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根据125例正常健康者颈动脉及股动脉超声图像,测量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D)、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膜层厚度(IMT)、颈动脉及股动脉僵硬度(β)和最大剪切率(SRs).结果随年龄增加,颈动脉及股动脉IM T、D、β呈增加趋势,SRs降低;正常人颈动脉和股动脉IMT分别为(0.63±0.15)mm、(0. 68±0.21)mm,颈动脉及股动脉IMT上限分别为0.93mm、1.11mm.将正常人分为≥50岁组与< 50岁组,颈动脉上限分别为1.09mm、0.85mm;股动脉上限分别为1.26mm、0.98mm. 结论正常人颈动脉及股动脉的IMT、血管内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采用I MT≥1.2mm可用于诊断颈动脉及年龄<50岁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50岁以上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标准取IMT≥1.3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维超声方法对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双侧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并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所示冠脉病变情况将病人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显示:冠脉有病变的患者,其颈动脉IMT显著大于冠脉正常者,多支病变组IMT显著大于单支病变组及正常组(P<0.001)。提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良好的早期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3.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β与颈动脉IMT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4例健康吸烟者及34例健康不吸烟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及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健康吸烟者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颈、股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颈、肱动脉FMD呈负相关。结论吸烟可导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邵俊涛  于杰  王锐  娄东辉  陆强  马春明 《临床荟萃》2009,24(20):1760-1763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指标腰围身高比值(WHt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11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以WHtR0.50为切点分为A组(WHtR〈0.50)42例和B组(WHtR≥0.50)75例,分析wHtR与IMT的关系。结果B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IMT均高于A组,BMI 28.41±2.40 vs 21.20±2.60、腰围(95.92±8.71)mm vs (74.91±6.30)mm、HOMA—IR 1.67±0.65 vs 0.85±0.70、IMT(0.89±0.10)mm vs(0.81±0.14)m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tR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8)=0.072,t=4.80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tR≥0.5者发生IMT增厚的危险是WHtR〈0.5者的3.720倍(95%CI=1.391~9.948,Wold X^2值=6.854,P=0.009)。结论wHtR与IMT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IMT增厚的简便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48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 mm为病例1组,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 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β、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糖化血红蛋白(GHb)、颈动脉IMT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β与年龄、GHb、LDL和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年龄r=0.811,P=0.000;β与GHbr=0.764,P:0.000;β与LDLr=0.732,P=0.000;β与颈动脉IMT r=0.729,P=0.000.结论 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并研究血管顺应性。方法:对75例老年高血压患及42例对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脂质斑块、VS(峰值流速),SV(每搏量),CCSF(颈动脉血管收缩分数),PI(脉动指数),RI(阻力指数),VD(舒张末血流速度),AT(加速时间)进行检测,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血压各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V,CCSF,VS,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T时间延迟,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及血流顺应性降低是老年高血压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8.
杨丽  唐蓉  胡蜀文  刘影  邓丽丽 《华西医学》2009,(7):1822-1825
目的:探讨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内中膜厚度(IMT)及其血流参数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A、FA的IMT检查,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的受检者CA、FA的内中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的受检者CA、FA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增宽,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流速度测量:高血压组CA、FA平均流速(MV)、加速度时间(A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的CA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的FA收缩/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钙斑形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的CA、FA内-中膜及血流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超声检查对临床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IMT(1.03±0.04mm)较正常对照组(0.77±0.03mm)明显增厚(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92±2.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r=-0.41,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的紊乱引起血管壁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功能粥样硬化的产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内—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89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A、FA的IMT检查,并与CAG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CAD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增厚以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单支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ACD阳性预先值分别为72.3%、79.2%及89.5%;F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3.2%、77.8%及90%;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4.1%、87.6%及93.1%。结论:CAD患者及具有其它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CA、FA超声检查,可成为研究CAD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自然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显像技术观察临床患者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自然演变。方法:在28例患者中,应用高频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分叉前2cm、分叉部及分叉后2 cm范围内的动脉后壁正常部位IMT值(IMTA),最大IMT值(IMTB),四条动脉最大IMT平均值(IMTC),四条动脉中单个最大IMT(IMTD),同时测量管壁的僵硬度(β值),3年后复查。结果:入选时及3年后颈动脉和股动脉的IMTA、与β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颈动脉斑块部位IMTB显著增加(P<0.05),斑块部位IMTB的变化值显著大于正常部位IMTA的变化值。颈动脉IMTA和IMTB的变化值与右股动脉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A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023 mm,IMTC和IMTD的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0.075 mm、0.14 mm。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能够可靠的观察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消长改变。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评价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CA)、股动脉(FA)的内一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89例连续冠脉造影(CAG)受检者术前利用高频超声进行CA、FA的IMT检查,并与CAG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CAD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增厚以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CA、FA的IM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单支病变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2.3%、79.2%及89.5%;FA粥样硬化斑块对CAD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3.2%、77.8%及90%;CA、FA两处均有粥样硬化斑块对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对CAD阳性预告值分别为84.1%、87.6%及93.1%。 结论 CAD患者及具有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CA、FA超声检查,可成为研究CAD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EDD% )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频超声测量 86例冠心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 IMT及 EDD%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T心肌梗死组 (1.0 9± 0 .17) mm和心肌缺血组 (0 .92± 0 .12 ) mm较正常对照组 (0 .6 4± 0 .15 ) mm明显增厚 ;EDD%心肌梗死组 (3.78± 4 .12 ) %和心肌缺血组 (5 .11± 3.78) %较正常对照组 (15 .4 1± 6 .87) %明显减低。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 IMT及 EDD%可作为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二维和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显示清晰程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前、后壁IMT值.结果 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提高(P<0.01);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大于造影前颈总动脉内径值(P<0.05);造影后前壁IMT值大于造影前前壁IMT值(P<0.01);造影后后壁IMT值小于造影前后壁IMT值(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中老年脑梗死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61例,采用无创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检测肱动脉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未期内径的变化以及对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the carotid artery IMTc)进行测定。 结果本研究显示中老年脑梗死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Brachial arterial 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b)功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MTc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健康组和脑梗死组的IMT与FMD均呈显著负相关(r=-0.835,P<0.01和r=0.419,P<0.05)。 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较严重的FMDb减低及1MTc增厚,FMDb及1MTc的测定对中老年脑梗死的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动脉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3例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按照IMT大小将83例患者分为3组,连续服用缬沙坦36个月后检测颈动脉IMT和未受干预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缬沙坦8周后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保持平稳。治疗前A、B、C三组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1.04±0.07)mm、(1.23±0.05)mm、(1.33±0.03)mm,治疗36个月后,三组的颈动脉IMT分别为(0.95±0.04)mm、(1.08±0.11)mm、(1.19±0.21)mm,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A组IMT恢复达正常,B组IMT值接近正常。A、B、C三组治疗前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颈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分别为(6.87±2.23)%、(6.13±2.11)%、(5.88±1.26)%,治疗后分别为(24.71±7.02)%、(20,57±4.72)%、(14.32±3.81)%,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A组疗效优于B组(P〈0.05)、C组(P〈0.01),B组疗效优于C组(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颈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缬沙坦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延缓甚至逆转IMT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5月住院的3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疾病组(其中单纯冠心病11例、单纯高血压病13例、两种疾病合并者10例为再次按疾病类型分为各亚组),3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间颈动脉IMT与24 h动态心电图HRV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合并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组IMT均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相比,仅合并组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内-中膜增厚(IMT≥1.0 mm)23例,其中合并组8例,冠心病组10例,高血压病组5例,高于对照组的2例(P〈0.05),但疾病组HRV降低(SDNN〈100 ms)18例,包括合并组7例、冠心病组6例、高血压病组5例,与对照组11例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IMT与SDNN、SDANN呈负相关(r=-0.574、-0.544,P〈0.01),对照组IMT仅与SDANN呈负相关(r=-0.392,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明显,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射频信号内-中膜厚度(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的价值.方法 单纯性肥胖儿童106例,与正常儿童120例相对照.应用QIMT软件记录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QAS软件测量颈动脉膨胀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弹性系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局部收缩压(LOC Psys)、局部舒张压(LOC Pdia)、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等容收缩期(ICP)、射血期(ED),分析两组之间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儿童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WV、LOCPsys、LOC Pdia、AIX、ICP和E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IMT、CC和β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QAS技术可在肥胖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之前检测出动脉弹性功能及心脏功能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提供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