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插管在院前抢救中输液通道建立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颈内静脉插管术和外周静脉穿刺术在所用时间、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所用时间无显著差异,颈内静脉插管与外周静脉穿刺相比,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输送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道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颅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45例,分为A组,选行股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55例,分为B组。分别行穿刺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结论对于颅脑手术病人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安全、有效、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46人),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34人),比较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操作时间、并发症及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舒适度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0.01,P<0.05,P<0.01).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建立静脉通路,预防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暂时性血管通道在紧急血透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择挠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插管对340例患者进行紧急血透。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桡动脉为89.2%,足背动脉80.4%,肱动脉40.9%,股动脉为100%,股静脉100%;股静脉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93.3%,锁骨下静脉80%。结论: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紧血透时宜首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在血液净化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43例颈内静脉插管及187例股静脉插管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0±16)d;股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25±11)d(P<0.01)。血流量分别为(280±40)mL/min(、210±50)mL/min(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股静脉插管。结论相对比较而言,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中不失为更理想的临时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误刺锁骨下动脉33例(1.62%),局部渗血23例(1.13%),导管误入颈内或颈总或颈前静脉共14例(0.69%),血液反流至导管内8例(0.39%),气胸5例(0.25%),导管阻塞、导管内移各3例(0.15%),误刺淋巴管2例(0.10%),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5%),均经相应处理痊愈.结论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并发症种类虽多,但每种发生率较低且经相应处理多可缓解,不影响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并主动干预多可避免或大幅度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腋静脉置管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红云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24-1024
常见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留置术。但以上置管法仍存在一定操作和护理难度,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现把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的腋静脉留置法的临床运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幼儿和新生儿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拟施行大手术的婴儿和新生儿 43例 ,其中 1岁以下婴儿 3 9例、新生儿 4例。全麻后经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穿刺置管总成功率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平均穿刺置管完成时间 ,进针深度。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41例 (95 .3 % )。一次穿刺成功 2 3例 (5 3 .5 % ) ,平均穿刺成功时间 (3 1 .46± 1 1 .42 ) s,平均穿刺及置管完成时间 (1 86.46± 5 2 .68) s,平均进针深度 (1 .42± 0 .3 1 ) c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无并发症发生 ,是婴儿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值得推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和腋静脉组(均包括单腔亚组和双腔亚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参数、手术并发症.结果 除手术并发症中的皮囊内血肿(P=0.047 2<0.05)和腋静脉单腔亚组的X线曝光时间(P<0.05)外,两组不管是在单腔亚组及双腔亚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还是电极参数、严重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在各项重要指标上无明显差别,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3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冬  赵呈恩  樊宏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82-1983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05年1月_2007年7月在我科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89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46例,股静脉置管143例,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3.5%,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 min和13 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 d、第4 d,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 d、第7 d.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A large mass in the popliteal fossa was found to be a leiomyoma of the popliteal vein with portions of tumou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vein. This is only the second recorded case of a benign smooth muscle tumour of a peripheral vein.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应用循证护理解决方法。方法通过观察18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患者的术前、术后出现的或潜在的并发症,进行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确定护理问题,提供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护理并改善症状。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应用三维(3D)16-MSCT血管成像研究门静脉及肝静脉解剖.方法:100例正常人通过肘静脉以3 ml/s速度注射90~120 ml含碘对比剂,应用自动团注触发扫描技术,平均扫描时间门静脉期45~60 s.肝静脉期90~120 s.获得相应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 mm薄层重组,0.5 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门静脉采用Couinaud和Atri的分型标准,肝静脉分别采用Nakamura、Marcos及Kawasaki的分型标准.结果:①门静脉Ⅰ型76例,Ⅱ型16例,Ⅲ型3例.Ⅳ型2例②肝右静脉Ⅰ型72例,Ⅱ型22例,Ⅲ型6例.肝中静脉Ⅰ型65例,Ⅱ型19例,Ⅲ型16例.Ⅳb段引流人肝中静脉42例,引流入肝左静脉58例.结论:3D 16-MSCT血管成像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采用MIP和VR相结合的成像方式能清楚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解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静脉开口部进行初步研究,为MSCT用于肺静脉影像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人220例,在MSCT后前位和轴位VR图像上测量每支肺静脉开口处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在冠状位二维切面重组图像和横断面图像上分别测量肺静脉开口处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并计算开口指数。对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种重组图像上测得的肺静脉开口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的左上肺静脉开口处直径高度显著大于女性组(P〈0.01),其余三支肺静脉开口处直径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口指数:男女均为右下肺静脉开口指数最大,左上肺静脉最小。肺静脉开1:7处直径在上述各个年龄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CT能优良显示肺静脉开口部的形态学特征,可常规用于房颤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肺静脉影像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大脑大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观察。大脑大静脉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四型,大脑大静脉多起于松果体的后上方,绝大多数为单于,其长度和管径分别为9.65±4.12mm和3.88±1.52mm。本文还对其属支的出现率、起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