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现用的疫苗中除极少数是口服给药以外,绝大多数疫苗都是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皮内注射途径给药的。所以,杜绝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对保证接种疫苗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预防接种中存在的不安全注射问题及改正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科学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安全注射。方法:对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注射的具体做法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注射,提高了疫苗接种率、接种质量和疫苗的利用率。结论: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注射,是计划免疫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控制传染病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预防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且除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口服疫苗外,其余疫苗的免疫途径都是注射。  相似文献   

4.
安全注射就是使用疫苗或药物进行注射时,必须使用无菌的注射器进行操作,并对使用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乡级预防接种人员安全注射意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杜绝预防接种事故发生。于2005年3月在湖南省的桂阳县和岳阳县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项目试点工作,同时对2个县142名乡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知识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了有关安全注射基本知识的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注射疫苗后死亡原因及与疫苗的关系,为减少偶合症及安全的预防接种提供参考。方法:对注射疫苗后8 d内死亡的31例婴幼儿尸体解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9∶1,年龄最大2岁,最小为胎儿(32孕周);31例死亡病例均属于偶合症;其中21例系感染后无典型症状的情况下注射疫苗,加重潜在疾病引起死亡;10例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任何关联。结论:加强注射疫苗前的问诊及体检是预防偶合症发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尸体解剖明确死因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吴江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安全及预防接种安全工程相关评价情况,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安全工程。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苏州市吴江区21家预防接种门诊的117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评价结果。结果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安全相关项目认可度均超过了90%,对预防接种安全工程中各平台的实用性评价普遍较好,不同年龄和不同工作年限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安全的总体认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安全及预防接种安全工程相关评价情况较好,但预防接种安全工程的个性化应用等方面尚有改进空间,建议完善相应功能,推动安全工程全面实施,做到疫苗全程追溯,保证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7.
陈玉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41-642
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1],是国家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2]。预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国人民的健康,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因此,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对落实免疫规划,搞好卫生防疫,保护人民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疫苗质量控制和管理,开展技术培训和监测,建立正常的疫苗、注射器材供应渠道和扩大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免疫接种中实施安全注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莲 《广西医学》2001,23(6):1559-1560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深入 ,免疫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和使用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 ,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为安全注射下的定义为 :当疫苗或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材进行注射时称为安全注射〔1〕。当安全注射规程得不到遵守 ,注射是不安全的 ,受注射者、医务人员和当地居民都有受疾病传染的危险。近年来 ,我院为确保安全注射 ,加大了管理力度 ,建立了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 ,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注射规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实施安全注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预防接种是儿童少年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预防接种的管理者和工作者要做到“每一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环节。严格掌握预防接种对象:此为“安全注射”的首要关键。因此,当对受种者和其监护人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疫苗种类、免疫作用、适用对象、禁忌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当详细询问受种者健康状态(特别是有否接种禁忌症),必要时做相应健康检查,以此筛选出非适应接种对象,并纪录在案。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①必须“一人一针一管”:文献报道,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约接受5.5亿次预防接种,其中30%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分患有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小儿,在预防接种后易发生重症感染,如治疗不及时,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目前一般均强调对免疫缺陷患儿禁止预防接种注射。但是,对此也应做具体分析。疫苗通常分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活疫苗多是用病毒制备的,不但具有抗原性,而且在进入人体后能在细胞内复制、繁殖。因此,给有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患儿注射活疫苗,就可能引起严重感染,必须注意避免。死疫苗或由提纯抗原制备的疫苗,因为已经灭活,只是有抗原性,注射后不会在体内繁殖,一般不会造成感染。对重症免疫缺陷患儿,因其对抗原不能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是预防接种查漏补种的重要手段之一.2005年我国在《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及时上报给接种单位,完成补种工作.2019 年我国将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纳入到《疫苗管理法》中.  相似文献   

12.
在预防接种的几种疫苗中,白百破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的混和制剂)是出现反应较多的一种,且少数反应较强。现将我院145例儿童注射白百破疫苗后出现的反应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综合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预防接种保护儿童健康的同时。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偶合症的发生,是我们在提高疫苗接种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不同的接种反应和偶合症,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时还会影响社会安定。由于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多,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措施,保证接种安全。  相似文献   

14.
儿童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中心,疫苗接种给儿童开通了最便捷的绿色健康通道。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主要面对的是健康儿童,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免疫保护效果一直是计划免疫不可回避的问题,甚至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也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甚至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5.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安全注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安全注射可引起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危害。WHO公布,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儿童接受预防注射次数为5.5亿人次,其中30%的预防注射是不安全的。因此,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疾病巳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非常关注的。儿童接种疫苗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预防接种副反应和偶合某种疾病,严重者可致残、死亡,引起医疗纠纷、诉讼法律等、新闻媒体时有报道。因此,我们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挑战——安全问题,日益被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注意。什么叫预防接种安全注射、不安全接种的危害、不安全接种的影响因素、我院是如何实施安全接种的。  相似文献   

17.
安全注射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因素主要与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率、注射器材使用后处理及预防接种人民对安全注射的认识有关。应采取加强接种人员培训,普及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加强注射器材安全处理等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预防接种是对儿童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注射,使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以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对计划免疫程序内的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制度。我院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预防接种质量,降低了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使家长改变了健康消费观念,懂得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安全注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安全注射可引起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危害.WHO公布,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儿童接受预防注射次数为5.5亿人次,其中30%的预防注射是不安全的.因此,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昂贵,皮内给药一般地是肌内给药的十分之一,所以皮内法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经济上的费用。早期比较肌内和皮内血源性疫苗效应的研究提示,结果没有多大差别。通过酵母菌的重组疫苗在皮内应用,显示小剂量的重组疫苗的皮内接种比肌内给予较少产生免疫。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分析了1419例在累斯特郡健康局接受了乙肝预防接种的健康者的资料,在那里两种疫苗和两种接种途径都被应用。对乙肝病毒的皮内预防接种开始于1988年10月对累斯特郡健康局的健康人群,因为乙肝疫苗对老年人群是低效应,那些处于高危环境中的大于30岁的人接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