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且呈上升的趋势.分析不良反应报道情况,认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大多数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应用中药安全无毒,有些因用中药而引起的毒副作用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而放松了对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源性疾病系指由于用药引起的严重或难以恢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了解中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8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4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种有19种.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分,其中变态反应占84.52%.所有不良反应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液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了解中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84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84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种有19种.药物不良反应按系统分,其中变态反应占84.52%.所有不良反应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结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液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 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55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5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20种.在55例不良反应中,主要为变态反应,占74.5%(41/55),其他类型反应占25.5%(14/55);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8.2%.结论:中药制剂也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其中静脉给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自我药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片面强调"药食同源",传统的观念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亦屡见报道.因此,中药的应用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以保证人们应用中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银林 《海峡药学》2010,22(11):264-265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发生原因,提出建议。结果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是广泛的,复杂的;引起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白宇明  ;郝近大 《中国药房》2009,(36):2867-2869
目的:分析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方法: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8~2008年国内所有文献,查阅中药致不良反应文献的原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中成药可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结论: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分类繁多,临床表现多样,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一直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相对讲中药确实比化学药物要安全.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但是近年来一系列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来自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统计,1997年1月-2001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301例,涉及中药品种87种.注射剂在品种上占32.18%,在不良反应例数上却占到68.71%.国家药监局叫停中药鱼腥草注射剂无疑是对长期被标榜为"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的又一次挑战.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笔者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表现及其特点。方法:对济南市2011年32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剂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40.12%);静脉滴注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62.04%)。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医师应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姚田华  毛志明 《海峡药学》2012,24(4):259-261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只有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并加强监管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认为服用中药安全无毒 ,有些因服用中药而引起的中药毒副作用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因而放松了对中药药源性疾病的警惕。中药药源性疾病 ,系指由中药所引起的疾病或药物反应性疾病 ,是由于中药不良反应而导致的症状和诊断上酷似自然或生理发病的一种机体异常表现 ,现就《中国中药杂志》1996~ 1997年单味中药及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作统计 ,并按其损害的系统给予分述 ,希引起同行注意 ,进而加强防范措施。1 中药药源性循环系统疾病 冲服三七引起过敏性紫癜 1例 ,服药 1日发现双下肢有少许红色出血点。 2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的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中药制剂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6月上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1.68%);活血类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54.34%);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静脉给药(75.14%)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其中静脉给药后30 min内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结论:重视中药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5.
误区之一 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和矿物质,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中药也都有,从过敏反应至肝肾功能损伤、乃至死亡,中药都会发生。一些人认为很安全的药如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243味中药材被确认存在不良反应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争艳 《首都医药》2004,11(23):19-19
本刊讯在日前召开的第16届全国医院药剂科任年会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已知可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材有243味。专家建议,应该及时纠正民间认为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的观念,积极推行中药凭方购买,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会专家认为,滥用中药和滥用抗生素危害同样,功能主治相同或相近的中药,由于所含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作用。专家们指出,造成中药不良反应医生自行购药、用药;中药的个别成分、药理还不被人们所知等等,比如川贝止咳露,能对症治疗风寒感冒咳嗽,但对肺热咳嗽则反而加重病情;含有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引发…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岱  赵倩  张侠 《淮海医药》2003,21(4):336-337
一般认为 ,中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甚至有“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的说法 ,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所忽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 ,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作一初步分析。1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 ,以皮肤反应和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多见 ;中草药不良反应以神经、消化、循环系统为多见 ,发生频数较高的有乌头类中药、曼陀罗、雷公藤、斑蝥等。1.1 神经系统反应 速效伤…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 ,中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甚至有“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的说法 ,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所忽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作一初步分析。1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 ,以皮肤反应和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多见 ;中草药不良反应以神经、消化、循环系统为多见 ,发生频数较高的有乌头类中药、蔓陀罗、雷公藤、斑蝥等。1 1 神经系统反应 速效伤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有所谓"是药三分毒"之说[1]。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使用之后,出现与治疗无关、有不利于患者的作用,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发生时间、出现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以保证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2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方法 根据2002年1月至6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按药物的类别、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份报告表中,抗感染药201例(53.2%),中药制剂34例(8.99%);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262例(69.3%);主要影响皮肤系统不良反应158例(43.7%)。结论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类药物,其次为中药制剂,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