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高尿酸血症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几年中医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与治疗方面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高尿酸血症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绝大多数医家认为高尿酸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加之饮食不节,嗜食肥甘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风寒湿等外邪为患发为本病,而痰湿瘀热为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中医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就近几年中医对于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与治疗方面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对于阐明痛风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方法诱导而成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有直接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诱导模型、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真菌产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和药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文章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借助代谢组学Pathway分析方法,比较动物模型组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通路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相关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尿酸血症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痛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综述高尿酸血症相关作用靶点,为高尿酸血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筛选与高尿酸血症代谢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小鼠长期给药氧嗪酸钾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同时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浆和尿液样本。[结果] 通过1H-NMR分析方法在血浆和尿液样品中共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到酪氨酸代谢、柠檬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以及糖酵解和糖异生代谢途径,预示着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不仅在早期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预防高尿酸血症中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为代谢性疾病,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疾病与痰瘀密切相关,痰浊、瘀血作为其病理产物,贯穿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且相兼为患。本文从痰瘀同源的角度,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从而得出在临床治疗中截断扭转痰瘀同源的形成,对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健康体检诊断明确高尿酸血症患者设为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正常者设为男性和女性对照组。分别对男性和女性两组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腰围、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尿酸血症组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应予高度重视并予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我国患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常常累及多个器官与系统。近些年,中医学在防治高尿酸血症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就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一般认为血尿酸超过360mmol/L,视为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 mmol/L,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 mmol/L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当血尿酸超过420mmol/L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随着生活水平和诊断技术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患者也越来越多。本文就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现状加以分析,为提前科学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脂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与正常大鼠血清中脂类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超高效合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C~2-Q/TOF-MS)技术分析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组)和正常大鼠(对照组)血清代谢谱图,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的代谢谱差异,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11个差异代谢物,利用精确质量数结合二级质谱图初步确定了花生四烯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8种潜在生物标记物。该文建立了基于UPC~2-Q/TOF-MS技术进行果糖诱导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推测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有关,为高尿酸血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除关节损害,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中药单体、单味药、中药复方和中医外治法,其具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通过对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卵巢功能早衰(POI)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疾病,近几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极大地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现从POI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内外治法进行论述,发现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周期疗法、中西医结合、针刺及针药联合、艾灸、穴位埋线、中药灌肠、防治远期并发症等方法治疗POI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小、选择性多等优势,近年来临床使用率逐渐上升,故将中医药诊治POI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代谢紊乱疾病,并伴随产生糖尿病肾病、心肌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医疗花费也随之增加。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研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门,其中治疗1型糖尿病侧重于缓释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侧重糖脂代谢。大量研究表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且药效温和,副作用较小。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中药活性成分中研究较多的多糖类、多酚类、生物碱类等活性物质在降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利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中药复方治疗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实验研究近况。方法:通过检索近几年相关文献,结合脑损伤级联反应学说,对中药复方治疗拟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中药复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结论:中药复方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可以阐明其作用机理,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以上,而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对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施治、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总结,以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的治则。  相似文献   

16.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己成为近年来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热点之一,高糖作为始动因子,诱导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路激活并促进DN发生、发展的研究倍受关注。诸多研究显示PKC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且其重要作用已逐渐确立:PKC信号通路激活可明显影响血液动力学、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沉积、抑制Na+-K+-ATP酶活性和参与细胞增殖等。并且PKC抑制剂的使用为DN防治开辟了新视角与途径。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如牛蒡子及其提取物、槲皮素等)及一些中药复方(如菟箭合剂、六味地黄加味胶囊等)对DM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对PKC信号通路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现有研究证据表明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多为非特异性,且副作用大,而特异性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尚在研究中,且迄今无成功应用到临床的先例。因此,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加快,深入研究中药抑制PKC信号通路激活,对从信号通路干预DN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药干预PKC信号通路与DN研究进展综述,为今后用中药作为PKC抑制剂来防治DN提供一定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橄榄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橄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为橄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归纳总结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结果橄榄具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和较强的药理活性并有长期作为民族用药的历史。结论橄榄是一种具有保健品和药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已经在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后成为女性第三大疾病。该病在祖国医学属“全不产”、“无子”、“断绪”等范畴。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方式的中医外治法近几年在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越来越普遍,其具有安全、临床疗效显著、便捷等优点。该方法包括:中药灌肠、针灸、中药宫腔注药、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推拿、中医情志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等。它能更好地与中医内治法互补,更好地与西医治疗相配合,从而扩大了治疗该病的手段。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维普、知网、万方、 PubMed 和 Cochrane Library 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中医外治法在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客观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 同时指出临床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讨论了中医外治法在今后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消化道内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可协助临床观察肉眼未能观测的腔体内组织结构,探查病灶部位,提高疾病的诊断率。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医药调节肠道紊乱菌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引发关注,特别是内镜下喷洒或注射中药、中成药的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分析消化道内镜联合中医药在消化道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一般较为严重,甚至需要透析治疗的方法来延续生命。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慢性代谢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节变化,导致肾脏结构畸形的发生,进而发展成DN。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文献增多,显示出中药复方在防治DN方面所具有的一定优势。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DN主要发病机制的六大方面进行梳理,如调控异常糖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肾血管血流动力学、组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活化、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改善肾功能等方面,以期为DN的临床治疗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针对实验性DN的中药复方研究围绕DN发病的核心机制,主要通过影响糖异常代谢、氧化应激作用和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展开,达到控制DN大鼠过高的血糖,抑制体内氧化应激状况,调整肾脏血管血液动力学的目的,最终改善DN的临床症状,如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含量和肌酐等指标。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显示中药复方在防治实验性DN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处方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