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 - 14260和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影响.方法 紫杉醇、RG -14260、Rapamycin单独和联合处理Ishikawa细胞后,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力.结果 紫杉醇、RG -14260与Rapamycin均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减少S期细胞数量、降低细胞侵袭力,三者联合应用呈协同效应(P<0.01).结论 紫杉醇联合RG-14260及Rapamycin靶向治疗剂能协同性地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降低其侵袭力,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G1期细胞阻滞及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雌莫司汀(estramustine,EM)是一种由氮芥(HN2)和雌二醇(E2)合成的抗肿瘤药,一直被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此研究观察了EM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细胞株(ISIW)、其非雌激素依赖型变异株(EIIL)以及由这两株细胞建立的荷瘤裸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药物体内及体外实验。结果:(1)与EM 0.1g/L共同孵育4 h后,ISIW的细胞生长与EIIL相比,受到明显抑制(P<0.05)。(2)用他莫昔芬(tamoxifen)50 nmol/L封闭ER后,可显著抑制EM对ISIW的杀伤作用(P=0.01),EIIL则变化不大。(3)用EM喂养荷瘤裸鼠,ISIW瘤体明显缩小(喂药组肿瘤平均重量0.97±0.44 g,对照组1.45±0.59g,[WTBX]P[WTBZ]<0.05);而EIIL瘤体虽有缩小,但变化不显著。结论:EM可通过E2的载体作用与ER结合,有效地杀伤ISIW细胞,故有希望用于ER阳性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抑制剂作用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生长和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方法: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法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检测mTOR mRNA和下游磷酸化靶蛋白S6K1和STAT3表达。结果:雷帕霉素(rapamycin,RA)与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剂(RG-14260,RG)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降低其存活率,二者联合呈协同效应(P<0.01);ishikawa细胞中存在mTOR mRNA和下游磷酸化靶蛋白S6K1和STAT3高表达,经RA单独或联合RG作用后,各指标均下降,且二者合用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TP化疗方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的AP化疗方案)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特移率及5年总的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疗效明显,局部复发率、转移率较低,生存率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999年7月至2008年10月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8例行手术治疗,病理分期ⅠA期7例,ⅠB期17例,ⅠC期3例,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4例。MRI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有33例,敏感性为82%;38例手术病例中术前MRI明确诊断病例30例,其中Ⅰ期26例,诊断符合21例,占80.8%,Ⅱ期6例,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83.3%,Ⅲ期4例诊断均符合,符合率100%。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间质侵犯,尤其是判断深肌层浸润方面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雌激素受体(ER)亚型ER-α36、ERα-6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EC-1B细胞给予高、中、低3个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白土苓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各给药组对HEC-1B细胞增殖的影响。HEC-1B细胞给予中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白土苓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处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不同给药组对HEC-1B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36、ERα-66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均显著抑制HEC-1B细胞增殖(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顺铂注射液作用于HEC-1B细胞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中ER-α3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除白土苓组外,其他各给药组ERα-66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HEC-1B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36、ER-α66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诊断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MRI和USG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计算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MRI和USG分别为77.78%/66.67%、92.31%/82.35%和83.87%/74.29%,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MRI和USG为83.42%/72.35%,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能多轴位、多序列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USG检查方法,MR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Ⅱ型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的概念成功地整合了传统的组织病理与分子遗传学机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组织形态学、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将子宫内膜腺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激素依赖型(Ⅱ型)[1].Ⅰ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代表,占70%~80%;Ⅱ型以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为代表,约占15%.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的概念成功地整合了传统的组织病理与分子遗传学机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组织形态学、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将子宫内膜腺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激素依赖型(Ⅱ型)。Ⅰ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代表,占70%~80%;Ⅱ型以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为代表,约占15%。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现代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理冲汤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p53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传代后,加入理冲汤含药血清,继续培养。选用功能分类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PCR p53 Signaling PathwayMicroarray),从空白对照组、理冲汤组子宫肌瘤细胞中进行样品的RNA抽提及纯化,采用紫外吸收测定法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质量检测,合成cDNA,最后进行实时定量PCR。结果:所采用的PCR p53信号通路基因芯片共检测96条基因,理冲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共17条(17.7%)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0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Fold Down-Regulation<-2),7条基因表达量上升(Fold Up-Regulation>2)。按功能将其进行大体分类,涉及到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多方面。结论:理冲汤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DNA修复等相关基因均有调节作用,提示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关键环节,理冲汤对子宫肌瘤p5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栓剂体内外释药规律。方法:于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柳氮磺胺吡啶栓剂溶出度,分析累积释药量;新西兰兔直肠给柳氮磺胺吡啶栓,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柳氮磺吡啶(SASP)的浓度,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SASP栓剂体外释放率较低,家兔体内吸收入血较快,Tpeak0.606 272 h,Cmax2.404 431 mg.L-1。结论:柳氮磺胺吡啶栓剂体内外释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藏药螃蟹甲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糙苏素(phlomio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糙苏素对体外培养的2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采用小鼠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接种小鼠,连续给药14 d,计算抑瘤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糙苏素对S180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和对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糙苏素在50~150 mg·L-1对2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r=0.989,P<0.05);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5,5,10 mg·kg-13个剂量的糙苏素,对接种的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的抑瘤率分别为28.5%~65.0%.35.0%~74.5%.同时,糙苏素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5),显著增加S180荷瘤小鼠NK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结论:糙苏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和接种的小鼠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能力,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单味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查阅5年来国内外有关单味中药体外抑菌研究的文献,就我国在体外具有抑菌活性的不同功效的单味中药做一概述,总结归纳出对不同病原菌和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单味中药,包括清热药、解表药、泻下药、化湿药、理气药、收涩药、补虚药、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等,并对其主要抑菌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抑菌剂提供参考,为抗菌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该文考察了欧前胡素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及影响因素。 选择SD大鼠腹皮作为渗透模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HPLC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考察不同接收液、不同皮肤处理方法及扩散液浓度对欧前胡素稳态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乙醇,0.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均能显著增加欧前胡素的稳态渗透速率;皮肤经20%乙醇、20%乙醇-1%吐温-80处理后,欧前胡素的透皮速率均有所增加,而只经1%吐温-80处理后,欧前胡素的透皮速率反而减小;欧前胡素的稳态渗透速率与扩散液的浓度相关,在低浓度时稳态渗透速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稳态渗透速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乙醇可以改变皮肤角质层的结构,使药物的稳态渗透速率增加;吐温-80对稳态渗透速率的影响与皮肤结构的改变无关。欧前胡素的经皮渗透受浓度影响,是多种途径扩散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脑胶质瘤U251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优化药用真菌桑黄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脑胶质瘤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过程中影响桑黄总三萜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桑黄总三萜对U25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率,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桑黄总三萜对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超声提取20 min,温度6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桑黄总三萜提取率可达9.40 mg·g-1.桑黄总三萜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作用,且表现出浓度依赖关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形成凋亡小体.结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时间短、得率高,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桑黄总三萜可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圆田螺多糖(PCC)体外抗乙肝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HepG2 2.2.15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将不同安全浓度的PCC及阳性对照药物3TC作用于此细胞系,实验同时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第9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水平,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PCC在HepG2 2.2.15细胞培养中的TCo为1g·L-1,TC50 >10 g·L-1,对细胞毒性较小.PCC对HepG2 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IC50分别为0.501,0.401 g·L-1,SI分别为>19.96和>24.94.PCC可以有效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且PCC对HBeAg的抑制效果优于HBsAg.PCC在0.1,1g·L-1(P<0.05)对HepG2 2.2.15细胞中的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中国圆田螺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研究射干提取物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射干提取物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射干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ip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射干提取物低、中、高(0.46,0.92.1.84g.kg-1)3个剂量ig给药7 d对小鼠的致死保护率。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射干提取物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对射干提取物中度敏感;射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痢疾志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g.mL-1)分别为0.062 5,0.015 6,0.250 0,0.031 2,0.015 6,0.015 6,0.062 5;射干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悬液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死亡率分别为45%,35%,30%,与模型对照组死亡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对所试菌株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