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藏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对甘南藏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对干预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为期20个月的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χ^2=187.343,P〈0.01;χ^2=1 390.285,P〈0.01)。结论综合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基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普查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万安县517例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了生殖道感染防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生殖健康检查,并对授课前、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健康教育前目标人群对生殖道感染及生殖健康知识缺乏,自愿接受生殖健康检查行为差;通过健康教育授课后,生殖道感染及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欲增强,增强了自觉参加普查的意识。结论: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是改变人们性知识和生殖保健态度,预防生殖道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占丽娜 《吉林医学》2011,(6):1142-1143
目的:为了配合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情况。方法:对2715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进行B超三查(查环、查病、查孕)。结果: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慢性宫颈疾病、附件包块、子宫肌瘤等发病率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不容忽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的投入力度,广泛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选择青岛市10个T作场所的1800名流动人口未婚女性分为基本组和全面组,基本组仅进行宣传和免费发放避孕套,全面组除此外进行发放服务卡、热线电话、播放生殖健康知识录像、讲座和同伴教育等。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生殖健康信息可及性涉及4个方面的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涉及16个问题,改善态度积极性方面的7个问题,干预前、后都明显提高(P〈0.01),但全面干预组的效果更明显,尤其是避孕节育知识和性健康知识提高明显;在行为干预方面,患生殖道疾病就诊的比例基本组从干预前的32.0%(286/895)上升到59.2%(482/814),全面组由干预前的31.9%(275/862)上升到80.8%(651/806)(P〈0.01)。在避孕行为方面,干预后在使用和坚持使用避孕措施方面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两种干预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全面干预组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孙铮  张敏  郝艳青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2):928-930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有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探索循证护理干预对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98名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应用循征护理干预,解决已婚育龄夫妇生殖道感染患者常见的生殖健康问题。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方面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知晓率较低;采用循征护理干预前后妇女目标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结论循征护理干预是解决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者常见生殖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加强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及各种形式开展有关生殖道感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教育,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1244例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1206份。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9.82岁;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及以下(58.1%);职业以工人、商贸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80.6%);流动人口对受孕知识知晓率不高,正确率仅占44.9%,已婚人群正确率远高于未婚人群(P〈0.05);流动人口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56.4%,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33.5%;已婚人群和未婚人群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知晓率分别为69.0%和42.6%(P〈0.05);已婚人群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5);未婚女性和男性在避孕措施上主要选择使用避孕套(分别占75.2%和89.1%);绝大多数已婚女性(94.0%)和已婚男性(93.9%)采取的前三位避孕措施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避孕套。结论流动妇女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及政策了解不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叶花 《吉林医学》2013,34(2):277-278
目的:探讨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流动人口聚集点中开展的效果,来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地意义。方法:抽取1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小区作为干预对象。对干预前、干预后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史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知识进行调查,然后对比干预前、干预后的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和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的五苗覆盖率比干预组干预前提高了7.3%,干预后的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均有所提高,最高提高了19.0%,最低提高了11.0%。干预后的五苗覆盖率、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和干预前的五苗覆盖率、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小区开展社区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流动儿童接种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年轻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宣教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流动人口年轻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宣教和技术服务干预,并通过对其在干预措施前后的避孕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评估干预活动的效果,探索该人群适宜的、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形式,为建立科学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和效果评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项目点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的15~35岁女性非户籍人口进行了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两次调查之间实施为期两年的以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技术服务为重点的干预活动。结果两次调查中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和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和避孕节育知识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前、后对避孕节育方法正确知晓的种类分别为2.76±1.41和3.40±1.19,(t=-16.06,P<0.001)。干预前、后避孕节育措施现用率分别为63.8%和92.9%(P<0.000),干预前、后曾经有过避孕失败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8%和24.1%(P<0.001)。干预前、后认为可以方便地获取避孕药具的人分别为82.8%和88.0%,(P<0.001)。干预前93.7%的人希望进一步学习避孕/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得到有关技术服务,干预后上升至96.5%(P<0.05)。结论加强生殖健康宣教与技术服务干预措施,使该人群在避孕/生殖健康认知、态度以及行为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变,并且可以提高避孕效果。针对该人群的适宜、有效的生殖健康宣教和技术服务措施有很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随机选择200名女性外来务工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L00),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干预组行基于IMB模型的生殖健康干预,内容包括生殖健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等.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6人和92人完成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殖健康信息得分从9.12±1.91提高到12.22±1.51(P <0.05),其中AIDS非传播途径、安全套防病作用及性病知识得分明显提高,对待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持反对意见者明显增多,赞同安全套使用和与伴侣沟通使用者人数也明显增多(P<0.05);最近一次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35.0%提高到53.1%,2周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对象从8.0%上升到27.1%(P<0.05).结论 本次基于IMB模型的生殖健康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了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信息水平和预防行为技巧,同时减少了高危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深圳市罗湖区女性流动人口共1304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流动人口自我报告生殖感染率较高,1年内感染率为58.9%。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生殖卫生习惯直接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生殖卫生知识掌握程度间接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生殖卫生知识掌握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结论女性流动人口生殖感染受到多因素影响,在制订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时,应注意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well the married reproductive women in China have the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Data & Methods The data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n population and re productive health in 1997" executed by State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FPC) were analyzed. Results It showed that the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of married reproductive women was poor in China. Only 5. 9% of women got full mark (4 points) in the survey and 42. 5% of them got zero. In this survey, married reproductive women got lower marks were those who were older, in rural area, with low education levels themselves and their husbands; with a non-Hah husband, later menarche onset and earlier marriage; who had never received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or courses for newly married. Conclusion Spreading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mong married reproductive women should be one of the central missions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in future. Th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those women we mentioned above. Regular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education for newly married people should be more effi cient. When the courses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re provided, both husband and wife should attend.  相似文献   

12.
In 1994, the ICPD reached the objectives in its action program, “All countries should take steps to meet the family-planning needs of their popul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should, in all cases by the year 2015, seek to provide universal access to a 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区属4个镇户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妇科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总患病率为73.79%。其中生殖系炎症(RTI)1943例,患病率为47.15%,常见性病为3.42%。结论 目前已婚育龄妇女,特别是农村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高,医学保健知识匮乏,思想保守,求医意识淡漠,规范治疗率低。在防治中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ast, Chinese school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providing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RH) education. Young people living in rural areas had even less chance to get SRH education than those in urban areas because of their communities’ more c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无锡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生殖道疾病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的基本情况,为社区进一步开展宣传妇女生殖道保健知识工作及预防妇科生殖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参加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的已婚育龄妇女980名,采用整群抽样法,按照体检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编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妇科生殖道疾病的KAP调查。结果:927名调查对象KAP评分为(41.20±9.49)分,优秀率为20.2%(187/927),其中,K分的及格率为89.9%(833/927),P分及格率为53.8%(499/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分是A分和P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K分越高,A分和P分也越高。文化程度是K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加强育龄妇女生殖道疾病的宣传力度和服务工作,提高广大育龄妇女对生殖道疾病的认识,并采取正确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可明显改善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状况及需求,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用统一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初婚年龄小于20岁者占调查总数14.51%,婚前新婚知识知晓率为4.85%,同意婚前性行为者占调查总数19.05%,72.75%的调查对象未做婚前检查,在未做婚检的1604例被调查者中,有83.42%的人因主管部门没有要求而未做检查。结论:流动人口早婚现象普遍,已婚妇女婚前新婚知识缺乏及婚检覆盖率低,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生殖保健服务,以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农村少数民族已婚育龄男性生殖健康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贵州省镇宁、三都、玉屏和务川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8个乡,随机问卷调查布依族、水族、仡佬族、侗族20—49岁农村已婚少数民族男性280名,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结果有效问卷267份,对避孕方法的了解以绝育为主,对性病传播途径正确掌握情况较差,生殖健康综合知识平均得分为16.96(5~27)。自报经诊断的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34.5%。近1年来的性生活频率为2.82±2.67次/周(0~20次/周),对性生活满意的占73.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民族、受教育程度、参加生殖健康培训和生殖健康知识来源是农村少数民族已婚育龄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少数民族已婚育龄男性生殖健康水平较低,各民族间不同的风俗观念影响着他们的生殖健康水平。需多方合作、采取少数民族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以增强少数民族男性生殖健康意识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