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00-01~2005-05住院的高血压患272例,男196例,女76例,年龄60~80岁。均符合1999-10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标准,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观察期间仍服用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加用利尿剂和(或)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临床荟萃》2007,22(3):161-161
美国旧金山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负责人Andrew Moran及其同事们报告,办公室和动态血压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常卫国  梁玉环  陈海光 《临床荟萃》2004,19(13):757-758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尿检常可见程度不同的蛋白尿,目前已知增龄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动脉粥样硬化均可增加尿白蛋白和尿蛋白的排出量。以往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患者出现蛋白尿是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近期逐渐认识到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量及多种临床监测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尚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38-4338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衡水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5%高血压患者家庭未备血压计,备有血压计的患者70%偶尔或身体不适时测量。结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意识薄弱,情况堪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强化“家庭自测血压”的概念。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自测血压知识和技能。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为4组(<50 mm Hg,50~59 mm Hg,60~69 mm Hg,>70 mm Hg),所有患者入选时血尿素氮、肌酐和24 h尿蛋白总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取晨尿用免疫散射法测定尿白蛋白含量,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25例脉压<50 mm Hg者,UAER为(3.5±1.2)μg/min;31例脉压50~60 mm Hg者,UAER为(9.3±7.2)μg/min;23例脉压60~70 mm Hg者,UAER为(29.6±32.1)μg/min;52例脉压70 mm Hg以上者,UAER为(51.7±31.8)μg/min。随着脉压的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UAER也随之增高。结论脉压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不少研究提示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能降低 2 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和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负荷。本文观察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经降压治疗后血压达到同一水平时 ,2 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不同变化。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68例经服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后 ,血压降至1 30 /85mmHg以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1 2例 ,平均年龄 74± 6 4岁 ,全部符合1 999年WHO高血压分级标准。 1级高血压 1 0例 ,其中中危 2例、高危 8例 ;2级高血压 40例 ,其中高危 38例、很高危 2例 ;…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并采用微型智能量表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之后 ,除 2 4 h平均舒张压之外 ,其他动态血压指标均与认知功能 (以 MMSE得分的对数 Ig MMSE表示 )显著负相关 ,尤其 2 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血压负荷与认知功能呈更明显的负相关。以 Ig MMSE作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仅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年龄被纳入回归方程。“杓型”高血压患者的 MMSE得分显著高于“非杓型”者。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日间平均收缩压升高和血压节律紊乱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89例、B组(70~79岁)138例和C组(≥80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Ⅰ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 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将结果分成左心室肥厚组(LVH)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左室肥厚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尤以收缩压明显;②左室肥厚组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非左室肥厚组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具有正相关,同时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室肥厚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的差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异常者多伴随收缩压、收缩压血压负荷增高,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产前血压与产后3个月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产科住院资料完整的218例剖宫产PE患者,电话随访产后3个月尿蛋白情况.分别根据产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SBP组分为低SBP组(112~149mmHg,n=72)、中SBP组(150~167mmHg,n=73)、高SBP组(168~235mmHg,n=73);DBP组为:低DBP组(65~93mmHg,n=72)、中DBP组(94~104mmHg,n=73)、高DBP组(105~145mmHg,n=73),将各组间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血压、血脂等指标与产后蛋白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产后3个月,203例患者进行了尿常规检测,其中49例(24.14%)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和总胆固醇水平是PE患者产后3个月蛋白尿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SBP的OR值为1.054(95%CI:1.023~1.087,P=0.001),总胆固醇的OR值为1.317(95%CI:1.080~1.607,P=0.007).SBP水平与产后3个月蛋白尿的发生风险相关,高SBP组产后尿蛋白发生风险是低SBP组的4.176倍(95%CI:1.101~15.795,P=0.001).结论 产前血压与PE患者产后3个月蛋白尿相关.其中产前高SBP是PE患者产后3个月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宽脉压组30例、老年高血压正常脉压组30例比较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SDNN、SDANN、SDNNI、rMSSD值分析。结果:高脉压组(脉压〉50mmHg),心率变异性SDNN、SDANN、SDNNI各指标都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宽脉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明显紊乱,本实验表明高血压患者宽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失调有关,特别交感亢奋或相对亢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I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并运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进行血、尿β2-MG、尿Alb测定。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尿Alb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肾损害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可加重和促进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次数。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与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同一时血压值差异无显著性;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对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夜问血压的观测及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24 h动态血压(ABPM)及24 h心电图(DCG)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血压晨峰组清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无症状心肌缺血次数增加、室性早搏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控制要选择既能控制24 h血压又能控制清晨血压,以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护理中对血压晨峰患者多观察,提前处理,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C)的关系,。方法:对31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24例老年正常血压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测定,计算出平均血压、24小时、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径、室间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LVM和LVMI大于老年正常血压组,结论血压变异性和平均血压水平与左室肥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蛋白尿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睡前服降压药,对照组晨起服降压药,用药时间均为12周。动态观察血压和蛋白尿的变化,监测生化指标的改变,提供服药指导等措施。结果治疗护理12周后,两组夜间收缩压(t=2.614,P=0.01)、24h平均收缩压水平(t=2.025,P〈0.041)、24h尿蛋白定量(t=2.673,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蛋白水平与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r=0.234,P〈0.05)。结论指导患者按时夜间服药,均衡饮食,可以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UCG)与Holter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OISH)患者进行检查,就其发生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