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侗族药羊耳菊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侗族药羊耳菊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羊耳菊醇提物(生药)2.5,5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阿司匹林0.25 g.kg-1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羊耳菊醇提物(5 g.kg-1)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羊耳菊醇提物(5 g.kg-1)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20 min内扭体次数,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痛阈值(P<0.01,P<0.01)。结论:羊耳菊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瓜中不同提取物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研究木瓜总提物、木瓜苷、非木瓜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观察木瓜中3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阈,观察3种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木瓜苷(60,120,240mg/kg)ig给药,对小鼠耳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趋势;木瓜苷(120,240mg/kg)ig给药,可以明显升高小鼠的痛阈,且镇痛作用呈剂量相关趋势.结论:木瓜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确定木瓜苷为木瓜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木瓜水提取液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观察木瓜水提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木瓜水提液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观察木瓜水提液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木瓜水提液能明显减少小鼠炎症部位毛细血管通透量,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结论:木瓜水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毒性及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抗炎作用及镇痛作用。方法:最大浓度(按生药量计)赶山鞭水提物(2.35 g.mL-1)及醇提物(3.12 g.mL-1)以最大给药容积(0.4 mL.10 g-1)给小鼠ig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ig给药的最大耐受量按生药量计分别为94.0,124.8 g.kg-1。赶山鞭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赶山鞭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牛白藤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为牛白藤的临床应用以及筛选分离活性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模型评价药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刺激致痛和醋酸扭体模型评价镇痛作用,比较牛白藤水提物、醇提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牛白藤水提物、醇提物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同剂量之间比较以醇提物活性较强;牛白藤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程度,抑制热刺激和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论牛白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能是其主要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
栀子苷的快速提取分离及其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快速提取分离栀子苷单体,研究其体内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采用中压柱层析系统从中药栀子中快速提取分离栀子苷单体。将SPF级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栀子苷50,100,200 mg.kg-1组,吗啡或阿司匹林组(5,100 mg.kg-1)。小鼠尾静脉注射一次给药后,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热板实验、二甲苯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评价分离得到的栀子苷单体的体内镇痛、抗炎作用。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得到栀子苷含量为78.96%,中压柱层析纯化后,栀子苷单体含量提高到98.47%。与对照组比较后得到,提取出的栀子苷能显著减少由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P<0.05)以及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对小鼠热板痛阈值无明显影响。结论:实现了栀子苷的快速制备分离,分离获取的栀子苷具有较好的体内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叶金花草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小叶金花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小叶金花草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小叶金花草水提物1.62 g·mL-1,醇提物2.34 g·mL-1,最大给药容积40 mL·kg-1分别对小鼠ig给药,观察其急性毒性。结果:小叶金花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10,5,2.5 g·kg-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5.9%,32.5%,29.5%和31.0%,30.0%,24.6%;小叶金花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0.7%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小叶金花草水提物对小鼠ig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56.5 g·kg-1;醇提物对小鼠ig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85.7 g·kg-1。结论:小叶金花草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小叶金花草水提物及醇提取物在所试最大耐受剂量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提取、纯化宣木瓜总有机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可滴定总有机酸质量分数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优化宣木瓜总有机酸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溶液质量浓度、pH、HCl洗脱液浓度和体积流量对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总有机酸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8,75%乙醇,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次;最佳纯化工艺是上样溶液质量浓度1g/mL,样品液pH为10,HCl洗脱液浓度为0.3mol/L,体积流量为3mL/min。此工艺下所得宣木瓜总有机酸质量分数可达67.66%。结论本方法可有效提取、纯化宣木瓜总有机酸,工艺稳定、可行,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9.
资木瓜乙醇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资木瓜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用扭体法、热板法评价资木瓜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法评价资木瓜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资木瓜提取物对醋酸、温度所致小鼠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消肿作用很弱。结论:资木瓜提取物具有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酒大黄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d-1,ig连续7d)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酒大黄(2,1,0.5 g·kg-1ig,连续7d)的抗炎作用.结果:酒大黄能提高热板法疼痛模型小鼠痛阈,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并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皮下植入棉球所致的小鼠肉芽肿生成(均P<0.05).结论:酒大黄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伸筋活血合剂抗炎镇痛和治疗软组织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伸筋活血合剂对动物急性炎症、疼痛和软组织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取ICR小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吲哚美辛组,伸筋活血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连续7d,小鼠和大鼠剂量分别为6,18,54 g·kg-1和2,6,18 g.kg-1,吲哚美辛分别为10,5 mg·kg-1.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其对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伸筋活血合剂低、中、高剂量均可以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P <0.05,P<0.01.P<0.01),高剂量组药效最佳;高剂量可以降低角叉菜胶致急性炎症的大鼠的足肿胀率(P< 0.05);中、高剂量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均P< 0.01);中、高剂量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疼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均P<0.05);对提高小鼠耐热痛能力无明显作用;低、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损伤大鼠的外观损伤积分(P <0.05,P<0.05,P<0.01),改善损伤组织的病理学形态.结论:伸筋活血合剂在抗急性炎症、镇痛、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方面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木叶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胆木叶提取部位群(ELN)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取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三七伤药(0.39 g.kg-1)/阿司匹林(0.26 g.kg-1)]组、胆木浸膏片1.56 g.kg-1组、ELN(0.390,0.195,0.098 g.kg-1)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选用热板法、扭体法、二甲苯致耳肿胀、醋酸致腹腔炎症方法观察镇痛及抗炎作用;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胆木浸膏片(0.78 g.kg-1)组、ELN(0.195,0.098,0.049 g.kg-1)组。每天1次,连续ig给药3 d。末次给药后1 h选用角叉菜胶诱导足肿胀方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ELN(主要指标性成分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16%左右)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疼痛反应时间,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反应;能明显减少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论:ELN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产生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生痛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原生痛的急性毒性和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以Bliss法计算原生痛单次ig小鼠的LD50;以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压痛法测定其镇痛作用;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及佐剂致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原生痛抗炎作用。结果:原生痛LD50为30.10 g·kg-1;95%的可信限为25.85~34.66 g·kg-1。小鼠0.184,0.369g·kg-1和大鼠0.184 g·kg-1以上剂量,对化学刺激性、热刺激性或机械刺激性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非特异急性炎症模型或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结论:原生痛一次性给药镇痛作用突出,且有较宽的安全窗,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疼痛明显者缓急之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日本大耳白兔,分别采用ih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采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小儿清瘟解热颗粒的解热作用;选取KM小鼠,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及热板刺激观察小儿清瘟镇痛反应;ICR小鼠,SD大鼠通过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后肢足跖炎症性肿胀的影响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小儿清瘟解热颗粒3.92 g·kg-1及15.68 g·kg-1于给药3 h能显著降低家兔肛温差值(P0.05,P0.01),3.78~30.24 g·kg-1于给药4 h能显著降低大鼠肛温(P0.05,P0.01)。小儿清瘟颗粒43.68 g·kg-1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10.92,21.84 g·kg-1于给药2 h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小儿清瘟解热颗粒5.46~43.68 g·kg-1连续给药3 d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右耳肿胀度(P0.01),7.56 g·kg-1组于给药1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15.12 g·kg-1组于给药0.5,2,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30.24 g·kg-1组于给药0.5~4 h显著降低足肿胀度(P0.05,P0.01),小儿清瘟解热颗粒43.68 g·kg-1组腹腔冲洗液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儿清瘟解热颗粒具有解热、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香连胶囊对大鼠急性肠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香连胶囊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抗炎、镇痛、止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泻痢消片组,香连低、中、高剂量组(0.122,0.243,0.486 g·kg-1),用乙酸法建立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给药10d后麻醉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结肠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测定大鼠结肠质量,HE染色病理观察.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小肠推进实验及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其药效.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连胶囊中剂量组能够明显减轻醋酸对大鼠肠黏膜的损伤,减轻炎症坏死,水肿及炎细胞浸润;香连胶囊中剂量组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减少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次数(P<0.05)、缩短小肠推进距离(P<0.05),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香连胶囊有明显的抑制溃疡,抗炎,镇痛作用及抑制肠蠕动的作用,是治疗肠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妇炎康灌肠剂对小鼠抗炎、镇痛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①选用2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吲哚美辛0.025 g·kg-1 ·d-1),妇炎康ig高剂量组(2 g·kg-1·d-1),妇炎康灌肠高、中、低剂量组(2,1,0.5g·kg-1·d-1).以小鼠腹腔伊文斯蓝溶液吸光度、二甲苯致耳肿胀度和抑制率、热刺激痛阈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和初次扭体时间为指标,观察妇炎康灌肠各组给药4d对正常小鼠炎症抑制和痛阈的影响;②选用120只SPF级昆明种级小鼠,模型组代替西药组,余同①,以免疫抑制(0.025 g·kg-1 ·d-1醋酸泼尼松,ig 10 d)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廓清指数为指标,观察妇炎康灌肠各组给药10 d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妇炎康灌肠剂各组能不同程度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P <0.05或P<0.01),提高小鼠痛阈(P<0.05),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P<0.05或P<0.01),延迟初次扭体时间(P<0.05);抑制醋酸泼尼松造成的小鼠脏器系数减小(P <0.05或P<0.01)和巨噬细胞廓清指数减小(P<0.05).结论:妇炎康灌肠给药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