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章丘市农村地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水平及贫血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某乡镇993例0~6岁儿童,采集末梢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 1章丘市农村0~6岁儿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07±8.79)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2%。2男童血红蛋白的均值为(115.23±9.21)g/L,贫血的患病率为16.4%,女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14.87±8.26)g/L,贫血患病率为16.0%。30岁组血红蛋白均值最低,其次为1岁组,各年龄组血红蛋白均值的差异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5,P=0.000)。4贫血儿童的身高均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贫血女童的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女童,1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5岁组贫血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不贫血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章丘市农村儿童贫血的患病率仍较高,应通过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儿童健康服务管理,降低贫血的发病率,促进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2014年7~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7~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流行状况。方法 基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抽取检测了血红蛋白的7、9、12和14岁共71 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1年WHO贫血诊断标准,了解研究对象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分析我国7~14岁学生贫血流行现状。结果 2014年我国7、9、12和14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29.25±11.37)g/L、(131.04±11.08)g/L、(135.02±12.12)g/L和(138.47±13.97)g/L,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0%、6.5%、8.6%和7.7%,其中男生为(135.49±13.33)g/L,女生为(131.38±11.67)g/L。总体贫血患病率为7.9%,其中女生(9.7%)显著高于男生(6.2%)(P<0.01);乡村学生(8.8%)显著高于城市(7.1%)(P<0.001)。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33.19±12.56)g/L、(133.28±12.76)g/L、(134.24±12.73)g/L和(133.79±12.16)g/L;贫血率分别为8.8%、8.3%、6.7%和5.9%,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我国7~14岁学生贫血检出率仍较高,且在不同性别、城乡、年龄以及营养状况人群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区域内育龄妇女保健工作 ,努力减少育龄妇女的贫血率 ,并为使用铁剂及维生素治疗贫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于 1999年 4月至 9月对辖区内 10 %的育龄妇女进行了贫血抽样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出八个单位的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 ,其中服务性行业和企业厂矿单位各四个。1.2 方法 血红蛋白 (Hb)测定采用高铁氰化钾法 ,贫血判断标准为≥ 110 g/ L为正常 ,90 g~ 10 9g/ L为轻度贫血 ,70 g~ 89g/ L 为中度贫血 ,6 0 g/ L 以下为重度贫血 ;月经量以30~ 5 0 ml为正常 ,小于 30 m l为量…  相似文献   

4.
育龄妇女贫血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状况及与贫血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的15 ~49 岁育龄妇女1 529 人进行血红蛋白(Hb) 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 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计算机SPSS/PC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1 529 名年龄15 ~49 岁育龄妇女中,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16 .35g/L(SD14.67g/L) ,贫血患病率为31.2 % ,其中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本调查分析与贫血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有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经、家庭消费结构、体育锻炼等。结论 育龄期妇女贫血发生率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针对影响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芜湖市城区2~6岁幼儿园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状况,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2015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城区6~8所幼儿园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结果 分析6 468人,贫血患病率为5.9%,其中男、女性为6.0%、5.9%;2006、2010、2015年患病率分别为5.5%、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7%~29.5%,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5);贫血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发育迟缓率、肥胖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贫血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低龄儿童需重视贫血防治,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儿童贫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小学生血红蛋白 (Hb)水平和贫血患病情况 ,我站于 1 999年 3月至 4月对信宜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抽取城区中小学校各 2所 ,乡村中小学校各 1所 ,各学校每年级抽取两个班 ,一共调查 436 6人。1 .2 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按《世界卫生组织贫血的血红蛋白水平》(WHO1 972年 )作为贫血诊断标准。资料统计按实际年龄分组。Hb均值为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市区男女生、乡村男女生各 6 0人 ,分别进行t检验。贫血患病率的统计按实际调查人数分 7~、9~、1 2~、1 4~、1 7~岁 5…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中国育龄妇女贫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贫血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11个省的16个市28个县15-49岁的育龄妇女及孕妇监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检测用氰化高铁法。 结果 全国共调查育龄妇女19 185人,其中未孕未哺乳妇女12 535人,哺乳妇女1 474人,孕妇5 176人,全国未孕未哺乳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35.6%,哺乳妇女47.6%,孕妇42.1%,血红蛋白均值未孕未哺乳妇女120.5 g/L,哺乳妇女120.1 g/L,孕妇110.4 g/L。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的分布特点为农村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内地高于沿海。 结论 育龄妇女贫血在我国较为普遍,农村、边远地区哺乳及孕妇是特别需要增加营养,特别需要采用干预措施的人群。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东营市区及农村的中小学校进行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0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血红蛋白检测对象;共检查10194人,发现贫血2688人,总贫血率为26.37%;其中城市学生贫血率为37.27%(789/2116);农村学生贫血率为23.51%(1899/8078)。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海岛育龄妇女贫血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东部海岛地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办法,选取2009年舟山地区健康体检的20~49岁育龄妇女760名,测定其Hb、血清铁蛋白(Fer)水平,分析海岛地区育龄妇女Hb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结果 舟山地区760名育龄妇女的Hb平均水平为131.1 g/L,贫血患病率为22.37%(170例),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3.29%(101例),30~ 39岁育龄妇女平均Hb水平较其他年龄组低(t =14.07,P<0.01),贫血患病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均较20~29岁育龄妇女高(x2=6.722、4.069,P<0.05).不同年龄段育龄妇女重、中、轻度贫血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54、4.520、2.684,P>0.05).结论 中国东部海岛地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总体较低,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但30~ 39岁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较高,需对该群体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铁缺乏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一,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全球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为了解在职女性的贫血情况,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下,由大兴区和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对大兴区和西城区20~60岁在职女性贫血状况进行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7个单位(大兴区5个事业单位、3个企业;西城区3个事业单位、6个企业)。监测对象为20~60岁成年女性,包括白领阶层女性(医务人员和教师)和企业女职工共计1797人。1.2方法用HemoCue B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陕西省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和血红蛋白水平.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按人口比例随机抽取陕西省城市及农村20~49岁育龄妇女610名,测定其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叶酸,分析比较城乡育龄妇女叶酸和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结果 城乡妇女平均叶酸水平分别为4.99和4.91μg/L;12.5%的育龄妇女患叶酸缺乏,叶酸缺乏比例随年龄减小而增加.陕南农村妇女叶酸缺乏比例最低为6%;关中农村为14.4%,陕北农村为16.9%.城乡妇女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22.0和123.1g/L,贫血患病率为36.4%,铁缺乏性贫血患病率为15.7%;陕北农村妇女贫血患病率为19.5%,陕南农村为38.0%,关中农村为44.8%.结论 叶酸和铁缺乏在育龄妇女中普遍流行,陕北和关中是叶酸缺乏的高发地区,关中和陕南是贫血的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欠发达地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梅毒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11月21日~12月5日对欠发达地区6市12个县的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育龄妇女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逐项询问,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病相关知识、行为因素等,同时进行生殖器健康体检,并抽取静脉血5 ml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600例育龄妇女中,梅毒感染率是2.67%,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32.3%。年龄>25岁(OR=4.545,95%CI:1.543~13.387,P=0.006),壮族或其他民族(OR=2.962,95%CI:1.025~8.564,P=0.045)均是育龄妇女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欠发达地区育龄妇女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峻,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以便科学地指导优生优育工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孕早期应进行优生5项(TORCH)检查的知晓率为53.0%、孕前需进行口腔检查的知晓率仅为16.6%、妊娠中晚期需注意血压监测的知晓率为49.3%。调查对象中,70.3%不清楚服用长效避孕药应停药多久才能受孕、44.9%不了解孕期服用药物的相关禁忌、49.5%认为孕期超声检查对胎儿有影响、41.5%不清楚非法接生易使新生儿患破伤风、56.0%不清楚何时给孩子添加辅食。98.2%的调查对象有强烈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结论:绝大部分的育龄妇女有强烈学习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但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细菌性阴道病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细菌性阴道病(BV) 在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的流行情况, 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深圳市三种不同类型的育龄妇女共4 744名进行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在内的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1. 72%, 门诊病人患病率为15 .19%, 高危人群患病率为19. 52%, 合计患病率为12 .73%。研究发现深圳市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 主要症状、体征表现为分泌物增多( 35 .43% )、糊状分泌物(34 .36% ) 等。结论: 深圳市三类人群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合计患病率居各种阴道感染首位, 当地育龄妇女年龄越小, 患病率越高。建议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在进行宫腔操作时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规检查并做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省边远山区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原(下称HBsAg)携带情况及与乙肝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关系.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利用ELISA法对其进行HBsAg检测.结果 该省边远山区育龄妇女HBsAg为7.14%,乙肝知识合格、积极的乙肝态度的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分别低于乙肝知识不合格、负向乙肝态度者;多因素分析表明,掌握一定的乙肝知识会降低HBsAg阳性的危险,OR为0.472 (95%Cl:0.249~0.896).结论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乙肝健康教育策略,使人群掌握乙肝知识,转变乙肝态度及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的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人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在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行人流231例,按人流次数分为单次人流组和重复人流组两组,分析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孕产史、流产史、分娩方式和避孕方法等在两组病例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与重复人流的相关性。结果:231例人流病例中,有重复人流112例,占48.48%,年龄、婚姻状态、分娩方式和所采用避孕措施均与重复人流不相关,已生育女性和无避孕中未坚持使用避孕套者与重复人流相关。结论:加强育龄女性中已生育人群的避孕宣传教育及提高选择避孕套作为避孕方式人群坚持使用避孕套的主动意识,对降低育龄女性重复人流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中山市育龄人群TORCH的感染现况,为全市优生优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取2012-2013年在全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ToRCH筛查的32439例育龄期女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血清anti-TORCH抗体。结果 32439例育龄期女性血清中anti-TORCH抗体阳性率分别为anti-TOX-IgM(0.77%)、anti-RV-IgM(1.07%)、anti-CMV-IgM(1.88%)、anti-HSVⅠ/Ⅱ-IgM(1.40%)、anti-HpvB19-IgM(3.79%);anti-TOX-IgG(3.97%)、anti-RV-IgG(83.99%)、anti-CMV-IgG(91.56%)、anti-HSVⅠ/Ⅱ-IgG(88.19%)、anti-HpvB19-IgG(17.46%);低龄组(18~35岁)与高龄组(36~45岁)anti-TORCH 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中HSV-IgG、RV-IgG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对TORCH病原体普遍易感,应加强育龄期女性的TORCH 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和育龄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妇女阴道菌群失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医院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育龄妇女1500例,为育龄组,妊娠妇女1200例为妊娠组,对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妊娠组菌群正常为62.50%(750/1200),高于育龄组的55.93%(839/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8.50%(348/1200),低于育龄组的11.93%(179/1500)(P〈0.05);妊娠组pH为4.22±0.77,低于育龄组的4.62±0.84(P〈0.05);妊娠组H,0,和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分别为(2.51±0.49)μmol/L和8.42%(101/1200),育龄组为(2.28±0.41)μmol/L和11.20%(165/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FSH和E2分别为(13.58±3.63)U/L和(421.09±42.47)pmol/L,均高于育龄组(P〈0.05);妊娠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为39.58%(475/1200),高于育龄组的34.87%(523/1500)(P〈0.05);妊娠组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分别为11.33%(136/1200)和10.08%(121/1200),均低于育龄组(P〈0.05);妊娠组乳酸杆菌强度大于育龄组(P〈0.01)。结论妊娠组雌激素水平较育龄组高,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多于育龄组,pH值升高,阴道微生态好于育龄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六区一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合格的问卷106568例,既往人工流产占16.2%。既往发生流产的次数和民族、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首次性生活年龄、目前未避孕措施和产次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30岁及以上者人工流产的风险降低(OR=0.83,95% CI:0.80~0.86);未避孕(OR=1.21,95%CI:1.16~1.26)或再婚(OR=1.55,95%CI:1.38~1.75)者人工流产的风险升高。结论应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宣教、指导及流产后服务,特别是对未婚或再婚、未避孕的对象,应加大服务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并对育龄妇女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0年1—6月在本市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站进行孕前检查的12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没有进行孕前健康筛查的100例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妇女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对观察组妇女进行筛查发现,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因素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疹病毒(RV)、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等;观察组妇女在胎儿流产率、胎膜感染发生率、新生儿早产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中会存在高危因素,对孕前妇女进行筛查能有效降低危险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