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用田螺玉米煎治疗黄汗症,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其法为:生田螺10粒,洗净连壳捣烂,与经露宿玉米棒1个炖30min,取汁饮服,连服3次。曾治李某,男,39岁,1989年4月11日初诊。患者偶因感冒,寒热并作,胸部满闷,汗多色黄,肢倦无力,头面浮肿,脉沉迟。肝功能正常,血胆红素升高。中医辨证属湿热留于营阴,蒸菀不化之“黄汗症”,宜清泄营中邪热,故予田螺玉米煎顿服,连服3次,黄汗消失而愈。按黄汗症即黄疸时流出的黄色汗液,多由于风、水、湿、热交蒸所致。田螺玉米煎中玉米具利尿利胆之功…  相似文献   

2.
黄汗是指汗出色黄而沾衣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其病因病机乃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得之。表虚营卫不和,湿热交蒸,故发热汗出色黄。黄汗应与黄疽之汗出色黄有所区别。黄汗之汗出色黄沾衣染衣,或兼手掌部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以黄疸为其主要特征,但近年来也发现有为数不少的无黄疸型的肝炎。《金匮》中很早就提出五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及黄汗)之名。在以后的中医文献里也曾有三十六黄之称。中医所称黄疸,其中很多是与肝炎病相类似的。中医历代论述黄疸病因均首重湿热。故自仲景以下无不以利小便为第一治疗法则。中医用利尿退黄,常包括利胆和通大便。如茵陈蒿汤,历代医家治黄疸多列为首选。十余年来,我在传染科病房接触并治疗了大量的肝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疸有五种,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大体上又可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瘁。”指的是阳黄,其实阴黄也不少见,如《寒论论》云:“伤寒汗已,身日为黄,以寒湿在里,不介。”汗多伤阳,以致寒湿内蕴,郁而发黄。黄为中央脾胃之本色,脾失健运,不能胜湿,湿邪如盦面相似,郁而发黄,因此,健脾胃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法则。颜老根据黄疸病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湿热郁于表分,黄疸伴有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5.
黄汗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涉及黄汗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水气病”,原文共有5条.内容涉及黄汗的主要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以及鉴别等,是后世有关黄汗病论治的主要依据.把黄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黄疸、风水等疾病进行区分,并把黄汗病分初期(表虚湿浸)、中期(湿郁伤阳)、晚期(久病入脉)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汗刍议     
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命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是水气病五种类证的一种,原文论述计有五条,对黄汗的病因、病理、辨证治则作了概要说明。此证现代临床虽然少见,但仍有探讨的必要,今依据原文结合病例探讨如下。一、病因病理原文第1条说:“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说明黄汗是水气病的一种,其病因是水湿之邪。水湿是怎样形成黄汗的呢?第28条说:“……汗出入水中浴,水  相似文献   

7.
"黄汗"为中医学独立存在疾病,为临床所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并非只有汗出色黄如柏汁才称作黄汗病,多数医家对于"黄汗"认识不明确,常与黄疸病相混淆,失去治疗"黄汗"最佳时期,转变他病。现对《金匮要略》关于"黄汗"原文进行梳理,阐述黄汗的脉证、病机、转归,以期扩大"黄汗"诊治范围,提供"黄汗"诊治思路,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某,男,45岁,1995年6月7日初诊。腰部汗出色黄4年余,每每染黄衣衫,而腋下汗腺发达部位却无黄汗出,询其病因,言其在南方时常汗出当风或入水而浴,久之而出现黄汗。予芪芍桂酒汤原方:黄芪18g,白芍12g,桂枝12g,米醋50ml。加水至300ml...  相似文献   

9.
刘荣先 《江西中医药》2005,36(10):30-30
桔、橙甘酸可口,性温.多食可引起胃肠不适、便溏等症.临床也偶见黄汗、黄掌、黄鼻,笔者辨证治愈二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汗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病因有阳虚、阴虚、太阳风伤卫、阳明热盛等。笔者用经方治疗各种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1黄汗李某,男,59岁,2011年3月25日初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色黄,动则尤甚,以上半身汗出明显,每日因汗出湿衣需换衣3~4次,衣服腋下衣领处均染为黄色,体检无  相似文献   

11.
萧焕明  罗国亮  池晓玲 《中医杂志》2012,53(23):1998-200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王富梅 《河北中医》2009,31(11):1720-1721
发黄即黄疸,黄疸一病主要由病症而定,表现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赤。《素问·平人气象论》谓:“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伤寒论》在很多条文中出现黄疸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13.
黄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且以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然而,黄疸在中医学中同时又是疾病概念,其病名及内涵在各个时代又有所不同。在秦汉至今,先后出现了黄疸、发黄、五疸、三十六黄、阳黄、阴黄、虚黄、阴阳黄、介黄等黄疸病名。  相似文献   

14.
黄汗病治验     
贾×,女,28岁,教师,1982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行刮宫术思想紧张,术中大汗淋漓,术后8日,下肢瘀肿,发热汗出口渴,食欲不振,汗出色黄,内染衬衣,用手巾擦手汗亦有黄染。但巩膜及尿不黄,脉沉细,苔白稍厚。即予芪芍桂酒汤与生化汤加减治之。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芍9克、桂枝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炙甘草6克,苦酒(米醋)30克为引。水煎服。 7月10日复诊,上方服用两剂,诸症减轻,黄汗色变浅淡,饮食增加。效不更方,继用上方两剂而愈。随访8年未再出现黄汗。按:《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以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此证虽不是汗出入水中浴,确与汗出有缘。由于术中大汗出,加之气血亏损,腠理不密,外邪乘袭肌表,郁而不发,故见黄汗,用芪芍桂酒汤意在扶表祛湿,调和营卫。又系术后,既有虚证又有瘀血,故增生化汤意在补血  相似文献   

15.
黄疸,古称"黄瘅".是一种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疾患.我们查阅了共146部中医古籍,从中收集了治疗黄疸方剂615张.建立了"历代黄疸(疫病)方剂数据库",并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疸,又称黄瘅,是对临床目黄、肤黄、尿黄一组症状的概括,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西医称为体征之一,根据病理机制分为3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中医则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病证,历代分类过于繁琐,《金匮要略》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  相似文献   

17.
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染衣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本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笔者基于经旨而灵活变通其法治疗本病,获取一得之见、现陈述于下望同道斧正。一、营卫失调、湿热内蕴郭××女27岁门诊号0108,1987年2月26号初诊。述四个月来经常汗出,内衣汗浸一周后即成黄色,似如黄色洗染,前医恐其为黄疸屡投清热利湿退黄之剂无功,屡查肝功能正常。刻下:身目不黄,恶风怕冷,头晕,纳少,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8.
储全根 《陕西中医》1989,10(6):260-261
<正> “黄汗”一词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和“中风历节病”篇,其中历节病篇中的黄汗乃指历节病所出现的肿胀关节处渗出的黄水,属历节病的伴发症状。作为独立病证的黄汗,则见于“水气病”篇。在此篇,仲景将黄汗与风、皮、正、石水并列作为五水之一,并专门论述了黄汗的成因、表现及辨治,笔者欲就该篇的黄汗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黄汗有错简黄汗属中医学以症状而命名的病证。其主要表现,仲景描述为“汗出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57-1860
通过验案介绍蒋健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黄汗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蒋健认为黄汗病机有营卫不和之"基本病机"与湿热交蒸之"关键病机"之分,后者为黄汗必备病机。黄汗患者多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下焦湿热表现,龙胆泻肝汤既能清泻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胆湿热,通过适当配伍,可以兼顾上、中、下三焦湿热,治疗黄汗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疸属血分病变浅析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100007)车念聪首都国际机场急救中心(100621)王燕华关键词黄疸,湿入血分,血分瘀血,祛湿活血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变。《金匾要略》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