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科常见的畸形,发病率约为0.1%,我院每年收治的髋关节脱位患儿约200例左右,对于年龄大于2岁的患儿,通常采用各种切开复位的手术方案[1],术后患儿常出现不同时长的体温升高,有些患儿体温波动于39 ℃左右.为了解患儿术后体温的变化规律,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于我院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的髋脱位患儿的术后体温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erguson手术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Ferguson术后做好伤口渗血的观察和处理,皮肤护理,人类位石膏的护理以及家属的指导。结果 34例患儿无1例发生再脱位和压疮。1例发生造影剂过敏,1例发生石膏综合征,6例会阴部水肿,经治疗症状好转。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术后护理问题,同时采取积极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 在术前和术后,根据手术特点,对48例(6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髋关节康复指导。结果 经1-2.5年随访,48例患儿(63髋)的康复优良率达95%。结论 康复指导可促进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髋关节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在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上具有的优势.方法 运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106例116髋,均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或内收肌、髂腰肌切断加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加转子下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双侧髋脱位患儿均先做1侧,1年后再做另1侧,同时将第1次手术股骨内固定钢板取除.术后舒筋汤外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2~10年,平均随访6年.本组优67髋,良34髋,可10髋,差5髋,优良率87%.结论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适用于多个年龄段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患者,疗效肯定,在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配戴髋踝矫形器6~16周,38例患儿步态、活动度得到改善,无外八字步态及护理并发症发生。应用髋踝矫形器有利于DDH术后患儿髋关节的固定和护理,调整方便,利于髋臼发育,能有效预防外八字步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关节镜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行关节镜下闭合复位手术的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 20例患儿手术配合顺利,无褥疮、感染等与术中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未发生再脱位。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仍在治疗中。结论术前准备充分、熟练掌握关节镜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关节镜的手术配合要点及严格无菌操作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在我国发病率为1.1%~3.8%,即每年出生约5万左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儿童的健康成长[2].随着国内对新生儿DDH的筛查,Pavlik挽具治疗已成为6个月以下婴儿发育性髋脱位的首选方法[2].其治疗成功率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低,是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早期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而简便的方法[3].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患儿佩带挽具的依从性并不理想.本文对影响患儿佩带挽具的因素进行了调查,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挽具佩带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和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需手术治疗的患儿 ,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手术疗效评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也是病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我科近 2a手术治疗 5 4例 ( 65侧髋 )髋关节疾病患儿 ,在手术前后给予了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更好地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5 4例 ,65侧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3 0例 ,3 8侧髋 ,双侧 8例 ,年龄 2岁 9个月~ 13岁 7个月。手术均采用切开复位Salter或Chiari式骨盆截骨矫形及单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同…  相似文献   

9.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晓莉  董梅  李宝霞 《天津护理》2009,17(5):255-256
总结122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护理,针对小儿生理特点及疾病特征,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常规检查、皮肤准备 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石膏裤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饮食和便秘的护理及儿童疼痛和高热的护理,指导康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常见畸形,早期诊治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术后再脱位,需二次手术治疗。本文重点阐述DDH患儿术后再脱位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refers to a continuum of abnormalities in the immature hip that can range from subtle dysplasia to disloca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including breech presentation and family history, should heighten a physician's suspicion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iagnosis is made by physical examination. Palpable hip instability, unequal leg lengths, and asymmetric thigh skinfolds may be present in newborns with a hip dislocation, whereas gait abnormalities and limited hip abduction are more common in older children. The role of ultrasonography is controversial, but it generally is used to confirm diagnosis and assess hip development once treatment is initiated. Bracing i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six months. Surgery is an option for children in whom nonoperative treatment has failed and in children diagnosed after six months of age. It is important to diagnose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early to improve treatment results and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1997~2005年收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例32髋,均采用髂腰肌腱松解骨牵引后,分别行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改良Chiari内移截骨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结果:术后1~5年随访McKay评分:优23髋,良3髋,可4髋,差2髋,优良率81.25%。结论:骨盆髋臼周围截骨造盖术结合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安全有效,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取自体髂骨植入截骨间隙,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取髂骨植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对年龄1.5~3.0岁先天性完全性髋关节脱位36例患儿截骨后采用同种异体骨块移植治疗,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0~2.5年,未出现伤口渗液,疼痛,无排斥反应,无同种异体骨骨块移位及吸收病例。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疗效显示,优良38髋(90%),中3髋(7%),差1髋(3%)。表明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治疗中,选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盆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取自体髂骨植入截骨间隙,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取髂骨植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对年龄1.5~3.0岁先天性完全性髋关节脱位36例患儿截骨后采用同种异体骨块移植治疗,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0~2.5年,未出现伤口渗液,疼痛,无排斥反应,无同种异体骨骨块移位及吸收病例.影像学评价髋关节脱位疗效显示,优良38髋(90%),中3髋(7%),差1髋(3%).表明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截骨治疗中,选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规范化护理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日~2018年3月31日42例DDH手术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将2018年4月1日~2020年8月31日42例DDH手术患儿纳入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缩短DDH手术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助产士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600例新生儿常规行髋关节检查,共检出4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另收集15例在我院骨科治疗的学龄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周岁以上),比较其疗效、治疗费用及治疗周期.结果发现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确诊者可取得最佳疗效,而其治疗费用及周期却明显低于中晚期才发现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者.结论新生儿期是诊断和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黄金时间,只要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预后是理想的.病儿年龄越大,治疗越困难.故应对新生儿常规行简单易行的髋关节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髋关节异常患儿,必须发挥助产士在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凝血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46例,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及维持中分别给予七氟醚与丙泊酚,比较2组患儿在麻醉不同时间点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体温变化、手术前后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在麻醉不同时间点SBP、DBP、HR比较均无差异(P>0.05);丙泊酚组患儿在T1、T2、T3时的体温均显著低于七氟醚组(P<0.05),2组患儿在T0与T4时的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丙泊酚组患儿在手术前后各凝血指标[FIB(2.32±0.49)g·L-1、APTT(39.11±4.88)s、PT(13.11±2.28)s、TT(13.55±2.43)s]比较无差异(P>0.05),七氟醚组患儿术后各凝血指标[FIB(2.70±0.82)g·L-1、APTT(50.26±6.47)s、PT(20.26±3.52)s、TT(19.82±4.33)s]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丙泊酚组患儿麻醉室滞留时间时间[(53.45±6.83)min]、苏醒时间[(44.82±5.25)min]、拔管时间[(10.58±5.82)min]及住院时间[(13.15±2.27)d]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丙泊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维持较七氟醚更有利于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机体凝血功能,对促进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麻醉复苏、缩短康复时间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12年所完成2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及发生术后脱位的8例患者资料,总结脱位原因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221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发生术后脱位8例,均为后外侧人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脱位原因包括术前并存肌力减退疾病、术中假体安置不当、术后不适当的体位改变及护理、宣教不到位等。8例脱位患者中2例行再次手术翻修后治愈,6例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愈;7例随访1~5年,未再发生脱位。结论术前认真评估患者患髋软组织张力及合并疾病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假体及组件,术中清除可能引起关节撞击的组织,正确放置人工关节假体及组件,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患髋活动方式对预防术后关节脱位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