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揭阳市中医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水电解质、神经生长营养、运动疗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以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0例遗留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采用电针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电针技术进行治疗,以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两组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肢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电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十二透刺联合火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采用简化的Fugl-Meyer偏瘫肢体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十二透刺法联合火针法较常规针刺法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组合针灸并自拟中药方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五华县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组合针灸并自拟中药方,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改善程度85.00%优于对照组改善程度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7.89±5.62)分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3.74±3.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针灸并自拟中药方对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晓琼 《新中医》2013,(11):102-104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运动功能障碍突出的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分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评估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分期针剌法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良肢体位下针刺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CNS、FMA、MB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良肢体位下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温针组加温针治疗,电针组加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P〈0.05)。温针组治疗前后手部肿胀值变化明显优于电针组(P=0.001),电针组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温针组(P=0.0066)。结论:温针和电针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均有效。温针治疗长于消除手部肿胀;电针治疗长于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更适合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对脑缺血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每日针刺2次组(35例)和每日针刺1次组(32例),用rugl—Meyer评价法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ADL分级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AD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2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均较治疗1疗程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2组在2个时间点的效果均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颞三针”针法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针刺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每日的针刺量、延长针刺治疗的疗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32例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以传统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Orem自理模式贯穿护理全过程。于治疗开始及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后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指数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提高(P〈0.05)。结论:自理模式运用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干阻滞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干阻滞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神经干阻滞治疗。观察痉挛程度评分、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积分、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阻滞结合针刺治疗降低痉挛程度优于单纯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后交替针刺加手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下肢偏瘫的效果。方法 :临床将中风急性期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 5 8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9例 ,针刺组采用交替针刺下肢之梁丘、足三里、丰隆、委中、承山、太溪加手法的方法治疗 ,对照组施以一般内科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 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差异 (P <0 0 1) ,同时 ,治疗后针刺组Barthel指数及Fugl 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前后交替针刺加手法是治疗中风急性期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针加阴阳经穴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项针、阴阳经穴及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传统体针及现代康复治疗。治疗组取项针(下脑户、风府、风池、风府至完骨画一连线,分6等分,两边共12穴),阴阳经交替取穴(肩髑、尺泽、手三里、内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太溪、太冲);对照组取穴肩祸、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ver评分为康复指标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加阴阳经穴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110-11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结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联合经筋剌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各30例,治疗30天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LD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5)痉挛程度缓解有效率达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A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头针联合经筋刺法能降低卒中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被动运动、助力活动、主动运动和骨盆控制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技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CSS评分均降低,BI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躯干FAC评分和平衡能力Berg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躯干FAC评分和平衡能力Berg评分。  相似文献   

17.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新中医》2008,40(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66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4例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及Fugl—Meyer运动积分(FMA)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经功能康复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对照组为9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瘫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振强 《吉林中医药》2009,29(5):416-417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运用Fugl—Meyer(FMA)评分法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明显(P〈O.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4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家庭组20例和医院组2l例,分别予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医院组上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家庭组(P〈0.05),但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家庭康复能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