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富枝  赵磊  卢瑞存  唐蕾 《山西护理杂志》2011,(8):2034-2034,2038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较小,在呼气末肺泡易萎陷,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发绀,发生呼吸衰竭。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指对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的吸气和呼气相均提供一定正压,增加功能残气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敷贴预防新生儿无创呼吸(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鼻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本院500例需要使用N-CPAP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患儿在实施N-CPAP治疗期间,采用鼻塞固定法,观察组患儿在实施N-CPAP治疗期间,采用水胶体敷料敷贴法。比较两组患儿N-CPAP治疗期间鼻部皮肤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N-CPAP治疗期间,两组患儿鼻部皮肤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水胶体敷料在N-CPAP治疗中应用,可减少患儿鼻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气管插管一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一快速拔管后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NRDS患儿5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均早期应用INSURE技术,对照组24例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24h时pa(02)、pa(C02)、pa(O2)/吸氧浓度(fractionofinspiration02,Fi02),及nCPAP使用时间与治疗成功率。结果2组治疗6、24h后pa(02)、pa(O2)/FiO2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pa(CO2)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pa(0z)、pa(O2)/FiO2及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CPAP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NRDS可改善患儿通气状况及氧合,缩短ncPAP使用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邓薇  杨芙蓉  黄帅 《当代护士》2013,(11):67-68
目的 总结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患儿面部皮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64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面部皮肤护理,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面部皮肤受压区,比较二者面部皮肤压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水胶体敷料使用组仅有3例出现面部皮肤压疮,对照组有11例出现面部皮肤压疮,二者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无创正压通气患儿面部皮肤压疮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有效机械通气已作为抢救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ARE)的常用措施,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许多并发症,临床上只用于危重病人,对ARE初始发作患者只能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本科采用鼻塞正压给氧(N-CPAP)治疗ARF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选取本院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中符合ARE标准[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病及呼吸衰竭类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1·2方法观察组应用CPAP-Ⅰ型氧疗仪,通过鼻塞正压给氧,氧流…  相似文献   

6.
胡琴燕  程琳 《全科护理》2022,20(5):611-615
综述新生儿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致鼻损伤的临床特点、新生儿鼻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从鼻损伤风险评估、管道正确的固定方法、有效的鼻部保护方法、鼻部连接装置的正确选择、鼻损伤的防护等方面介绍鼻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为减少新生儿NCPAP致鼻损伤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鼻塞式CPAP,观察并分析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儿上机时间12~120h,平均60h。治愈41例;9例予CPAP无效后改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其中2例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0例,腹胀10例,鼻部皮肤损伤2例,均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章菊 《全科护理》2014,12(2):128-129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新生儿RDS采用NCPAP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8例,死亡4例,放弃4例。[结论]NCPAP是治疗RD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生命体征监护、呼吸道管理、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氧合指数(OI)、氧疗时间和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 0.05);观察组治疗24、48 h的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可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氨溴索方案进行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确诊为RDS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生后2 h内即开始nCPAP辅助呼吸的40例设为治疗组,出生后2 h内未使用nCPAP辅助呼吸的5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病死率、血气及胸片变化、氧疗、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为7.5%,对照组为23.3%(P<0.05);治疗组治疗2 h后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2组血气情况均有改善。在治愈的患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比例分别为37.1%、64.9%(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46±2.11)d和(6.79±2.86)d(P<0.01);总氧疗时间治疗组为(17.41±13.89)d,对照组为(28.94±12.38)d(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40.49±10.45)d和(51.73±15.04)d(P<0.01);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分别为(9.71±4.818)d和(13.30±4.807)d(P<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6%和29.7%(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合并RDS,早期使用nCPAP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对患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分为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IMV组)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IMV组(55例)采用气管插管间歇指令通气;NCPAP组(95例)采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者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2)NCPAP组上机治疗时间比IMV组明显缩短(P〈0.01);(3)并发症发生率NCPAP组为31.1%,IMV组为83.3%,两组比较P〈0.01。结论: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均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护理前后血气相关指标p(O2)、p(CO2)、p H的变化,比较2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认知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实验组p(O2)经CPAP治疗后12 h、24 h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O2)、p(CO2)、p H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PAP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O2)升高,p(CO2)降低,p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与24 h相比较,实验组p(O2)、p(CO2)、p 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实验组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仅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降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的评分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及时的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新生儿在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发生局部皮肤潮红、破裂、甚至是坏死。为有效预防鼻部压疮的发生,对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更新护理产品,改变固定方法,对患儿的鼻部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简易水封瓶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50例为对照组;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采用新型N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60例为治疗组。治疗组入院后即应用新型NCPAP,对照组先应用头罩吸氧1~4 h,氧合不能改善改用简易水封瓶NCPCP。比较分析2组患儿NCPAP治疗成功率、NCPAP氧疗时间、肺气漏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NCPAP治疗成功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66.0%;NCPAP氧疗时间治疗组为(3.1±0.4)d,对照组为(4.3±0.5)d;肺气漏发生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4.0%;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0.0%。2组NCPAP治疗成功率、氧疗时间、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肺气漏发生率较对照组略有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行新型NCPAP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有创通气率。  相似文献   

17.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塞呼吸道正压给氧疗法(n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普通给氧无效换用nCPAP,无效者应用呼吸机,尽早撤机后再行nCPAP治疗;对照组54例,鼻导管与头罩吸氧无效者直接用呼吸机。检测治疗组用鼻导管吸氧与nCPAP两种治疗方法后其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nCPAP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观察组插管几率、呼吸道损伤率、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nCPAP疗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可有效降低呼吸机应用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8.
A T-piece injector assembly delivers a blended oxygen/air mixture proximally via the side-arm of the T-piece, whil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is independently regulated by an injector adapted distally to the open end of the reservoir tubing. The system can provide different CPAP levels without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the airway pressure and/or the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and it maintains the original simplicity and safety of the T-piece.  相似文献   

19.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开放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血流动力学、肺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15例,随机实施APRV模式肺复张或CPAP模式肺复张,每隔4h复张1次。其中APRV组设定高水平压力(Phigh)为35cm H2O(1cm H2O=0.098kPa),低水平压力(Plow)为压力-容积(P—V)曲线的下拐点(LIP);CPAP组设定CPAP为35cm 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40s。记录复张前后的肺力学、氧代谢指标以及复张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APRV模式下行肺复张时心脏指数(CI)轻度下降,且持续时间较短。两种复张模式均可使肺顺应性等力学参数及氧合明显改善,以APR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APR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可避免镇静剂的使用,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对肺力学及氧合的改善优于CPAP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