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三年来我院门诊儿科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三年间门诊儿科处方,每月50张每年600张,总共1800张处方.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三年来抗生素的使用率逐年上升,第1、2、3年的使用率分别为64.5%,68.3%,73.5%(P<0.05);抗生素种类主要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三年中抗生素使用的构成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静脉给药(56.6%、58.4%、66.2%,P<0.05)及联用抗生素(14.2%、24.2%、30.2%,P<0.05);对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呈现越来越不合理的现象(P>0.05).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且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南京市儿童医院小儿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南京市儿童医院小儿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比分析Ⅰ类手术抗生素的适应症、品种选择、首剂时机、应用时间和应用合理率。结果 2016-2018年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28.07%、28.19%、28.49%,抗生素使用率总体平稳。抗生素选用种类均为7种,主要为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构成比分别为35.69%、31.43%。2016-2018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在术前30 min^2 h分别为525例(94.94%)、675例(95.88%)、636例(95.64%)。用药时间主要为<48 h,≤24 h的例数为827例,构成比为43.03%,24~48 h的的例数为1 051例,构成比为54.68%。2016-2018年抗生素应用合理率依次为98.19%、98.01%、98.35%。结论 2016-2018年南京市儿童医院小儿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种类无显著差异,在抗生素选择、应用时间、首剂时机等方面执行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病历3000份,其中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050份,统计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类别、抗生素联用等情况。结果我院抗生素使用率为35.0%,抗生素单用病历占77.2%,外科和内科抗生素使用率较其他科室有明显差异(P<0.05),抗生素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不合理和无适应证用药,抗生素主要类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曲松158份(15.0%)、青霉素133份(12.7%)、阿奇霉素121份(11.5%)、左氧氟沙星107份(10.2%)、克林霉素79份(7.5%)、头孢克肟68份(6.5%)。结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尚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我院骨科I类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和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研究持续干预措施对控制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和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化使用的效果评价,为预防切口感染和围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监测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骨科I类手术患者410例的基本资料及围术期用药记录和病情记录,发现切口异常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并持续性监测、干预。结果通过2年持续地监测,干预措施地不断落实,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从(2011年)3.9%下降为(2012年)0.4%;术前(0.5~2h)预防性抗生素使用(2011年)5.6%上升(2012年)为7.4%;术后(≤24h)预防性抗生素使用(2011年)2.2%上升(2012年)为6.1%。结论进行骨科I类手术目标性监测能发现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培训学习规范文件,督查、考核等行政干预措施,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提高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水平,促使抗生素使用更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门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临床监管提供可靠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28919张和2011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33858张,对处方中所用抗生素种类及数量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010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28919张中,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有6484(22.42%)张。在所有抗生素处方中,口服抗生素占46%,注射剂型抗生素占49%,其他给药途径占5%;第一代头孢类抗菌素是门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占20.06%,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2011年第一季度门诊处方33858张中,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有5601(16.54%)张。在所有抗生素处方中,口服抗生素占39%,注射剂型抗生素占54%,其他给药途径占7%;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是门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占27.48%,其次为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医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测,对于抗生素合理应用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2007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文奇  韩颖 《海峡药学》2008,20(11):130-131
统计住院患者2005年~2007年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金额、用药剂量、用药天数,计算出用药频率、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的用药频率(DDDs)排序高,为抗生素首选.  相似文献   

7.
陈贤华  梁思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69-2270
目的:探讨本院2003~2007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5年住院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产ESBLs细菌的检测分析。结果:5年共收集大肠埃希菌1 083株,痰、尿液和生殖分泌物等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主要标本来源;2003~2007年ESBL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5.3%、11.6%、33.2%、42.0%、26.8%。2003~2007年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每种抗生素耐药性没有连续性升高,只是不同程度的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零,是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感染的强有力抗生素,青霉素类耐药率为72%~90%,头孢菌素类耐药为18%~60%,喹诺酮类耐药率为45%~70%,氨基糖甙类耐药率为8%~63%,磺胺类耐药率为62%~73%,呋喃妥因耐药率为10%~13%,加酶抑制剂复方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舒坦、舒普深)耐药率为10%左右。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各类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是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骨科I类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骨科I类切口患者200例进行抗生素使用种类、时机及时长、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频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术前20min~2h使用占71.5%;持续时长3~7d占63.5%,持续7d以上占30.5%;单种抗生素使用148例次(64.07%),2种联合65例次(28.14%)。用于感染、并发症预防的有178例(77.06%);全身用药203例次(87.88%);抗生素使用前进行药敏试验162例(81.0%)。结论我院骨科I类切口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为头孢菌素类,大多为术前20min~2h使用,多数持续使用3~7d,且多为单种药物使用,多数药物使用以预防为主,多为全身用药,且多数用药前经药敏试验,我院抗生素使用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近3年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抗生素ADR报告243份,涉及243例患者。分析243例患者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发生ADR的抗生素种类及ADR治疗情况。结果 243例患者中累及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其中皮疹发生率最高,为44.03%,瘙痒发生率次之,为18.9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排名第三,为10.29%。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药品,占比最高,为43.21%,喹喏酮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次之,分别占15.64%、9.88%。91.77%(223/243)患者治疗治愈与好转后出院。结论 近3年抗生素ADR以皮疹、瘙痒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为主要表现,β内酰胺类、喏酮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药品,临床为降低抗生素ADR的发生,应重点关于头孢类等药物的使用,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状况及变化。方法采用DDD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住院患者的抗生素用药情况,包括种类、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 s)等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为我院主要应用的抗生素,由2001年的6种增加至2005年的11种,同时使用频度高,用量大;另外氨基糖苷类、其他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的使用量也较大。结论通过五年用药的情况分析,本院抗生素的使用呈现出与妇产科相对应的特点,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时改进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上半年门诊处方4800张,对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使用率、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0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2968张占61.8%,其中头孢菌素类2281张占抗生素处方的76.9%、青霉素类266张占9.0%、大环内酯类325张占11.0%、林可霉素类96张占3.2%;口服给药861张占29.0%,静脉给药1426张占48.1%,口服+静脉给药681张占22.9%。单联用药(2088张)占70.4%,联合用药(880张)占29.6%。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起点偏高,建议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医院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品种、应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门诊抗生素应用率达59.87%,头孢菌素类占抗生素处方总数41.29%,抗生素二联应用率为39.54%,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该院门诊抗生素应用率偏高,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建议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2012年1—4月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315例,设计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生素226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89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率28.2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频数为177次,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124次(70.06%),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及其他类(喹喏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等)使用频次53次(29.94%)。其中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为78次(44.07%),居第一位,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次为46次(25.99%)。结论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选择抗菌药物起点偏高、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掌握不好及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00年~2002年上海市47家医院抗生素应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陈敏玲  张顺国  黄堃 《中国药房》2003,14(11):673-675
目的 :对2000年~2002年上海市47家医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作出客观评估。方法 :统计上海市47家医院2000年~2002年抗生素的品种、用量、金额、用药频度以及限定日费用。结果 :2000年~2002年抗生素占药品总金额的21 22 % ,并以年1 9 %的速度下降。其中 ,注射用抗生素的用药金额以10 59 %的速度递升 ,而口服抗生素则以10 82 %的速度递减。以金额排序 ,注射药物前3名为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 ,口服抗生素前3名依次为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和阿莫西林。结论 :头孢菌素类在抗生素中占主导地位 ,注射用抗生素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时改进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上半年门诊处方4800张,对抗菌药物的处方数、种类、使用率、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0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2968张占61.8%,其中头孢菌素类2281张占抗生素处方的76.9%、青霉素类266张占9.0%、大环内酯类325张占11.0%、林可霉素类96张占3.2%;口服给药861张占29.0%,静脉给药1426张占48.1%,口服+静脉给药681张占22.9%.单联用药(2088张)占70.4%,联合用药(880张)占29.6%.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起点偏高,建议临床医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惠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惠儿的病历,收集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信息.结果:268例(95.7%)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抗生素,36.2%联用两种抗生素,其中99.6%为静脉输入,分别有74.6%和35.1%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抗生素的患儿中49.3%同时使用了抗病毒药物,31.7%同时使用了激素.住院患儿抗生素费#l/药费比和抗生素费用/住院费比分别为(38.3+21.0)%和(16.1±11.7)%.使用抗生素的URI惠儿的药费、住院费和药费/住院费比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者.结论:我院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使用了抗生素,以静脉使用为主;抗生素的费用是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医疗支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龙游县人民医院2011年1季度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 利用药房软件联网系统分析数据,综合分析该院2011年1月1日-3月30日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抗生素使用率为65.9%(478/725),抗生素使用类别分别是头孢菌素类157例(32.8%)、氟喹诺酮类141例(29.5%)、氨基糖苷类118例(24.7%),其他62例(13.0%);单一使用抗生素215例(45.0%),二联137例(28.7%),三联95例(19.9%),四联31例(6.5%).在478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46例(9.6%).结论 我院抗生素总体使用率偏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较低,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对西安市某医院 5年来收集的 97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注射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74 .2 3%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 (39.18% ) ;首次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 6 8例 (70 .10 % ) ;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损害居首位 (30 .93% ) ,其次为过敏性休克 (2 3.71% )。结论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强化使用抗生素过程监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的临床表现类型。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近五年的药疹住院患者,对其致病药物、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致敏药物多见的是抗生素类(42.5%)、解热镇痛药类(27.08%)和中药类(11.25%)。药疹类型多见的是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42.92%)、多形红斑型(22.92%)和荨麻疹型(9.58%)。固定性药疹81.82%是男性。结论药疹的最常见致病药物是抗生素类,中药类也不容忽视;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固定性药疹男性发患者数显著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未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吡柔比星的使用金额逐年递增.表柔比星、多柔比星脂质体、多柔比星使用金额逐年递减.从排序来看,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使用金额连续3年排前3位.表柔比星与吡柔比星的DDDs排名持续居于前2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DDC及其排序相对稳定,多柔比星脂质体的DDC持续居于首位.大部分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的B/A值接近于1.00.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