肺栓塞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结合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增加主动脉夹层诊治的正确率.方法:总结文献并且回顾分析55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近几年在我院住院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明显增多,从1993~1999年20例,2000~2003年35例.由于夹层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误诊.本组确诊55例主动脉夹层,首诊误诊率55%.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马凡综合征及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赖于综合超声、CT、MRI.本组病例Ⅰ型夹层21例,Ⅱ型夹层14例,Ⅲ型夹层20例.Ⅰ、Ⅱ型夹层手术治疗为主,Ⅲ型夹层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俊萍 《中原医刊》2006,33(24):92-9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急诊诊断,降低对其误诊率。方法分析2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初诊误诊6例(占23%)。临床表现各异,部分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系一少见疾病,且急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均是造成误诊的原因。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重视高危人群,熟悉临床特征,善于选择辅助检查,提高急诊医师对AD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