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7月~2006年8月,我们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1例,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48~75岁,平均63.2岁。均确诊为腹部手术后胃瘫。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术后4~6d肠蠕动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并经口摄食或由流质改成半流质饮食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胃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5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5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护理.方法 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持续胃肠减压、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动力功能的恢复.结果 51例患者胃瘫恢复良好,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癌发生;1例术后确诊为输出襻梗阻并再次手术,术后仍有胃瘫,保守治疗22d痊愈出院.结论 PGS的临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应该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瘫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报告了对7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有效的胃肠减压,循序渐进的饮食护理,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原则的肠内营养护理,严密监测血糖和血电解质,指导病人进行早期活动等.本组胃肠功能均在2~8周内恢复,无一例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慧群 《护理与康复》2007,6(5):336-337
总结13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的护理.认为重点是禁食和胃肠减压,联合应用吗叮啉、胃复安、西沙必利等促动力药;做好肠内营养、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13例胃瘫通过保守治疗均治愈.  相似文献   

6.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部手术后约有5%-40%的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序的胃瘫。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共发生23例胃瘫,均经保守治疗恢复了胃肠功能,无一例需行再次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志静 《天津护理》2011,19(3):150-150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及时诊断和正确护理是缩短病程、避免再次手术和顺利痊愈的重要措施。现就我科16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就胃瘫综合征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蒋其芳  卜剑  吴新 《当代护士》2016,(12):34-3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经过和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获痊愈,无1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结论注重心理沟通,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配以必要的药物干预是提高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4例高龄腹部手术后胃瘫病人的治疗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有效的胃肠减压,有序的营养支持护理,严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本组病人胃肠功能在2周~7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胰、胆术后并发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采取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胃瘫多发生在术后5 d~10 d,经肠内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胃动力药的使用,配合护理,病人在2周~6周内胃动力恢复。[结论]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愈后。  相似文献   

12.
陈勇  吕雪冬  姜涛  李鑫  刘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51-7751
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笔者科室1999—10—2009—10治疗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混乱导致胃排空延迟,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腹部非胃手术较少见。目前认为腹部非胃手术后PGS的发生与多因素及多系统参与胃肠动力的调节和反馈有关,主要因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小、严重营养不良、血糖异常、饮食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D2以上的胃癌根治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的胆道手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手术时间4h以上、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全部病人均经保守治疗6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要重视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的发生,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应用自控镇痛可能是胃癌、胰头癌及多次胆道手术后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丽 《护理研究》2005,19(24):2165-2166
介绍了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认为与手术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胃电节律失常,手术损伤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感染等.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护理方面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俗称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等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47%~24%。胃瘫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精心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6年8月815例上腹部外伤手术后出现PGS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0.74%,一般发生于术名6-0d,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6d恢复2例,18d恢复1例,24d恢复1例,27d恢复1例。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手术后胃瘫又称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手术后所发生的以胃排空不良为主要表现。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并发症,发生时间常在术后第7~11天,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后出现饱胀、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缓解,肠蠕动存在,听诊肠鸣音正常。报告对467例腹部手术病人的预防和护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仅发生1例胃瘫,并经积极的治疗护理,未经过手术治疗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