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飞达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姜秀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47-1047,1077
目的观察干扰素和贝飞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腹泻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予干扰素100万U/d,肌注1次/d,连用3d;贝飞达胶囊:6个月服1/3粒,6个月-1岁1/2粒,1-2岁2/3粒,2次/d,餐后0.5 h凉开水送服,7d为1疗程 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两组均予综合治疗 结果 治疗后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痛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u= 3.91-12.02 P均<0.01),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 14.58P<0.001)结论干扰素和贝飞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可较快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头孢氨苄引起多发性神经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0岁,因右下颌淋巴结炎,服头孢氨苄胶囊0.5g/次、扑炎痛0.5g/次、VitC0.2g/次,均为3次/天口服,连服2天后,觉双手及双脚麻木、蚁走感、冰凉。查体 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呈蚁走感及手套、短袜套样分布,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停药并加服VitB_620mg/次,3次/天,2天后其症状消失。后再次服头孢氨苄2次后又出现上述症状,经停药,加服  相似文献   

3.
我院应用喘康速和必可酮气雾吸入,与口服酮替芬和卡慢舒方法对24例哮喘儿童缓解期进行治疗,与34例未接受缓解期治疗儿童比较,结果前者3个月内无1例复发,1年内仅4人复发(占16.7%);后者3月内有11人复发(占32.7%),1年内有24例复发(占70.6%)。前者复发人数明显低于后者,疗效显著。治疗对象均来自本院哮喘专科门诊,年龄2~11岁(>5岁者26例,其中14例接受治疗;<5岁者32例,其中10例接受治疗)。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治疗方法:喘康速吸入(0.25mg/揿,1~2揿/次,2~3次/d),必可酮吸入(0.05mg/揿,2揿/次,2~3次/d)。加服酮替酚(<3岁者0.5mg/次,2次/d;>3岁者1mg/次,2次/d)及卡慢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特点.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我院儿科20例4~30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2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0个月,1~2岁共14例.冬季发病10例,秋季发病8例.3 d内发生惊厥17例,均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 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8次.临床急性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间期EEG正常,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0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12例做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癎)和热性惊厥家族史,出院随访17例有2例惊厥复发,17例患儿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冬秋季多发,无家族史;(2)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5 d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酸中毒;(3)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发作间期EEG均正常;(4)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1990~1998年收治重症多形红班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5例.女互例,婴儿1例,学龄儿童5例。3例癫病患儿中,2例服苯妥英钠,1例服苯巴比妥.分别在服药12d、15d及30d发病;另3例病前分别患风疹、水痘及用青霉素史。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以高热伴皮疹起病,发热39C~40C,平均热程16d、4例高热3~7d后出皮疹,2例发热皮疹同起。皮疹遍及全身,颜面、四肢重,皮肤呈水肿性,紫红色.上有斑丘疹,逐日加重,继之大小不等水疮,可融合成片,按压疼痛.尼氏征阴性(按压水瘤不漫延,不易破裂),痛痒.恢复期…  相似文献   

6.
尼可刹米是肝酶诱导剂 ,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 ,口服用药方便。但喂药时方法不当可致新生儿呼吸暂停 ,甚至窒息 ,发病突然且严重 ,危险性极大 ,应引起重视 ,现将我院收治的 14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均为足月新生儿 ,日龄 3~2 4d ,男 9例 ,女 5例 ,均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血清间接胆红素 12 7~32 4μmol/L,ALT正常 ,AST正常。主要表现 :14例患儿均于首次喂服尼可刹米时 ,突然出现憋气、面色青紫 ,甚至全身青紫 ,持续约数秒至 1min不等 ,自行缓解或拍背 ,提耳廓等刺激后缓解 ,缓解后一般情况尚可。例 1患儿 ,足月自然分娩 …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及硝苯吡啶治疗15例过敏性紫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4年4月至12月应用潘生丁及硝苯吡啶治疗过敏性紫癜15例,另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5例,作为对照。治疗组用潘生丁1~2mg/kg/d,硝苯吡啶0.5~1mg/kg/d,均分3次口服,用至症状消失停药。对照组用强的松1~2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0.3~0.5mg/kg/d静滴。2组的其它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2岁,首次注射乙肝疫苗后,次日颈部出现出血点,第3d遍及全身,查血小板23×10~9/L,收住儿科。查体:T37.6℃,R30次/min,P120次/min,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点及淤斑,躯干部为著,心肺无异常,肝右肋下2cm,神经系统无殊,注射处无异常。入院查血小板18×10~9/L,骨髓报告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强的松20mg/d口服2周,症状消失,第3周用地塞米松7.5mg加葡萄糖静点,14d为1疗程,2疗程后,血小板(140~180)×10~9/L,改口服巩固治疗,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潘生丁、脑益嗪治疗儿童哮喘3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用潘生丁和脑益嗪治疗儿童哮喘38例.年龄3月~12岁。潘生丁3~6 mg/kg/d,分3次服;脑益嗪1 mg/kg/次,睡前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用药1~2天喘咳停止为显效;3~7天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2002年收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2例 ,其中男7例 ,女5例 ;年龄在0.5h至3d ;足月儿11例 ,早产儿1例 ;顺产4例 ,难产8例 ;窒息9例。均为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就诊时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青紫 ,合并呼吸急促5例 ,消化道出血1例 ,拒乳3例。静脉血Hct在0.68~0.78,Hb197~259g/L,RBC(6.00~7.71)×1012/L。肝功能异常8例 ,心肌酶升高10例 ,肾功能异常2例 ,低血糖5例 ,电解质紊乱4例 ,胸片未见异常。入院后均采取部分换血疗法 :先分别静滴生理盐水10ml/(kg·d)及低分子右旋糖酐10ml/(kg·d) ,1~2次/d ;再从肘正中静脉放血10~20ml/(kg·…  相似文献   

11.
1987年3~6月,上海市风疹大流行,我院就诊小儿风疹1168例,其中出血性风疹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6~12岁。3例先于面部出疹,迅即布及全身,1例于全身同时出疹;皮疹呈淡红色斑丘疹;出疹后2~4天部分皮疹呈出血性;3例皮疹持续6天,1例皮疹持续7天。4例均有发热,体温39~39.5℃,持续2~5天,同时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体检:4例均见全身密集的谈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部分融合;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4天,因感冒发热服解热止痛散半包,约4小时后发现患儿鼻尖、唇发青;又服小儿退热片1片。与第1次服药相隔约16小时再服解热止痛散半包。次日晨发现患儿面部、手足青紫,体温37.2℃,呼吸40次/分,脉搏120次/分,全身皮肤呈紫灰色,以唇、指趾明显,巩膜轻度黄染。考虑药物中毒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给1%美蓝0.5ml及VC稀释后静注,紫绀消失。患儿在16小时内服非那西丁203mg(解热止痛散每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1例卡马西平(CBZ)引起复杂性部分癫痫伴有局灶性脑电图(EEG)异常。病例男性,6个月时出现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癫痫发作(GTC),每周2~3次。足月顺产,个人史,过去史均无特殊。神经系统、实验室、头颅 CT、EEG、脑脊液检查均正常。服鲁米那(PB)后血清浓度≤30mg/L 仍有发作。8个月时 EEG 示左枕叶棘波,停 PB 改用丙戊酸钠(VPA),尽管血清浓度达100~120mg/L,仍未能控制发作。14个月时言语发育延迟,全身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磁共振成像及代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5月 ,我科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 12例。仅 1例为一次性超量误服 ,其余均于治疗腹泻中蓄积中毒后收入儿科急救治疗。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男∶女 2∶1。年龄最小 2 ,最大 3岁 ,其中 2个月~ 6个月 8例 ,占 6 7%。1 2 服药剂量及临床表现 苯乙哌啶成人用量每次 1~ 2片 ,日 3次口服。本组患儿一次量口服 1/ 3~ 3片 ,共服 1~ 9次不等 ,按年龄及体重折算 ,每次超过正常剂量 4~ 6倍。表现 :昏睡 5例 (4 2 % )、嗜睡 7例 (5 8% )、呼吸浅表伴节律不整 8例 (6 7% ) ,瞳孔缩小 12例 …  相似文献   

15.
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8~11岁;均符合Bohan提出诊断标准[1]。病程4个月~1年。3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双下肢无力,双下肢瘫痪1例,下蹲困难,眼睑呈红色伴水肿各2例;颜面红斑1例。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K)、LDH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肌电图及三角肌活检示呈肌源性损伤。采用泼尼松2mg/(kg·d)口服,配合血浆置换疗法,血浆置换量20~30mL/(kg·次),并予等量706代血浆输入,2次/周,连用2周后,改为1次/月;连用2次2例,连用3次1例。血浆置换2次后面部皮疹消退,肌力明显好转;置换4次后3例肌力均恢复正常;2例CK恢复正常,1例明显下降。门诊…  相似文献   

16.
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重度脑室内出血 (IVH)的早产儿进行连续腰穿 (LP)疗效评估。方法30例在生后早期经头颅B超诊断为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 ,其中治疗组14例进行连续腰穿治疗 ,开始LP治疗的日龄为(10.7±5.3)d(3~21d) ,LP间隔天数为(2.8±2.7)d(0~10.5d) ,每次LP放液量为(6.2±2.3)ml(2.3~9.9ml) ,LP次数为(7.2±5.7)次(2~21次) ,LP疗程为(19.4±16.8)d(4~63d)。结果经LP治疗后 ,7例脑室完全恢复至正常 ;4例脑室略大于正常 ,但形态保持稳定 ;3例无效 ,治疗成功率为75.6 %(11/14例)。另外16例因种种原因未能进行连续LP治疗者 ,除6例在随访中显示脑室轻度扩张、但脑室形态保持稳定外 ,其余患儿脑室均呈中至重度进行性扩张。其中自动出院3例 ,死亡1例 ,转外科行脑室转流术2例 ,另4例失访 ,其不良预后率为50.0 %(6/12例)。结论提示连续LP对于防治早产儿IVH后脑积水、改善预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7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儿均应用0.5%硫酸沙丁胺醇,剂量为0.25 ml/次,加生理盐水至2~3ml,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15 min,疗程5~7d.治疗组在应用0.5%硫酸沙丁胺醇的同时加用0.025%溴化异丙托品,≤1岁1ml/次,~3岁2mL/次,每天2次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程5~7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3% (33/35),对照组有效率为64.1% (25/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2,P<0.01).结论 溴化异丙托品和硫酸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具有更好的气管舒张效果,而且发生心悸、骨骼肌震颤、心律紊乱、低血钾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例1,男,3月。生后3h出现全身青紫,3h前发绀加重,气促。生后未用过任何对血红蛋白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人。体检T36.6℃,R46次/min,P120次/min。全身皮肤灰青色,口唇及趾、指甲呈紫褐色。心肺肝脾正常,无杵状指。实验室检查血液呈巧克力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口服骨化三醇与磷酸盐合剂联合治疗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的长期效果。方法选取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患儿1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弯曲。血清磷明显降低,AKP活性升高,血清钙正常。骨X线片显示骨骺端增宽,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及骨质疏松和不同程度的弯曲畸形。病例均用口服骨化三醇[10~50 ng/(kg·d)]与磷酸盐合剂(1~2 g/d元素磷)联合治疗。治疗开始后患儿每3~6个月到医院检查1次。检测血钙、磷酸盐、甲状旁腺素和AKP活性。治疗过程中每1~2年进行1次肾脏B超检查和骨X线检查。随访2~10 a。结果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治疗后血钙无明显改变,血磷水平升高[(0.98±0.22)mmol/L],但仍低于正常值。骨X线片活动性佝偻病改变均于治疗180 d~3 a恢复。12例身高生长速度正常,随访2~10 a身高SDS明显改善;4例身高生长慢者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生长速度为7~12 cm/a。未见维生素D过量,3例(18.7%)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例(37.5%)B超发现肾结石。结论对表现较重、治疗效果不好的佝偻病患儿应及时考虑本病以避免漏诊;口服骨化三醇与磷酸盐合剂联合治疗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长期效果满意,但必须密切随访,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单药托吡酯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儿科门诊就诊、明确诊断抽动障碍、未曾用药53例(第一组)和经治疗药物效果不佳者32例(第二组)患儿,采用小剂量托吡酯单药治疗,初始剂量1.0mg/(kg·d),1周后症状无好转可每周递增0.5mg/(kg·d),症状控制后,有效剂量巩固维持观察3个月无复发,再减量停药。结果第一组38例服药至第2周1.5mg/(kg·d)时,抽动消失;15例服至第3周2.0mg/(kg·d)时,抽动消失。第二组19例托吡酯服至第2周1.5mg/(kg·d)时,抽动完全控制;13例托吡酯服至2.0mg/(kg·d),第3周抽动完全控制。85例患儿有效剂量巩固维持治疗,观察3个月均无复发。3例服至2mg/(kg·d)时有食欲不振和少汗,余82例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单药托吡酯治疗抽动障碍患儿效果好,有效控制量只需1.5~2.0mg/(kg·d),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