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WHO重新评估SARS的病死率和潜伏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的病死率 WHO根据加拿大、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越南提供的最新数字并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对SARS的病死率给予重新评估。目前的估计结果显示SARS病死率因年龄的不同可在0%~50%之间波动;但总体上,SARS的病死率为14%~15%。  相似文献   

2.
SARS病死率 WHO根据加拿大、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越南的最新数字并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对SARS的病死率进行了重新评估。目前的估计结果显示,由于年龄不同,SARS病死率在0%~50%之间波动,总体看来,SARS的病死率为14%~15%。 SARS病人的病死率与SARS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剂量、个人因素(如年龄)、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以及医疗救治是否及时等有关。SARS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2003年1月2日发生首例SARS病例,至5月17日末例止,与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为4.04%(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最高,为15.15%(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2.48%(7/282)。死年龄在5岁至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为主,占50%。以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最高,为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53.48%。结论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SARS患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相似文献   

4.
39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4月30日~6月5日收治的39例重症SARS患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SARS患中39例为重症SARS患(占40.12%),SARS病死率为5.15%,而重症SARS患的死亡率为12.8%。早期进行积极综合治疗,85%的SARS病人痊愈或显效,重症SARS患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好转率为20.51%。结论 对重症SARS患进行严密监测,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成人SARS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SARS患者的病死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6例成人SARS(存活187例、死亡19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及影像检查、临床治疗(激素最大冲击量)等资料与死亡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ARS患者的年龄(≥50岁)、有基础疾病、肺损伤程度(≥1/3肺视野)、T淋巴细胞(CD3^ T、CD4^ T和CD8^ T)水平降低、GLU升高、BUN升高、LDH升高、血钾降低、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及糖皮质激素日冲击量(320mg)与SARS患者的死亡联系密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基础疾病(OR:7.349,95%CI:1.830~29.523)、肺损伤面积(OR:6.382,95%CI:1.186~34.329)、动脉氧分压降低(OR:7.938,95%CI:1.729~36.442)、二氧化碳分压升高(OR:4.892,95%CI:1.191~20.091及LDH升高(OR:20.251,95%CI:1.946~210.797)是导致SA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有严重的肺损伤、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及LDH水平增高将导致病死率增加,在临床实践中要密切观察上述指标,并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降低SAR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多器官损害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日~4月5日收治的54例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重症SARS患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并发多器官损害49例(90.7%),死亡12例(22.2%),器官损害中以肺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肝、心、脑、肾和血液系统,其他器官受累较少。结论 重症SARS患容易出现多器官损害,病死率与脏器损害数有关。重症SARS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治疗应该强调对多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提高重症SAR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SARS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其病死率高达5%~50%,病例发病后迅速死亡。现将我院7例SARS死亡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流行病学史:本组7例中6例有明确SARS接触史,其中5例来自3个家族发病群体,3例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尤其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天津、广东、山西、北京、内蒙古确诊SARS患中医务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8.07%、22.85%、17.53%、16.19%、14.53%,因此,做好医学防护工作,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范志毅 《当代医学》2003,9(6):36-37
2003年上半年,SARS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及全世界范围流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WHO估计SARS的总体病死率为14~15%,中国大陆的总体病死率大约为5~13%。现在这场疫病的高峰已经过去,但其对社会及其疾病预防体系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SARS是一种主要损害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呼吸困难是其主要症状。在SARS治疗过程中呼吸支持是帮助病人度过危重期的重要措施,一场SARS大流行让人们认识到呼吸机的作用。近年来,呼吸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呼吸治疗特别是无创通气应用在本次SARS流行中对降低严重SARS病人的病死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击SARS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实践确立了SARS病人的呼吸支持应当以无创通气为主要手段的策略中,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也减少了病人由于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引的合并症。一场SARS流行使无创通气这一新技术得到了充分认识,并在今后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三间分布特征;队列研究方法用于SARS医务人员感染危险度因素分析及防护效果评价。结果太原市医务人员共发生病例74例,占总病例数的22.02%,病死率为1.35%。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医生职业的危险性高于护士,罹患率分别为75.00%和40.00%,相对危险度为3.99(95%CI:1.78~8.91)。病人呼吸急促时医务人员的罹患率高于对照组。病人不戴口罩时危险性最强,病人不戴口罩时其感染的危险度是戴口罩的156.23倍(95%CI:44.46~549.00)。无防护措施时罹患率范围值为48.30%~66.20%,有措施时罹患率范围值为1.40%~1.60%,5种防护措施同时使用时保护作用最强,实验组RR是对照组的152.65倍(95%CI:43.43~536.50)。结论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内SARS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SARS诊断指南的准确性。试验设计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地点香港新界一所教学医院急诊科新建立的SARS鉴别门诊。研究对象有SARS患接触史的556名医院工作人员、患及曾访问过该门诊的工作人员和患的亲属。主要观察指标SARS患的确诊人数。结果556名研究对象中,收入院141人,其中97人被确诊为SARS,97例确诊患中,发热、寒战、乏力、肌痛、畏寒、纳差、呕吐、腹泻、颈痛等非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均显高于其他患。WHO关于诊断可疑SARS患指南的准确性为83%,其阴性预计值为86%(95%可信区间为83%~89%),敏感性为26%(17%~36%),特异性为96%(93%~97%)。结论现行WHO关于诊断可疑SARS患的指南,用于诊断入院前的患尚不够敏感,而每天随诊、评价非呼吸道和全身的症状以及胸部X线检查可能是更好的鉴别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98例转归SARS病例的分析,了解SARS病例的流行特征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SARS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转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98例SARS患中治愈179例,死亡19例,病死率为9.60%,患年龄为9~79岁,男性占56.67%,女性占43.43%,医务人员占37.88%,所有病例中,平均转归时间为30.59d(痊愈病例为31.92d,死亡病例为18.21d),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转归的因素,模型为:Y=[1 e^(4.958-0.107X1 0.065X2)]^-1(X1-年龄、X2-住院时间),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短,死亡的危险越高。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病以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多见,影响转归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SARS患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日~4月30日收治的260例SARS患的护理进行探讨。结果:对260例SARS患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结论:做好患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对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非常重要;同时,加强病房通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是预防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利用SPSS软件,结合北京市2000年人口数,进行临床诊断SAR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结果 确诊SARS的发病率为1.04/万,死亡率为5.75/百万。病死率为5.42%。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医务人员(27.8%)发病比例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有明确接触史的占38.1%。结论 家庭内传播和医院内传播是病例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控制传染源后疫恃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无创通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志毅 《当代医学》2003,9(5):36-37
2003年上半年.SARS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及全世界范围流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WHO估计SARA的总体病死率为14-15%.中国大陆的总体病死率是约为5-13%。现在这场疫病的高峰已经过去.但其对社会及其疾病预防体系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SARS是一种主要损害呼吸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呼吸困难是其主要症状。在SARS治疗过程中呼吸支持是帮助病人度过危重期的重要措施.一场SARS大流行让人们认识到了呼吸机的作用。近年来.呼吸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呼吸治疗特别是无创通气应用在本次SARS流行中对降低严重SARS病人的病死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击SARS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实践确立了SARS病人的呼吸支持应当以无创通气为主要手段的策略,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也减少了病人由于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引起的合并症。一场SARS流行使无创通气这一新技术得到了充分认识,并在今后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直接确诊与疑似转确诊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析截至5月23日北京市的疫情数据库和流调资料。结果 疑似转确诊和直接确诊病例从发病到住院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是2天和3天,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是9天和3天,SARS病人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1天,二类确诊病人相差不大;直接确诊病例和疑似转确诊病例中有接触史的比例分别是65.89%和52.06%;疑似转确诊与直接确诊病例的病死率分别为3.21%和5.86%。结论 与直接确诊病人相比,疑似转确诊病人具有以下特点:症状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慢、有接触的比例较低、病死率低,而且越到疾病流行的后期其比例越大,成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来源。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是在疑似转确诊病例中混有为数不少的假SARS病人,二是利益驱动的影响;建议加强对SARS病人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对病例诊断质量监督检查,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及时减少定点医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3年3月~5月间北京市东城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流行特征。方法 根据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日报表,以及从其他渠道收集补充的信息进行分析。病例的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东城区首例发生于3月14日(3月16日人院),至4月中、下旬发病达高峰,5月5日开始下降,5月22日后未再发生新的临床诊断病例,5月24日、6月10日曾发生3例疑似SARS,后均被排除。共报告572例住院,99例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因被确诊为上感、普通肺炎、出疹性疾病等排除了SARS的诊断,实有473例SARS及疑似SARS。各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以20~50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8.7%,平均发病年龄为40.7岁。病例的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SARS病例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病例占总数的18.0%,离退休人员占15.4%。全区10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按常住人口计算,罹患率为28.3/10万。报告病例中,先后在区属二级医院住院的230例,占40.2%。85例医务人员SARS及疑似SARS病例中,18例发生在四所区属二级医院,占其在SARS病房或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总数的4.5%。34.7%的SARS病例在病前无任何接触史。4l例SARS病例死亡,病死率8.7%。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7.4%。结论 2003年3月~5月间东城区爆发流行SARS,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威胁青壮年、医务人员、离退休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医院是SARS防控的重点。现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控制SARS流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SARS(Si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国内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的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发病急、传染性强、进展快、危害大,病死率高约10%左右。我院2003年4月7日至2003年6月27日共收治发热观察及疑似病人53例,其中确诊5例,痊愈4例,死亡1例。现将我们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具有急性起病、传染性强、易感人群普遍、传播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SAILS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但死亡者以老年人为主。对SAILS死亡病例的分析发现,70%-100%伴有肺外器官功能改变,70.9%伴发其他基础疾病,30%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患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惠州市各类人群SARS病毒IgG抗体流行情况。方法 抽取惠州市某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医务工作人员、学生、学龄前儿童血清标本共2367人份,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2367份样本,SA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1%(6/2367),主要集中在少年儿童人群。健康体检人群样本1028人份,其中厨师样本54人份,检出结果均为阴性。学龄前儿童(0~6岁)阳性率为4.0%(20/501)。医务工作人员和学生(7~14岁)阳性率分别为0.32%(1/311)和0.95%(5/527)。结论 通过对人群SARS-CoV抗体的监测,可以预测SARS的流行趋势,及早作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