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放射根瘤菌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回顾性收集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右眼白内障手术后4 d, 出院后因"右眼急性化脓性眼内炎"收住入院。入院当天即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取出、后囊膜切开等手术, 术中取玻璃体液培养, 结果为放射根瘤菌, 可能是接触蔬菜根上的土壤后触摸眼结膜引发感染。采用敏感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全身用药)和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治疗, 术后21 d眼部症状稳定, 矫正视力为20/133, 眼部感染治愈出院。此病例为国内首例白内障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 临床应重视由该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白内障手术后或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土壤, 出现症状需及时送细菌培养, 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对患者眼内压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行PPV治疗患者70例(73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情况分为对照组(33例,35眼)和治疗组(37例,38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PPV治疗,治疗组在PPV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第1、2、3天,第1、3周及第1、2、3个月患者术眼的眼内压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眼的眼内压在术后第1天达高峰,由术前的( 13.7±2.2) 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18.5±6.9) mm Hg,并于术后第3天回落至术前水平.治疗组患者术眼的眼内压也在术后第1天达高峰,由术前的( 12.9±2.4) mm Hg升高至(23.4±8.0) mm Hg,但直至术后第3周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眼的眼内压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影响PPV术后第1天术眼眼内压激增(眼内压增加≥10 mm H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增加了PPV术后早期眼内压一过性增高的风险,故临床上对眼内压波动敏感的患者使用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医源性感染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控制人工晶体置入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医源性感染性眼内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细菌培养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经抗感染治疗无效,1例行右眼内容物挖除术,术后7d拆线,结膜伤口愈合,患者出院;1例右眼弱光感,光定位不明确,患者出院。结论 必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杜绝人工晶体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患者效果观察及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700例,采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术后1d、7d、1个月及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术后7d,且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0例、感染率为1.43%;平均住院时间(3.78±0.84)d;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时间、玻璃体溢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住院时间、玻璃体溢出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感染率为1.43%,年龄、住院时间、玻璃体溢出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implantation secondary glaucoma,IOL)的手术时机。方法收集自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IOL患者,根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将22例患者(22眼)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0),观察组患者在眼内压30~50 mm Hg(1 mm Hg=0.133 k Pa),药物治疗无效3~5 d时的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联合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眼内压超过50 mm Hg,药物治疗无效超过7 d的难治性青光眼再行上述手术治疗,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内压,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眼内压(18.2±9.0)mm Hg,1个月眼内压(14.3±8.2)mm Hg,3个月眼内压(15.7±8.9)mm Hg,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1个月眼内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平均眼内压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联合虹膜根切术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IOL的有效术式,在其发病早期,眼内压30~50 mm Hg时行此手术治疗,能缩短眼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桂芹 《现代保健》2011,(26):101-102
目的探讨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5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82例(102眼)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结果8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无1例眼内炎发生;术后视力30.5,占95.2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及预防眼内炎极为重要且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对357例(436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术前3 d 0.5%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剪睫毛、1%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贴3L保护膜、合理的手术室布局、严格的术中管理、术后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等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357例(436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或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无一例出现感染症状,手术切缘经过2 d的细菌培养,无一例细菌生长.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可以达到控制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措施,以降低眼内炎发生率.方法 分3个阶段对400只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眼进行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膜囊细菌培养1200例,阳性661例,阳性率55.08%,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528株占79.88%;未用抗菌滴眼液滴眼前培养400例,阳性306例,阳性率76.50%,经抗菌滴眼液滴眼、冲洗泪道结膜囊后,结膜囊细菌明显减少,滴眼液后1~3 d阳性率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菌株对头孢类敏感,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性较高;不同性别、年龄,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明显不同,男性阳性率为64.43%,高于女性的47.51%,71~8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对不同阶段结膜囊细菌分布种类及药敏试验研究分析,为探索减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膜囊细菌,预防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院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年来共做手术736例。2004年8月某日出现了2例手术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我们针对这2例感染病例进行了医院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女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7年来我院就诊。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晶状体核混浊Ⅲ级,左眼晶状体核混浊Ⅱ级,余检查阴性。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进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及睫状沟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术后第1 d视力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眼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l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排异反应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 10例 ( 11只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患者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0例 ( 11只眼 )患者排异反应发生后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 1%百力特眼水 )抗炎 ,抑制免疫反应治疗 1月 ,再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 ,术后 1d、3d、1周、1月、1年患眼视力≥ 0 3者分别为 2眼( 18 2 % )、8眼 ( 72 7% )、10眼 ( 90 9% )、11眼 ( 10 0 % )、11眼 ( 10 0 % ) ,视力恢复满意 ,且未再发生排异反应。控制排异反应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水肿。结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处理排异反应疗效肯定 ,视力恢复迅速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排异反应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10例(11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患者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0例(11只眼)患者排异反应发生后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百力特眼水)抗炎,抑制免疫反应治疗1月,再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术后1d、3d、1周、1月、1年患眼视力≥0.3者分别为2眼(18.2%)、8眼(72.7%)、10眼(90.9%)、11眼(100%)、11眼(100%),视力恢复满意,且未再发生排异反应.控制排异反应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水肿.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前房清洗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处理排异反应疗效肯定,视力恢复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因素,并研究治疗的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眼科收治的25例(25只眼)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患者,抽取感染患者的房水及玻璃体,然后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所有感染患者给予全身和局部广谱抗菌药物及少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结果 40 000例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中25例(25只眼)术后发生眼内感染,感染率为0.06%;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因素为结膜囊污染、后囊破裂、并发糖尿病、外伤、恶性肿瘤;25例感染患者治疗后9例患者治愈,治愈率36.00%;9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36.00%,总有效率达72.00%。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因素包括糖尿病、眼外伤、恶性肿瘤等,治疗方法主要有玻璃体手术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内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2781例(3984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仅3例(3眼)患者术后并发眼内感染,对该3眼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冲洗前房及玻璃体腔,全身应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类,必要时切除受累玻璃体,随访6个月.结果 3例发生眼内感染患者检出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其中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1周后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行受累玻璃体切除后患眼炎症得到控制,随访复查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眼内炎早期应用抗菌药物可得到有效控制,严重者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 900例(2 458眼)作为对照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所患基础疾病等因素,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 051例(1 518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眼内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感染率为1.16%,研究组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玻璃体溢出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出现玻璃体溢出为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有明显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6例(16只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囊膜残存的患者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中采用闭合式后房灌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中眼内压维持稳定,未发生眼球塌陷,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无视力下降者.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囊膜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眼科诊治的34例(39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7 d、术后2个月的BCVA、视力、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RNFL以及CST的厚度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以及屈光度数在术后7 d、术后2个月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2个月BCVA≤0.1者3眼,0.2≤BCVA≤0.4者8眼,BCVA≥0.5者28眼。其中BCVA≥0.5者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6眼、8眼、4眼。不同眼轴长度组间的BCVA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以及CST的厚度增加(P均0.05);患者出现角膜水肿2眼、囊膜破裂1眼、合并人工晶状体袢卷曲1眼,后囊膜混浊1眼以及术后前房均有不同程度加深,但无继发青光眼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25%。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明显降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眼压、眼轴长度,提高患者前房深度与视力,增加视盘周围RNFL以及CST的厚度,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结构,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儿童眼内炎患者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 对13例(13眼)儿童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变、眼压维持、视网膜改变等情况.结果 13例(13眼)患儿术后均保持了完整的眼球形态,有12例(12眼)患儿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2个级别).结论 儿童眼内炎患者,术后尽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可获得尽可能多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玻璃体切除治疗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眼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早期(≤1w)行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晶体摘除术,异物取出术。结果术后获得有效视力(矫正视力≥0.05)的4眼,占20%,术后矫正视力≥0-3的14眼,占70%,眼球萎缩1眼,占5%,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占5%。结论早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治疗的最佳方案,对挽救患者的视功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术后视力恢复明显,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工企医刊》2014,27(2):646-647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112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48眼)患者主要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使用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d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视力矫正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恢复,其前房深度、眼内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