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斌  张祖奇  黄真桂  李武斌 《医学信息》2006,19(10):1826-1827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0年1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7批31例成批烧伤患者的被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7批31例病人中治愈29例,治愈率93.55%。结论 组织、早期、专科、多学科联合治疗等救治成批烧伤,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综合救治的经验.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烧伤科2002年10月至2013年2月救治的7批共计73例烧伤患者,治疗措施:建立烧伤救治网进行程序化协作组织管理;制订及执行专业的救治方案:早期快速有效的液体循环复苏、早期切痂及防治感染、早期肠道营养及内脏器官功能保护、早期心理干预和肢体功能锻炼等.结果 73例患者中除1例烧伤总面积85%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创面75%TBSA患者于伤后5d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烧伤总面积95% TBSA、Ⅲ度创面90% TBSA纵火自焚患者于伤后13 d放弃治疗外,余7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烧伤专科救治技术力量“前伸”,建立多部门程序化组织管理,采用专业的综合救治方案,能够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尽早心理干预治疗和康复治疗,能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的功能畸形和残弃,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3.
成批烧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多达数十数百人不等,同一时间的烧伤,给急救护理带来很大困难,通过我科在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病人后,总结出一些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哈市亚麻厂“3.15”爆炸事件,收治伤员33名,其中重度烧伤10名,特重度烧伤1名。 2.“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共收治伤员15名。  相似文献   

4.
突发烧伤事件为灾害性损伤,伤员多,来势迅猛,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省会郑州又为煤矿、冶金等工业区环绕,所以成批烧伤较为多见。笔者所处单位作为河南省烧伤网络诊治中心,承担着烧伤突发事件抢救和指导工作。多年来,多次参与公共卫生突发成批烧伤事件救援工作,并于1998后采用网络化、程序化救治、分组管理、重症者入住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等方法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批热水泥烧伤救治经验。方法组织专科技术力量处理成批烧伤病人入院的复杂过程,休克期尿量维持在50~80ml/h。中重度吸入性损伤采取早期气管切开,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大面积切痂削痂自体微粒移植术。结果本组18批108例热水泥烧伤病人中104例平稳渡过休克期,为96.3%,气管切开32例,41例治愈。早期大面积切削痂微粒移植术33例。早期切痂植皮率30.5%。108例病人中103病人治愈,治愈率95.3%。结论病人入院过程复杂,必须组织得力,抢救治疗得当,病人休克期渡过平稳,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是成功抢救治愈成批热水泥烧伤病人的关键,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突发成批烧伤的特点是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同一致伤原因引起的多人烧伤,具有突发性、救治难度较大的特点。成批烧伤的原因大多由于火灾、爆炸或密闭空间内爆炸引起,因此除体表烧伤外,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爆震伤、其他外伤及化学物质中毒等,更加重了烧伤伤情的复杂程度。因此,分析突发性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4日和8月8日,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先后收治了两批化工厂爆炸烧伤患者,经积极补液抗休克,乌司他丁药物应用以拮抗炎性介质释放、维护脏器功能,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除一人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早期分流转运、多专业联合救治的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5批50例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的临床资料,采取积极分流转运、早期气管切开、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以及修复创面等综合措施救治上述伤员。结果伤员的抢救组织严密,应用飞机包机转运分流过程安全顺利。本组伤员中1例伤后4h死于重度肺爆震伤,1例伤后6h死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分别于伤后33d、40d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46例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多专业联合救治可以提高烧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成功率。制定合理的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配备有力的后勤保障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成批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27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在采用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沫舒坦治疗及人工鼻(呼吸过滤器);对照组120例,应用常规传统治疗,行早期气管切开,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吸痰。结果治疗组150例,治愈148例(98.7%),死亡2例(1.3%),对照组120例,治愈98例(81.7%),死亡22例(18.3%),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23.79,P〈0.01)。结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前提下,在常规传统治疗的同时,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沫舒坦、血必净,在气管套管接上人工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内脏并发症及病死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煤尘燃爆烧伤常见于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因素影响,多为多人成批烧伤,多合并吸入性损伤。重度吸人性损伤是烧伤早期死亡率高和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若现场急救不及时,临床治疗措施不当,救治成功率将降低。我们对53例患者进行临床救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氨以气态和液态的形式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急性成批氨损伤临床较少见。2007年6月我院收治一批氨气泄露致急性损伤的患者共计16例,经积极组织救治,现已经全部痊愈出院,总结16例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一个区级基层医院,1996年元月一日,我科一次收治9名火灾烧伤病人,最大烧伤面积66%,其中Ⅲ度面积最大者达52%,全部治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批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20~31岁,平均25.5岁;烧伤面积20%~66%,平均40.2±1.2%,其中Ⅲ度面积10%~52%,平均25±0.9%;合并吸入性损伤5例。 1.2 治疗:(1)入院后立即进行体液复苏,具体情况见附表;(2)呼吸道处理:对有呼吸道吸入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一批烟花爆竹烧伤患者,共17例,均为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其中5例为特重烧伤,经过综合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男,44岁。因工作不慎将液化气点燃而致火灾烧伤全身多处.伤后2h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P:140min,R:32次/min.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干湿性罗音,鼻毛烧灼,口腔粘膜水肿,声音嘶哑.躯干、四肢大部分为Ⅲ度烧伤,无尿。入院诊断:(1)全身火焰灼伤91%,Ⅲ度76%;(2)吸入性损伤;(3)低血容量性休克。入院后立即给予输液抗休克,气管切开、给氧,创面简单清创后以1%SD—Ag冷霜外敷包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三批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成批烧创伤的临床救治、监护及康复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09年至2013年救治的三批26例不同年龄段成批烧创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学龄期儿童组2例患者和老年组1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23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区域烧创伤救治网的建立、政府层面的行政协调、早期综合救治及监护方案的实施与系统康复训练的有效结合是成批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烧伤合并骨折的复合伤患者不多见.我院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9例烧伤合并骨折的患者,采用兼顾烧伤和骨折的治疗方法,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例1 患者男,54岁,油漆火焰烧伤.烧伤总面积97%TBSA,Ⅲ度90%TBSA,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平素以降压药及胰岛素维持治疗.伤后2 h到当地医院,予抗休克、气管切开、清创及胸部、双上肢焦痂切开减张等治疗,伤后48 h行双下肢、右上肢、下腹部切痂微粒植皮术,术后应用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化学或这两种损伤同时存在而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伤,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对烧伤的了解和治疗措施的改善,烧伤休克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今烧伤的重要死亡原因。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成功救治5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我院于2006年8月收治一批急性职业性液氨烧伤患者共10人,经抢救全部成功脱险。 一、临床资料本批患者均为24—31岁的年轻患者,其中女性8人,男性2人。10位患者均有喉部烧灼感、咽痛、胸骨后痛,声音嘶哑、剧咳或痰中带血,并有头晕、头痛、乏力、畏光流泪等症状。其中1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湿罗音明显,X线有肺炎或肺水肿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