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靶细胞的凋亡被认为是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细胞凋亡受一系列分子调控,其中Bcl-2家族起着决定性作用;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亦在移植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分析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Bcl-2/Bax,Fas/FasL蛋白表达规律与急性排斥反应预后的关联。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2/20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 对象:收集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穿刺活检蜡块标本30例;另选同期20例无明显排斥反应表现肾移植患者的移植肾穿刺活检蜡块标本作为对照组。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穿刺活检标本中Bcl-2/Bax,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主要观察指标: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Bcl-2/Bax,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Bcl-2/Bax,Fas/FasL蛋白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②两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ax,Fas及FasL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Bcl-2家族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引起移植肾免疫损伤;Fas及FasL可能直接参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引起移植肾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实验表明,作者自制的中药复方安胎养血合剂能够抑制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存活时间.目的:观察安胎养血合剂对异基因肾移植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同基因肾移植大鼠进行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6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雄性Wistar大鼠48只.方法:按体质量相近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对.对照组大鼠同基因肾移植(Wistar→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生理盐水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生理盐水灌胃;安胎养血合剂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给安胎养血合剂灌胃,灌胃剂量均为10 mL/(kg·d),移植后1次/d.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肾脏组织,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as/FasL mRNA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移植肾组织凋亡细胞最多,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见.生理盐水组和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各组中均有Fas mRNA的表达,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在安胎养血合剂组中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安胎养血合剂可以通过下调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Fas L的mRNA表达,从而减少移植肾的细胞凋亡,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临床康复》2010,(53):9940-9940
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特异性抗体补体与移植排斥反应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相关性吗?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Bcl一2/Bax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AR)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中又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肾移植术后16例发生AR的患者及15例顺利恢复患者,无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Foxp3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内染色检测PBMC细胞内Foxp3分子,观察Foxp3翻译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Foxp3的变化规律.结果:排斥反应组术后Foxp3转录水平低于移植肾正常组,两组相比在术后多个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翻译水平术后第5、10天也低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ROC曲线证明术后第7天Foxp3 mRNA可较好的诊断移植肾AR反应,敏感度80.1%.特异度77.2%.结论: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Foxp3水平与AR反应相关,其变化可作为肾移植AR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伟  李军  邱江  陈立中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05-3506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大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只不同品系间肾移植大鼠。实验组给予环孢素A(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rhGH促进代谢,调整免疫和营养;对照组给予Cs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7d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逐日下降,肾功能恢复良好,病理检查未发现急性排斥反应。两组的对应实验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的免疫抑制前提下,大鼠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rhGH不会明显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能促进围手术期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正常肾脏、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CD54表达,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CD54表达明显增加,同时大量白细胞浸润;间质浸润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CD54表达增加。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尿CD54+淋巴细胞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来自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的肾移植后恢复正常者(n=18)、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n=8)、移植肾功不全者(n=9)以及健康志愿者(n=10)。流式细胞仪比较各组移植前后尿液中CD54+淋巴细胞比率变化。结果与结论:尿CD54+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时明显增加(P<0.01),抗排斥治疗后逐渐下降。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和移植肾功不全者CD54轻度升高。提示尿液中CD54+淋巴细胞水平能准确反映肾移植物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特异标志。  相似文献   

8.
背景:移植物内细胞毒性T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浸润,造成上皮细胞的凋亡、肾脏组织的破坏是引起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临床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失功期移植肾实质细胞凋亡与移植肾慢性失功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比观察,于2005-01/2008-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对象:选择2004/2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肾移植专科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患者30例,按活检原因分成实验组(n=20)及对照组(n=10).实验组患者出院时血肌酐降到正常,尿蛋白定性检测阴性,但在术后1~3年随访期间出现尿蛋白定性逐渐+~+++,血肌酐检测逐渐爬行升高;对照组患者活体肾移植前零点活检.方法:实验组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B超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标本1份以常规病理染色和Masson's特殊染色行Banff 97病理分类诊断,1份做优化的切片温度包埋冰冻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实质细胞凋亡.对照组活检标本也行同样病理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显微镜下计数10个高倍镜下肾实质细胞平均凋亡个数,计算凋亡指数.实验组检测活检时患者血肌酐值及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实验组1例因穿刺组织过少,未出病理报告,2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4例Ig A肾病复发,13例符合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病理改变,其中2例肾功能丢失.对照组均为基本正常肾组织.入组时实验组肾实质细胞凋亡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是在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均较高的患者中.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同入组时血肌酐爬升程度呈直线相关(r=0.733,P<0.01),并且与患者24h尿蛋白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肾实质细胞凋亡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生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临床出现不典型急性排斥反应,可能影响临床医师的判断,从而造成病情延误,对移植肾造成极大的损害。该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后早期出现血清肌酐反弹升高,临床各项指标(尿量、他克莫司药物浓度、移植肾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给予患者调整抗排斥药物、应用IgG治疗,血清肌酐仍进行性升高,复查供体特异性抗体、群体反应抗体检测结果均正常,最后通过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确定为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临床血清肌酐水平下降,其后每周随访复查结果良好。该例的诊治过程提示,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观察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肾移植术后的合并症,对于降低移植肾风险、提高移植人/肾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d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以往动物研究表明,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目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时患者移植肾脏组织和外周血中B7-2/CD28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对5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于移植前1 d、移植后1,3,7,14,21,28 d分别取外周血以及在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当天和抗排斥治疗1周后额外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刺激分子B7-2/CD28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行经皮肾穿刺活检供肾修整结束时、移植后7 d、1个月、6个月、1年或以上获取活检肾脏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B7-2/CD2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3 d内所有患者外周血中CD28+,CD4+/CD28+,CD8+/CD28+细胞比率均有显著下降(P < 0.05),一二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移植后7 d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肾脏组织B7-2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P < 0.05),1个月后下降至移植前水平(P > 0.05).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CD28+,CD4+/CD28+,CD8+/CD28+细胞比率及肾脏组织B7-2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 < 0.05),经抗排斥治疗1周后均好转.结果证实,在肾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肾脏组织以及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B7-2/CD28的表达上调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宋洁  李辉  张晓东  李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337-3340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 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0.0081,P=0.0000)。肾功能稳定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8656,P=0.161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白细胞介素17是一种强效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排斥反应研究中较多,而在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急性和慢性共同研究甚少。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17表达与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探索白细胞介素17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肾移植后穿刺及复查患者47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n=20)、急性排斥组(n=15)和慢性排斥组(n=12),另取健康体检人员15人作为正常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受试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 mR 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血清肌酐和排斥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 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慢性排斥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R NA较稳定组升高了2.89倍(P〈0.01)。急性排斥组及慢性排斥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 mR NA表达水平与肌酐、移植后排斥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白细胞介素17在排斥反应中存在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romboxane in mediating the reduction in renal function and renal blood flow characteristic of acute renal allograft rejection. We transplanted kidneys from Lewis rats to Brown-Norway recipients. By the third day after transplantation, histologic changes that were consistent with cellular rejection occurred in the kidney. These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moderate reduction in renal function. By day 6, histologic changes of rejection were advanced and included interstitial and perivascular infiltration by mononuclear cells. The clearances of inulin and para-aminohippuric acid were also markedly reduced. As renal function deteriorated, thromboxane B2 (TXB2) production by ex vivo perfused renal allograft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2 to 6 d after transplantation. However, prostaglandin (PG) E2 and 6-keto PGF1 alpha production remained essentially unchang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 vivo clearance of inulin and the log of ex vivo TXB2 production. Infusion of the thromboxane synthetase inhibitor UK-37248-01 into the renal artery of 3-d allograf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rinary TXB2 excretion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nal blood flow (RBF)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Although renal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acute administration of UK-37248-01, GFR and RBF did not exceed 33 and 58% of native control values, respectively. In other animals, daily treatment with cyclophosphamide improved the clearances of inulin and para-aminohippuric acid and reduced thromboxane production by 6-d renal allografts.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histologic evidence of rej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enal thromboxane production. Inhibition of thromboxane synthetase improves renal function in 3-d allografts. Cytotoxic therapy improves renal function, reduces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and decreases allograft thromboxane production. Thus, the potent vasoconstrictor thromboxane A2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mpairment of renal function and renal blood flow during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相关研究已证实,趋化因子IP-10、Fractalkine在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检测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变化,并结合肾组织活检病理,探讨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0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根据移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6)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n=90);另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IP-10和Fractalkine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急性和非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在移植后的尿IP-10及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但非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后7d呈下降趋势,至第11天降至移植前水平,而急性排斥反应组则持续高表达,IP-10在移植后第1天和Fractalkine在移植后第3天即与急性排斥反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后尿液中IP-10和Fractalkine水平的检测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0.01);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