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竹青  群森  吴君仓 《安徽医学》2015,36(12):1549-1552
我国脑卒中的年平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就是使血管再通,或通过侧支循环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新的血流灌注。目前研究发现脑侧支循环开放和建立可有效减少梗死中心范围和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卒中复发风险[1]。本文就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临床常见的类型有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因脑局部血液循环中断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0%-8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外还主要包括溶栓治疗等。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来及时恢复患者脑内血供、改善组织代谢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组织,从而避免或减少脑组织坏死。但研究表明,此方法并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系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据卫生部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收CT灌注成像检查并使用perfusion CT/VA10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的关系,以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rCBF、rCBV低于缺血半暗带(P0.05),rMTT、rTTP高于缺血半暗带(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RR与NIHSS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58、0.61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动力学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且缺血脑组织的可恢复情况与疾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CT灌注成像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是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此病患者在发病后,应首选溶栓治疗。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缺血性脑卒中都是由于血栓堵塞了脑动脉引起的。血栓堵塞脑动脉后,就会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可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死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及致残率高.血小板聚集率增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得到公认.银杏达莫注射液是国产第四代银杏叶提取物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甙、银杏苦内酯、白果内酯和双嘧达莫,在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现将近2年以银杏达莫注射液为主合并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秀勇  杨秀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089-1091,F000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与表现。方法 12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工作站生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比较分析。11例于12h至5天内作了CT复诊。结果 动态CTP显示了11例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区和1例可疑病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BF、BV数值下降、MTT数值增加及其彩阶图异常,12例患者均出现了局部脑组织MTT延长,其中BF、BV、MTT均异常者6例,局部脑组织BF、BV、MTT彩阶图异常范围大于实际缺血区。梗死或可疑梗死灶中心、周边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测量的BF、BV、MTT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中MTT是缺血性脑卒中反应最为敏感的功能与形态学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脉煎对大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物实验对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的通脉煎进行研究,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的正中神经诱发电位(SEP)的恢复情况,用TTC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面积,利用密度梯度法和组织学方法观察脑皮质水肿情况及观察造模前14天,给两个不同剂量的通脉煎灌胃为预防组对它们的影响,以探讨通脉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动脉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但并非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行全脑血管造影均可见阳性发现。我院从2004年2月~2007年4月,共进行95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全脑血管造影,其中脑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活脑胶囊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微血管增殖和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性卒中组和银杏活脑胶囊组。分组处理7 d后用5-bromo-2,-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数;CD31免疫组化法观察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增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DG区存在少量BrdU+细胞;银杏活脑胶囊组缺血侧齿状回颗粒细胞层边缘的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的BrdU+细胞数和对侧BrdU+细胞数较缺血性卒中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银杏活脑胶囊组梗死灶周围新生微血管数较缺血性卒中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银杏活脑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增殖和神经干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3.
来铁枫  王科 《浙江医学》2024,46(11):1228-1232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虽然许多患者能够耐受最初的损伤,但随着病情发展各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仍会使患者的神经损伤加重。肠道菌群紊乱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因素之一。目前有研究认为肠杆菌是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抑制肠杆菌过度生长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736例,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为6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卒中部位为小脑、脑干和和丘脑梗死,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丘脑、小脑、脑干梗死、梗死后血糖升高以及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造成脑部血流减少或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坏死,出现对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如何治疗缺血性脑卒是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改善患者循环、改善患者脑部的缺血缺氧外,而且对患者的脑组织神经功能进行修复也同等重要.活血化瘀类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对缺血性脑卒的治疗很有疗效,它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部血液供应的疗效.活血化瘀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与不同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活血化瘀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与不同药物联合应用时不良反应也少,活血化瘀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卒中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化或脑软化。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12月对30例自愿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快速恢复脑内血流,挽救半暗带,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脑功能的缺损。目前认为在时间窗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这一点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测的特征,评价其用于该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卒中后未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卒中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均进行头颅MRI检测,观察脑组织梗死病灶大小,测定大脑白质感兴趣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结果  全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6.50%;研究组脑组织存在大梗死和中梗死病灶的患者比例(50.94%和56.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76%和23.81%),χ2=15.943、19.097;均P < 0.001;研究组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和大脑左右径检测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研究组颞叶钩回间距检测数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 < 0.001);研究组额叶前部、额叶后部、侧脑室前角区、侧脑室后角区、半卵圆中心和海马区等区域脑白质ADC检测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01)。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梗死病灶面积大和脑白质稀疏的特征,头颅MRI检测可有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临床特征,对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伟三  徐晏 《医学综述》2009,15(8):1130-1132
缺血缺氧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受体结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血管新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提高了脑修复,抑制缺血性脑卒中脑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降低了脑细胞死亡。本文简要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生物学特点及该家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