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杰  王慧 《心电学杂志》2010,29(6):520-524
拖带现象是指心动过速时给予超速起搏刺激,使原有的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刺激频率,当刺激停止或刺激频率减慢至原来心动过速频率以下时,即恢复原有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现象。1977年Waldo等在研究心房扑动时发现了该现象,并命名为拖带现象。拖带现象是折返性心动过速所具有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超速刺激终止心房扑动、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时。  相似文献   

2.
心动过速的拖带现象(entrainmentphenomenon)是指心脏超速起搏使原有的心动过速频率加速到起搏频率,并且随着起搏停止或起搏频率减慢到原有心动过速频率以下时,即刻恢复原有心功过速的一种心脏电生理现象。自1977年 Waldo 等首次报道心房扑动的拖带现象以来,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中均观察到拖带现象。但至今拖带现象的诊断标准仍不尽统一,其电生理意义也存在某些争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心动过速时产生的拖带现象。对应用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频率选择有无影响。本文对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折返性心动过速22例进行拖带区检测,结果提示:采用猝发脉冲法终止心动过速时,起步起搏周期低于心动过速周期40±10ms为宜。结论:拖带区测定对应用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频率选择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立萱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1998,17(3):132-133,136
为观察房内折返,房室结内折返,房室折返怀心动过速的拖带现象并讨论其临床意义,对16例有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用食和心房调搏S1S2法对诱发心动过速,用超速终止心运过速。结果显示:16例患者在心房起搏时均出现拖带现象。  相似文献   

5.
很多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是折返造成的。这些折返环通过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很难确定。拖带是电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拖带技术在导管标测时,依据不同部位起搏时,标测电位图的比较,观察起搏位点与折返环的关系,揭示折返心律失常的特征。拖带技术可区分位于折返环上及折返环外的起搏点、确定折返环异常传导区域,指导治疗折返性心律失常。拖带标测已被用于心房扑动、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瘢痕有关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现将介绍拖带标测对诊断折返引起心律失常的的应用价值。另外,将揭示显性拖带与隐匿性拖带的差异,最后,将介绍诊断和治疗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拖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WaldoAL首次提出拖带现象 (Entrain mentPhenomenon)的概念。在心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 ,其用快速的心房起搏拖带及终止了典型的I型心房扑动。但在当时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随后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有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等一系列的研究中 ,对拖带现象的机制有了不断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并对这一现象的机制提出了三种假设。目前已得到这样一个共识 ,能够被拖带的心动过速是折返机制引起 ,并存在着可激动间隙。晚近WaldoAL又提…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tachycardia ,PMT)为由起搏器诱发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双心腔起搏器患者。最常见的是折返性或循环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的一部分是由起搏器组成的。常由室性早搏逆传入心房所诱发,亦可由房早所致,或由心房过度感知引起。发生该形式的PMT尚需存在室房逆传,同时室房逆传时间超过心室起搏后心房不应期。心电图特点是起搏的QRS波后有逆行P波,P R间期等于所程控的房室延迟,心动过速频率等于或接近起搏器最大跟随频率(曹静 杨俊娟)折返  折返(reentry)指心脏的一次激动经…  相似文献   

8.
答案: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 分析:由体表心电图看(见图1),该宽QRS波心动过速符合右束支加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可能为左后分支性室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或经左侧旁道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图2显示在冠状窦近端电极起搏激动心房并诱发心动过速,关键点在于起搏时可以看到His束电位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因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在频率和QRS形态等方面较相似,有时难以鉴别。但AVNRT在表现出特有的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时,即能迅速明确诊断。本文报道4例慢一快型AVNRT伴折返环以下部位不同形式的传导阻滞现象,分析其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入起搏器患者除具有心脏自身的激动起源和传导途径之外又引入了起搏器这一激动起源和传导途径,这使植入起搏器患者发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学特点表现复杂化。为了准确分析植入起搏器患者发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学特点,除需具有心电学知识外,还需了解患者所植入起搏器的生产厂家、型号、程控参数等。有时植入起搏器患者发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学特点和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相似,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心室起搏不参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的构成,而参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折返环的构成。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后者是指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感知驱动器引起的起搏性心动过速、非同步起搏诱发的心动过速、起搏器自主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现象)、心房电极感知过强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和起搏电极交叉感知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本文通过2例心电图分析着重介绍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2.
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食管心房起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证实旁道(AP)合并房室给双径路(DAVNP)6例。心房程控起搏经房室结(AVN)前传有跳跃延长现象;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表现为R-R间期长短交替或有两种频率的PSVT,其折返途径均为AVN前传,AP逆传。AP射频消融后,心房程控起搏经AVN仍有跳跃现象传导,但不能诱发PSVT,随访6~24月均无PSVT发作。  相似文献   

13.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5例间隙性预激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术中以适当频率高位右房起搏,出现旁路正向传导显现现象,并以此定位消融成功。认为间隙性预激旁路传导存在频率依赖性,右房起搏显现旁路可方便消融定位标测,避免遗留旁路。  相似文献   

15.
1977年,Waldo等在研究心房扑动时发现心房刺激其频率超过心房扑动时,心房扑动增快并跟上刺激频率;随刺激终止,其心房扑动又恢复到刺激前的频率。并将此表现称为拖带现象(Entrainment phenomenon)。随着研究的深入,拖带已不限于心房扑动,它可以出现在各种心动过速中。拖带是折返机制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表现这一概念已为多数学者接受。本文以目前业已证实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例,介绍  相似文献   

16.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inoatrlalreentranttachycardla)临床并非罕见,并有独立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有明确的心电生理诊断标准,又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提高对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认识水平十分重要。回赛击拆迁任心动过通的出意窦房折返是指发生在窦房结与邻近的心房组织间的折返激动。因窦房结是折返环的一部分,所以引发的心房P波与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完全或几乎完全相同。当窦房折返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其折返的周期长度小于600ms时,就构成了一次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图1)。2赛曲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2.l发病率窦房折返…  相似文献   

17.
正心室异位搏动或起搏时,激动沿正常房室通道或旁道从心室传到心房时所表现的心电现象称为室房传导现象[1]。室房传导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心电现象的电生理基础,也是引发起搏器综合征的主要原因[1-2]。当心脏传导系及各腔室处于静息状态时,心房激动可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并激动心室,同样,心室激动也可通过房室通道逆传心房。在有房室旁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心  相似文献   

18.
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的折返途径有房室折返、房室结折返、窦房结折返和房内折返。心脏超速起搏是终止此类心动过速最常用的方法。有时经食管心脏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时可诱发另一种类型的心动过速,揭示出不同折返径路的存在现象,从而帮助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复杂心动过速,我科近来收治5例心动过速复杂病例,现将诊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是指已植入起搏器患者发生的心动过速,频率一般>100次/分,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心房通道起感知作用的心动过速,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房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扑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心房颤动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房感知、心室起搏;②起搏器特殊功能发挥作用,如抗心房颤动功能、抗频率骤降反应、心室率稳定等;③起搏器电池耗竭所致起搏器频率奔放。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中,起搏器作为PMT折返环的必须组成部分(前传支)参与折返,它对PMT的发生和维持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PMT便终止;除PMT外,大部分情况下起搏器对于其它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的发生和维持并不是必不可少,若起搏器停止发放心室脉冲,心动过速不一定终止。  相似文献   

20.
评价应用隐匿性拖带方法对准确靶点消融的有效性及探讨常规慢径靶点部位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折返环的关系。可反复诱发的持续性典型AVNRT的患者34例,消融导管在后或中间隔标测到A/V≤0.5处,然后诱发心动过速,在高位右房(HRA)和冠状窦口(CSO)超速起搏产生隐匿性拖带,并按常规方法进行慢径消融。比较隐匿性拖带时靶点部位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PPI-TCL值)在成功靶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