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保养液对抗-HCV检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PD血液保养液(以下简称CPD)对抗-HCV检测的影响。方法用CPD以5%的幅度对3种浓度的抗-HCV阳性质控物进行梯度稀释后用ELISA方法进行平行检测,观察S/CO值变化情况。随机抽取抗-HCV阳性和阴性献血者各60名,对其试管样本和血袋管样本做ELISA检测比较。结果阳性质控实验组的S/CO值均随保养液的量增加而逐渐降低;阳性物浓度降低5%,S/CO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阳性物浓度95%的S/CO值降低极显著(P(0.01)。试管和血袋管的抗-HCV阳性样本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样本较为明显。结论CPD对ELSIA检测抗-HCV弱阳性样本影响明显,易造成弱阳性样本的漏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中阳性样本与其血辫检测的符合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1年4~7月期间血站血液筛查中ELISA 4项(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共188例,对其血辫(含血液保存液,-20 ℃保存)进行ELISA 4项检测,比较二者结果的差异.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188例阳性样本的血辫经检测有31例为ELISA 4项全阴性,表明阳性样本与其血辫的ELISA 4项检测结果有差异,弱阳性样本差异显著.结论 血站血液筛查中阳性样本与其血辫的ELISA 4项检测有显著差异,血液保存液会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站留取血样被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血液CPD保存液)稀释后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影响,以评价采用血袋导管样本复检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献血者血清样本与相应血袋导管样本各50份,每份样本检测20次;随机抽取3份ALT异常血样,用CPD血液保存液对血样进行梯度稀释,每个浓度检测20次,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者血清样本与相应血袋导管样本对比试验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ALT浓度的血样检测结果变化曲线相似。混入CPD保存液1.5%(1∶64)时检测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8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混入血样,对ALT速率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血袋导管样本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献血者的ALT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样被血液CPD保存液稀释后对ALT速率法检测结果的影响,以评价采用血袋导管样本复检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3份ALT异常血样,用CPD血液保存液对血样进行梯度稀释,每个浓度检测20次;随机抽取献血者血清样本与相应血袋导管样本各50份,每份样本检测20次,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不同ALT浓度的血样检测结果变化曲线相似。混入CPD保存液>1.5%(1∶64)时检测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8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血清样本与相应血袋导管样本对比试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保存液混入血样,对ALT速率法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影响,血袋导管样本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献血者的ALT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高度重视HBsAg弱阳性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正确判定最终血液检测结果,提高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试验,当出现HBsAg检测呈弱阳性试管标本时,再从试管标本对应的血袋上留取辫管血作为血辫标本,将试管标本和血辫标本两者进行平行双孔重复检测。结果:发生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往往不相吻合,既试管标本呈阳性而血辫标本呈阴性结果。结论:HBsAg弱阳性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血液检测是否合格,不能仅依据血辫标本检测结果,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正确判定,避免检测结果最终判定错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用血液安全筛查联合检测系统进行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8份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血液标本,同时采用献血前快速筛查方法、联合检测系统和献血后常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判断是否合格,包括血型(ABO、Rh D)、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以常规检测结果为标准,对联合检测系统和快速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检测系统鉴定的ABO/Rh D血型结果和HBs Ag阳性率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一致。联合检测系统检出的ALT和Hb不合格率分别为9.74%和1.30%,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常规方法为参考标准,联合检测系统的一致率分别为血型100%、ALT 99.35%、Hb 100%、HBs Ag 100%。联合检测系统检出3例抗HCV、1例抗HIV、5例抗TP阳性,经常规ELISA检测证明1例抗TP为假阳性。结论联合检测系统用于献血者献血前血液筛查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血液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静脉血与血袋抗凝血检测结果有无差异 ,笔者对 1 1 985名街头无偿献血者中静脉血样检测结果异常者 ,同时取血袋抗凝血样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1 试剂 :ELISA法 HBs Ag、抗 - HCV,均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梅毒试验TRUST法 ,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ALT赖氏法 ,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1 .2 仪器 SLT Columbus洗板机 ;SL T SpectraIII酶标仪 (奥地利产 )。2 方法 将献血者采血后的血袋采血管中的血液放出 5 ml置于试管内为静脉血 ,返回到血袋中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两种抗凝剂对血液4项指标ELISA检测结果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两种抗凝剂对4项血液指标ELISA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采用EDTA-K2和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留取血样分别与其相对应血袋上的辫血进行平行检测。对其中梅毒检测EDTA-K2抗凝试管血与辫血结果不一致的7份血样采用TPPA试剂进行确认。结果由EDTA-K2改用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后,4项指标复检结果中,抗凝试管血与辫血结果不一致从4.71%(65/1381)减少到1.08%(12/1113),P<0.01,分别从样本检测数的0.14%(65/47855)减少到0.025%(12/48689)。EDTA-K2抗凝试管血与辫血梅毒结果不一致的7份血样经TPPA确认均为阴性。结论EDTA-K2抗凝剂对血液4项ELISA检测结果均有干扰,主要突出表现在抗-HIV和抗-TP上。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剂仅对HBsAg和抗HCV有一定的干扰,与EDTA-K2相比有明显改善。本实验结果还反映干扰与献血者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滔  程训民  刘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866-1866,1868
目的探讨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与PCR检测HBV-DNA结果的符合程度,为献血者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以及为临床提供更安全的用血服务。方法对50例献血者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与PCR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例献血者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的PCR检测19例阳性,31例阴性,两者有相关性但也有差异。结论临床须提高ELISA血液筛查试剂检测灵敏度,积极改善其检测特异性,为献血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PD保养液与肝素抗凝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TP)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献血者标本1 906例;将标本分别收集在3种试管中:促凝剂管(对照组)、肝素抗凝剂管(实验组1)、CPD保养液试管(实验组2);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样本,将所得S/CO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阴性标本共1 897例,阳性标本9例。对照组:阴性标本S/CO均值0.041,阳性标本S/CO均值11.76。实验组1:阴性标本S/CO均值0.039,阳性标本S/CO均值11.73;实验组2:阴性标本S/CO均值0.043,阳性标本S/CO均值11.59。ELISA法检测TP时,CPD保养液、肝素抗凝剂对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0.436,P>0.05);阳性标本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1,P<0.05)。含CPD保养液的样本比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低(P<0.05),肝素抗凝剂和血清样本结果S/CO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优先选择肝素作为抗凝剂试管。采供血机构对初次反应性样本剪取血袋上血辫进行复检时,应充分考虑到CPD保养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合理有效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液筛查策略,降低HCV输血传播的风险,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筛查检测质量。方法 分析大连地区2017~2021年HCV不合格情况,并对HCV抗体单试剂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同时结合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HCV RNA的核酸检测(NAT)结果,对HCV筛查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1年本中心共筛查HCV不合格血液标本851份(0.20%),HCV不合格标本数与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抗-HCV双试剂反应性/NAT反应性(抗-HCV++/NAT+)标本不合格率呈显著性下降(P<0.05)。抗-HCV双试剂反应性/NAT无反应性(抗-HCV++/NAT-)标本血液标本共117份(0.028%);抗-HCV单试剂反应性(抗-HCV+)标本共664份,其中试剂1单独反应性(抗-HCV+/-)70份(10.54%),试剂2单独反应性(抗-HCV-/+)594份(89.46%);补充实验ECLIA检测标本340份,反应性标本122份(35.88%)。参与跟踪检测28人,检测结果仍为反应性的15人,ECLIA复测为反...  相似文献   

12.
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3468人次街头无偿献血者留取2份血液标本:一份不抗凝,另一份同血袋里血液一样抗凝,所用试剂、仪器相同,并在同等条件下检测HBsAg;用HBsAg弱阳性参考品按比例加入抗凝剂进行检测;模拟同血袋内一样抗凝稀释血液检测HBsAg的漏检情况。结果 不抗凝血液标本中HBsAg阳性48份,同血袋一样抗凝血液标本中HBsAg阳性30份,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袋内抗凝血液标本被稀释可造成低浓度HBsAg漏检,应留取不抗凝血液标本或固体抗凝剂的抗凝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番禺地区开展核酸血液筛查以来情况,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201系统对两遍酶免4项(ELISA)及ALT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IV-RNA、HCV-RNA和HBV-DNA 3项联合、6样本混样检测,对混样阳性的样本进行拆分实验,并对拆分阳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对确证实验HBV-DNA阳性的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物的酶免检测。结果共完成40 107例标本的核酸混样检测,拆分阳性的标本60例,阳性率为0.150%(60/40 107)。对这60例样本做分项鉴别实验,结果HBV-DNA阳性47例,阳性率为0.117%(47/40 107),其余13例确认阴性。对47例分项鉴别实验HBV-DNA阳性的样的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单独HBc Ab阳性15例(31.9%),HBc Ab阳性伴HBs Ab弱阳性15例(31.9%)(其中有2例HBs Ab较强阳性S/CO分别达到14.6、22.3),HBe Ab、HBc Ab阳性8例(17.0%),单独HBs Ab阳性4例(8.5%),两对半全部阴性4例(8.5%),HBs Ab、HBe Ab、HBc Ab 3项阳性的1例(2.1%)。结论血站酶免4项及ALT筛查阴性的血液仍然存在一定的输血传染残余风险,HBs Ag阴性HBV-DNA阳性样本的两对半抗体阳性组合模式有6种,以单独HBc Ab阳性和HBc Ab阳性伴HBs Ab弱阳性占比最大。应用ELISA联合NAT进行血站血液筛查能更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的检测(NA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如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结果 10 127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T(+)标本30例,其中NAT(+)、ELISA(-)的标本12例,ELISA漏检率为1.18‰,鉴别后有6例标本为HBV DNA(+)、ELIS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为全阴性或抗-HBc(+),未检出HIV RNA或HCV RNA;另有7例标本为NAT(-)、ELISA双试剂(+),其中3例为HBsAg(+),4例为抗-HCV(+).结论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但其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因此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作为血液筛查检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化学发光法用于无偿献血血液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采用2种不同的ELISA试剂和1种化学发光试剂(CLIA试剂)对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28盒(2 442个)血清盘标本和3 034个正常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和抗-TP4项检测,在检测献血者标本时,除酶免双试剂阳性外,其余标本还需进行HBV/HCV/HIV病毒核酸检测,任意1项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均送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确认。结果在检测28盒血清盘时,计算各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Z值检验进行比较,其中HBsAg项目的CLIA试剂与2种ELISA试剂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999、0.958和0.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4.19,P均<0.05),HIV抗原/抗体项目的CLIA试剂与ELISA试剂1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试剂与ELISA试剂2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992和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5),其他2个项目的3种试剂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检测3 034份献血者标本时,HIV抗原/抗体项目的CLIA试剂与2种ELISA试剂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40%、0.09%和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8,P<0.05),而其他3个项目的CLIA试剂与2种ELISA试剂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2份(4份HBsAg、8份抗-HCV、11份HIV抗原/抗体和9份抗-TP)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标本经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认全部为阴性。结论化学发光试剂的HBsAg检测优于ELISA试剂,但其献血者标本HIV抗原/抗体的筛查阳性率明显偏高,所以化学发光检测用于血液筛查可能还需进行个别项目参数的优化,以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岛市血液检测在新的检测模式下(血清学检测1遍+NAT 1遍)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模式对2013年6月15日-12月31日在青岛市采集的55 52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1遍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HBs Ag、抗-HCV、抗-HIV进行检测,2种ELISA试剂检测抗-TP。其中54 858例ALT正常,抗-TP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我们将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NA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 529例标本中共检出HBs Ag阳性128例(阳性率0.23%),抗-HCV阳性66例(阳性率0.10%),抗-HIV阳性31例(阳性率0.056%),NAT阳性率是0.21%(119例)。其中NAT阳性HBs Ag阳性53例,NAT阳性抗-HCV阳性19例,NAT阳性抗-HIV阳性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中NAT阳性38例。结论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检测相互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血液安全。HBs Ag、抗-HCV和抗-HIV S/CO值与NAT结果的关联性有助于指导血液筛查和阳性献血者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NAT)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筛查中的应用,为提高血液质量及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周口市中心血站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4 4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学检测,同时对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64 420例献血者中血清学检测共1362项不合格,21例存在两项指标重叠感染,63 079例血清学检测合格;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HBV-DNA阳性57例(0.09%),HIV-RNA阳性1例,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男性和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比较及不同年龄段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ELISA筛查献血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风险,提高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3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发展趋势,探讨其规律及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为3.86%,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和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37%、0.20%、0.19%、0.55%、2.70%,除HBsAg组(P>0.05)外,抗-HCV、梅毒、抗-HIV及ALT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大ALT筛查力度,有效降低ALT不合格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绍兴地区2006~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血液安全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1.90%,其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2%、0.33%、0.20%、0.45%、0.54%。结论绍兴地区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阳性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抗-TP阳性人数不断增加,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