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金华市"五个一"全民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进行评价,为制定健康策略和卫生政策,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干预对象进行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干预,金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78.12%提高到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8.36%提高到7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浙北地区城乡社区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浙北地区各选择1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同时选择条件相似的2个社区作为对照。干预前后,在城市和农村干预、对照社区均随机抽取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后,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对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而城市干预社区居民则无明显提高。城市干预社区居民饮酒率下降,测量血压的比例升高(P〈0.05);农村干预社区居民形成了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刀和菜板生熟分开的行为习惯(P〈0.05)。结论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责任医师实施综合性干预,是城乡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宾县平坊镇农村部分家庭主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施健康教育后,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总结、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普及农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宾县科研村和民庆村200名家庭主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同一问卷,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变。结果卫生知识知晓率平均由教育前的35.6%提高到55.1%;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由教育前的58.8%提高到73.6%;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转率平均由教育前的24.7%提高到61.8%,三者的改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好于教育前。结论通过一定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农村家庭主妇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羊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居民掌握的健康素养知识技能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价健康素养干预活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干预活动开展前后分别对1 020和1 016人进行调查。结果青羊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在干预活动前分别为59.6%、67.5%和80.7%,在干预活动后分别为72.6%、78.8%和88.6%。3个方面的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39.4、39.6,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目标人群实施综合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还应继续开展下去,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比较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00名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由3.08%提高到16.3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由15.29%、2.47%和10.36%提高到33.42%、15.20%和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由61.20%、54.60%和49.30%提高到69.00%、63.60%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应不断加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的深入研究,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农村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干预前后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及居民个人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改变,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河南和四川省各选择1个乡镇,于2016—2018年在所选乡镇所有村开展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每村环境卫生状况并每村随机调查10名居民及家庭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后37个村有健康教育资源的村增多,有管理制度及规划的村增多,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村减少。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 369户、373户家庭,干预后使用自来水的家庭由69.11%增加到85.79%,使用卫生厕所家庭由40.11%增加到54.16%,家庭室内卫生、庭院卫生、厕所卫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居民个人卫生知识总知晓率由58.81%提高到70.38%,卫生行为总形成率由45.29%提高到6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并建立健康教育宣传长效机制,能改善村容村貌并提高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相关的卫生知识,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自身卫生素养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现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区内15个乡镇4个街道分别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确定调查点并完成8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卫生防病知识总晓知率为70.79%,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65.90%,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基本医疗保健知识、传染病与地方病知识、安全与急救知识、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68%、69.79%、72.69%、75.48%和65.29%,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为44.67%。结论通州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工作,达到提高其知识和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农村居民存在的最突出的卫生及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农村社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方法采通过巡展、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技能演示、视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市农村居民进行1年的干预,并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本底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3%,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4.8%,健康技能持有率提高了5.9%。结论农村居民在健康基本知识、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及健康基本技能方面表现较干预前有较大提高。通过现场干预实践,提高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华亭镇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健康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以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探索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综合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四个研究点6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基线调查和末期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KAP变化情况。结果老年人慢性病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3.93%上升到74.41%,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5.59%上升到71.12%,两者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居民获得慢病知识最喜欢的途径是健康知识讲座,最喜欢的讲座形式是专家讲课,最喜欢交流与之的人群是医生。结论探索了华亭镇60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教育的综合模式,通过这些适宜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但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1.
赵莹颖  何朝  郑奇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2-2964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57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顺义区农村居民对高血压8个主要危险因素全部认知的占22.5%,对糖尿病7个主要危因素全部认知的占25.0%,居民对流感的4个主要预防措施全部认知的占80.4%,对预防肠道传染病的4个主要措施全部认知的占81.1%。居民主要希望通过电视(60.9%)、医生咨询(59.8%)、健康大讲堂(41.8%)的方式来获取健康知识;而目前主要是通过电视(72.7%)、广播(50.1%)和报纸(40.09%)方式获取知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被调查对象健康需求情况有所不同,年龄越大健康知识需求越强烈。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需要掌握慢性病预防知识,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兴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改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7年,在北京市大兴区抽取部分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38名农村居民,导致高血压发病的9个问题全部认知的占10.41%,导致糖尿病发病的9个问题全部认知的占0.37%,预防流感6项措施全部认知的占8.18%,预防痢疾等肠道传染病7项措施全部认知的占5.95%。目前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的占90.52%、广播占39.59%、报纸占30.11%,最希望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为电视的占78.81%广播34.39%和健康大课堂30.86%,最希望得到的健康知识为预防慢性病知识、合理饮食知识的分别占76.58%、62.45%。[结论]大兴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有待提高,今后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以电视、健康大课堂和广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市某县城乡居民对台风灾害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防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政府制定台风防御应急决策和开展台风灾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2月,选取温州市历年来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程度最为严重的苍南县为调查点,采用多阶段调查方法,共调查585人。[结果]苍南县城乡居民的台风灾害相关知识与技能总知晓率为74.3%,城镇居民的知晓率为76.5%,高于农村居民的7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居民的防灾防台意识、对台风灾害信息的需求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是群众最易接受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结论]温州市苍南县城乡居民的防灾防台意识和台风灾害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的教育内容应各有侧重与不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开展城乡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农村居民是教育的重点人群,应以大众传媒为主要的健康教育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市和农村常驻居民1 000名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8.44%,城市居民为73.24%、农村居民为63.73%;与慢性病相关的8项行为总形成率为44.02%,城市居民为46.36%,农村居民为41.7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行为形成无明显差异。因此,要求在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采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对策,在慢性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方面更侧重于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万家进  吕庭荣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99-1600
目的了解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农村居民及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防治结核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县平原区与高山区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对抽样选中的平原区与高山区乡镇中学初三学生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共调查584人,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5.8%,其中平原区农村居民为60.2%,高山区农村居民为51.8%,初三学生知晓率为72.5%,学生高于农村居民,平原区高于高山区。结论农村居民单项知识知晓率间差距较大,应采取适合该县的健康教育方式,力争在短时间内使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温州市某县城乡居民应对台风灾害的知识与技能干预效果,探索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温州市苍南县项目点2 个城镇及2 个农村社区的居民进行为期1 年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干预,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在开展干预活动后,居民防御台风灾害总体意识从干预前的74.96%提高到干预后的85.09%,应对台风灾害知识与技能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3.94%提高到干预后的8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317.63,P 〈 0.01);其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增加了4.58%,农村居民知晓率提升了15.15%,农村居民知晓率提高幅度高于城镇居民,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379.23,P 〈 0.01)。[结论] 本次干预总体有效,农村社区的干预效果高于城镇社区,应继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台风灾害健康教育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爱红  崔瑞刚  马维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49-2651
目的评估北京市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从3个维度和5个类别分析健康素养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区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行业3类职业居民共计638人,使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状况调查。结果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评判情况:具备健康素养者53人,占8.3%。宏观层面以3个维度划分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素养者160人,占25.1%;具备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素养者51人,占8.0%;具备健康技能素养者81人,占12.7%。按目前我国主要卫生问题以5个类别划分,具备科学健康观的128人,占20.1%;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148人,占23.2%;具备慢病预防素养的24人,占3.8%;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163人,占25.5%;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14人,占2.2%。结论平谷区接受调查的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6.48%),5类健康素养中,水平最低的是基本医疗素养,其次是慢病预防素养。应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获取途径,为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期居住于当地的村民3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同,居民随年龄的增长,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渐降低;除妇幼保健知识,其他健康知识知晓率男性村民均高于女性村民(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增高(P〈0.001);村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87%)。[结论]吉林省腰甸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建立符合当地农村居民要求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苏州工业园区7个社区的13058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格检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该工业园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为81.19%,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和月收入高者知晓率高。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城市农村、医疗保险、人均月收入、高血压家族史,OR值分别为0.900、1.547、2.814、1.498、1.157和1.569。结论苏州工业园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社区、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男性无医疗保障人群。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各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顺义农村地区抽取两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样本总量共670人。结果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知晓率分别为74.68%、69.82%、63.97%,均呈现45岁以下年龄组高于45岁以上年龄组的特点。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未达到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的指标,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