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34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53例尸检病例的312块冠状动脉组织标本.光镜下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计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34-阳性内皮细胞微血管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CD34-阳性微血管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分别呈正相关(r=0.344, r=0.285, P<0.01),CD34-阳性微血管在早期和进展期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CD34-阳性微血管在正常胆固醇和高胆固醇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CD68-阳性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CD34-阳性微血管周围,CD34-阳性微血管和浸润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之间呈正相关(r=0.303, P<0.01).结论 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CD34-阳性微血管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CD68-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和高胆固醇血症促进粥样斑块内血管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68-阳性巨噬细胞的分布以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53例尸检病例的312块冠状动脉组织标本,光镜下诊断弥漫性内膜增厚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计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68-阳性巨噬细胞,用Scion图像软件系统检测和计算冠状动脉标本中管腔狭窄程度、脂质坏死核心和钙化基质面积.结果 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中, 40% (124/312)为弥漫性内膜增厚, 5% (16/312)为Ⅰ型, 10% (31/312)为Ⅱ型, 21% (66/312)为Ⅲ型, 4% (14/312)为Ⅳ型, 18% (55/312)为Ⅴ型和2% (6/312)为Ⅵ型.脂质坏死核心面积在高胆固醇组明显大于正常胆固醇组(P<0.05),而钙化基质面积在早期病变(Ⅰ~Ⅲ型)和进展期病变(Ⅳ~Ⅵ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CD68-阳性巨噬细胞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分别呈正相关(P<0.01),且不同病变类型、管腔狭窄程度之间以及正常胆固醇组与高胆固醇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68-阳性巨噬细胞随着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多,表明巨噬细胞浸润始终始发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量巨噬细胞主要在斑块肩部区浸润和脂质坏死核心的增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宽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5例及冠心病组8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均采血测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冠心病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并与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间以及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组(按Gemini积分分组)间均逐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与Gem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存在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升高,可能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8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 ,斑块的严重程度增加 ,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颈总动脉IMT与改良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复杂,初始原因为长期的血糖浓度升高,高血糖可通过短期反复的细胞内外信号通路活性及代谢的改变而导致内皮细胞的持久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显示,在高血糖致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机制中,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增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和各种机制的共同通路.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在糖尿病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何勤$海军青岛疗养院军以上干部疗养科!山东青岛266071 @宋文宣$青岛市立医院干部保健科!审校者~~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动脉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冠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利用血管内超声 (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自然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冠脉重构 ( coronary artery remodeling)的现象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在粥样病变的形成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 ,冠状动脉总的横截面积 ( CSA)增加以适应斑块的变化而不造成血管腔的任何减少 ,这一过程称之为冠状动脉的代偿性扩张。此现象最早由病理学家 Glagov等[1] 于1987年在尸体标本研究中首先发现 ,故也称之为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9例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4例,血压正常者35例)和39例非冠心病对照组(高血压11例,血压正常者28例)血清TGFα的水平。结果(1)血清TGFα水平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排除高血压因素后,血清TGFα水平在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0.05),而冠心病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GFα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及冠心病均可影响血清TGFα的水平,且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血清TGFα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但不能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与内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用53例尸检病例的312块冠状动脉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类型,用免疫组化和Scion图像软件系统,测定和计算冠状动脉标本中α-SMA阳性面积%.结果: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类型中, 5% (16/312)为Ⅰ型,10% (31/312) 为Ⅱ型,21% (66/312) 为Ⅲ型, 4% (14/312)为Ⅳ型, 18% (55/312) 为Ⅴ型和2% (6/312)为Ⅵ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α-SMA阳性面积%随着病变进展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分别呈负相关 (r=-0.494,P<0.01,r=-0.362,P<0.01).结论: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膜α-SMA阳性面积%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对有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治十分重视[1].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多因素、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往往同时累及多处血管.冠心病(CHD)是AS导致器官病变受损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有关颈AS与冠状AS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颈动脉超声检查正逐渐成为一种观察的无创性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与CD40信号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 ,在此基础上发生细胞成分的活化并介导血栓形成 ,是绝大多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白细胞分化抗原 40 (CD40 )信号通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炎症反应的调节 ,本文对CD40信号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血红素加氧酶(HO)是一种催化血红素氧化降解为等摩尔一氧化氮、胆绿素和自由铁的始发限速酶。可诱导HO-1在炎症过程中过表达,不仅通过氧化应激的抑制效果保护组织,还能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的血管新生来促进组织的修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由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和其他因素诱导的多因素氧化应激来促进,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是与一种血管新生有关的慢性炎症。探讨HO-1在伴有糖尿病的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方法选用53例尸检病例的312冠状动脉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伴有DM和非糖尿病(NDM)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HO-1表达。结果 HO-1大量地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巨噬细胞、冠状动脉和内膜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以及部分平滑肌细胞。HO-1表达程度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和狭窄程度的进展而增加,并且在DM组中的HO-1表达明显高于NDM组(P<0.01)。在DM组中高脂血症和吸烟者的HO-1表达更为增强。与NDM组相比较,DM组HO-1阳性细胞在有新生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分布更增强(P<0.01),并且明显分布在第Ⅳ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心脏协会分...  相似文献   

15.
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msclerosis,SCA)是一项基于无创检查的病理学诊断,多指采用电子束断层(EBT)等无创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外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在“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病变。因此,在具备生理意义前识别SCA,有望进行早期干预,并改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能够引起患者心肌梗死和心原性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目前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以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韵洪  张利华 《心脏杂志》2002,14(4):303-304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AS)程度的关系 ,探讨其血清浓度在预测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168名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按狭窄程度分为 A,B,C,D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 5 4名 ,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 Hcy水平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CAS各组 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 P<0 .0 1) ,且随着 CAS狭窄程度的加重 ,Hcy水平升高 (趋势检验 P<0 .0 1)。结论 :Hcy水平与 CAS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在预测冠心病的发作中 ,是一敏感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的持续性和免疫应答失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多种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而白介素(IL)-12家族作为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其家族成员包括IL-12、IL-23、IL-27、IL-35、IL-39和IL-Y,在冠心病的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主要阐述IL-12家族各细胞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现状,可能为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CD45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灶结构变化的关系,探讨CD45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中尸体检验及组织学检查确认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例的冠状动脉组织,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单纯As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并继发病变组(As并继发病变组),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的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5蛋白的表达分布及水平,分析CD45表达水平与粥样硬化病灶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冠状动脉斑块内纤维帽厚度变薄,病灶厚度、坏死灶厚度及血管腔面积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血管组织CD4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发生继发病变的冠状动脉病灶内CD4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CD45阳性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斑块肩部和底部的白细胞(棕黄色着色)。与对照组比较,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继发病变的血管组织CD4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As并继发病变组显著高于单纯As组(P0.05)。病灶内CD45表达水平与病灶结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CD45分子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反映病灶内的炎症反应程度,而病灶内炎症反应程度能影响病灶结构,从而导致斑块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