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130-134
目的:基于苦参的传统功效,从利尿、抗炎、免疫增强等方面开展野生与栽培苦参药效学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和肉芽肿方法考察野生与栽培苦参的抗炎作用;以滤纸片称质量法收集小鼠不同时间段的排尿量和各时间段平均排尿量,考察其利尿作用;以小鼠炭粒廓清、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免疫损伤模型,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考察其免疫增强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给药2 h后栽培苦参3、6 g/kg组排尿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6 g/kg组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3 g/kg组耳肿胀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比较,野生1.5、3、6 g/kg组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肉芽肿抑制率(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6 g/kg组肉芽肿抑制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与栽培苦参各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炭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1.5、3 g/kg组炭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损伤大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免疫损伤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野生苦参1、2、4 g/kg组与栽培苦参2、4 g/kg组可明显升高大鼠脾脏、胸腺指数(P<0.05或P<0.01),野生苦参2、4 g/kg组与栽培苦参1、2、4 g/kg组可明显升高白细胞、红细胞数量(P<0.05或P<0.01),野生与栽培苦参3、6 g/kg组可提高小鼠皮肤伊文斯蓝吸光度值(P<0.01);与等剂量野生苦参组比较,栽培苦参2、4 g/kg组胸腺指数、白细胞及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栽培苦参3、6 g/kg组小鼠皮肤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苦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抗炎及免疫增强作用,在相同剂量下野生苦参作用效果优于栽培苦参。这一结果为临床上苦参栽培品代替野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临床医师在栽培苦参用法用量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苦参药材的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成分含量上的质量差异,对收集的22个栽培样本和17个野生样本,用HPLC同时测定了6种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以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评价。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N-甲基野靛碱、苦参碱、槐果碱3种成分含量上有差异(苦参碱及槐果碱P0.05,N-甲基野靛碱P0.01),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野含量无差异,但组内差异均较大;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品与栽培品在生物碱含量上无差异。故认为栽培品与野生品在生物碱含量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了苦参药材中10种黄酮类成分(染料木苷,三叶豆紫檀苷,马卡因,异黄腐醇,苦参醇I,槐黄醇,苦参酮,降苦参酮,2-O-甲基苦参酮及异苦参酮)HPLC测定方法,并对野生与栽培苦参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A)-0.3%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0%A;5~25 min,50%~70%A;25~35 min,70%A;35~50 min,70%~90%A;50~55 min,90%A),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设定295 nm,数据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辅以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各类成分均表现为P0.05,即野生品与栽培品在黄酮类含量上无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也表现为栽培品与野生品苦参黄酮类成分无差异。方法学考察表明10种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线性,在其线性范围内r值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0%~105.0%,RSD均在5%以内,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苦参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胶囊主要药效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外抑菌试验、10%蛋清所致足跖肿胀、二甲苯所致耳廊肿胀、热板法、醋酸所致化学致痛法、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模型、收集尿液等方法,观察清热祛湿胶囊的抑菌、抗炎、镇痛、解热和利尿作用。结果:清热祛湿胶囊体外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菌和多种革兰阴性菌的生长,体内给药能明显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型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模型小鼠的死亡率,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耳廊肿胀,可明显降低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家兔发热性体温,对正常大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可延长小鼠痛反应时间,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清热祛湿胶囊具有抑菌、抗炎、镇痛、解热、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5.
野生与栽培丹参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秀兰  王长根 《中药材》1989,12(6):31-34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野生和栽培丹参进行了脂溶性、水溶性有效成分分析。就水溶性成分做了溶血、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试验。结果表明,野生丹参优于栽培品,其中河南产的丹参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古今文献研究,掌握苦参炮制方法、药用部位及功能主治的发展与变迁。苦参古代炮制方法丰富,有苦酒煮、炙、米泔水浸制、炒制、酒制、醋制、油炒、焙等多种,现代则多以生品应用,其药用部位为去除根头和小支根的根部,但古代还有"去皮"或"去木取皮"的用法;古今文献对其功效的记载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可以归纳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但在临床应用方面仍有不同之处。苦参的古今文献研究提示,应加强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开展基于古代炮制方法的物质基础与其功效的相关性研究,为揭示苦参炮制原理、研发基于不同炮制方法的苦参或苦参复方创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植物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大黄的描述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h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唐古特大黄作为药典规定的大黄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临  相似文献   

8.
栽培与野生桔梗质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我们对栽培与野生桔梗进行了生药学、化学成分的定性及定量方面的比较。实验材料栽培桔梗(2年生)于1990年7月采自湖北中医学院药物种植场;野生桔梗于1990年7月采自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铜鼓凸。二者标本  相似文献   

9.
栽培与野生防风的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年鹤  袁昌齐 《中药材》1990,13(10):9-10
防风为常用中药之一,其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和根茎,主产东北及内蒙,为野生药材,俗称关防风.近年来江苏等地进行了防风的引种栽培.为对栽培品与正宗关防风进行品质比较,我们进行了其高压液相色谱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 1.关防风:市售商品,形态符合药典所描述. 2.江苏栽培品:产地江苏高邮县.药材较粗壮,根颈部分(蚯蚓头)较短,下部常有分枝,质稍柔韧.其余同1. 3.藤助防风:日本养命酒制造株式会社提供,栽培于日本奈良县大和市.药材呈长圆柱状,根颈部短而环纹不明显;表面淡灰黄色,上部须根痕明显突起;断面淡黄白色,稍带粉性. 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抗炎、解热和免疫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抗炎、解热作用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药效。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抗炎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法比较其解热作用;采用碳廓清实验比较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均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都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药效学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为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中提取出苦参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超声法提取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效果的四个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频率、提取次数)进行优选。结果:苦参药材粗粉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2min、超声频率35KHz、提取1次即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本实验为优化苦参中苦参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豆根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影  陈两绵  仝燕  游云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3):2439-2442
山豆根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抑菌、镇痛抗炎、抗肝损伤、抗氧化及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肝、神经、胃肠道及呼吸中枢等毒性反应。山豆根产生的药效及引起的毒性反应与提取工艺、使用剂量、给药时间有关。因此,探索合适的山豆根提取工艺、毒效剂量范围、毒性物质基础可以为山豆根减毒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苦参注射液大鼠胆汁、尿液排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胆汁和尿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含量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胆汁和尿液的排泄情况。方法 在胆汁和尿液样品中加入内标,采用氯仿提取处理,以甲醇:10 mmol/L NH4Ac-0.02%HCOOH-水=90:10 (V:V)为流动相;CN柱分离,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7个时间段的胆汁及5个时间段尿液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胆汁和尿液累积排泄量和累积排泄率。结果 大鼠20 h内胆汁中4种生物碱的排泄率曲线逐渐走平;在胆汁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分别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72 h内,尿液4种生物碱排泄曲线基本达到平台,尿液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和排泄量分别显著高于苦参碱和槐果碱,排泄到第3天各主要成分浓度均低于检测限。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主要通过肾脏以尿排泄为主,一部分通过胆汁排泄,但推测可通过肝肠循环方式再次进入体循环以尿排泄,并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物。  相似文献   

15.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含量变化为指标 ,进行恒温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结果 加速试验测得的数据基本不变 ,与室温留样考察结果相符。结论 本制剂稳定性较好 ,有效期可达 2年  相似文献   

16.
苦参常压提取与减压提取的工艺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效果,为苦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220 nm。以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二者的提取效果。结果:最佳常压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分别为1.19%和0.430。最佳减压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于70℃提取3次,每次1 h;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分别为1.18%和0.079。结论:苦参减压、常压提取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总质量分数无明显差别,但二者比值差异较大,提示减压提取可降低苦参提取物的毒性,该工艺可推广于苦参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苦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对上述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苦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精制苦参水煎液的工艺,并与醇沉法作对比.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通过选择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作为清洗剂清洗膜.结果 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处理的苦参水煎液的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均优于醇沉法,且微滤-超滤法常温下操作,周期短,膜的清洗方便.结论 微滤与超滤法联用技术可替代传统的醇沉法精制苦参水煎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