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以往沿用的神经外膜缝合法,因神经束每不能准确的对接,神经的恢复常不能得到完好的效果,一般恢复率为30—70%,近10多年来我国在显微外科的发展中,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随着显微外科的进展,正在改变着沿用的神经外膜缝合法,而采用束膜缝合,束间神经移植,有的还借助Sun-derland 神经束分布图以及生物电刺激等来更精确的进行运动与感觉束的束膜缝接,使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比过去缝合神经外膜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自1978年以来的两年中,对周围神经断裂的病例在显微放大下进行束膜缝合,计17例19条神经,效果较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兹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外周神经损伤126例150条,手术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束膜缝合、电缆式神经移植、神经松解术。结果术后6个月。3年随访,优良率81.3%。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无损伤技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能使神经束较准确的对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上肢周围神经离断伤治疗与康复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2002-2007年共收治上肢周围神经离断伤6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修复方法有外膜缝合、束外膜缝合,术后辅以康复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4年,神经不全断裂缝合6例8条神经均为优。神经完全断裂无缺损端端缝合58例82条,其中外膜缝合16例16条,优良率81.2%;束膜缝合23例26条,优良率78.2%;外膜加束膜缝合19例40条,优良率78.9%。结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通过显微吻合,术后高压氧、神经治疗仪、神经营养药物与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中影响疗效的各方面的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支神经损伤57例68条神经,采用神经端端外膜缝合,外膜加部分束膜缝合,束膜束组缝合,束膜缝合和移植,束膜松解。结果:术后经2月-10年随访,优良率83.8%。结论:神经断端准确对合和及早修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不同的神经,不同的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不同,应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过去采用缝合神经外膜的方法,效果不够满意。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国内外较多的采用神经束膜缝合的方法。我们用自制的脉冲神经测定器识别神经束膜,在手术显微镜下成功地施行了一例缝合手术,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中影响疗效的各方面的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57例68条神经,采用神经端端外膜缝合,外膜加部分束膜缝合、束膜束组缝合、束膜缝合和神经移植、束膜松解。结果:术后经2月~10年随访,优良率838%。结论:神经断端准确对合和及早修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不同的神经、不同的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不同,应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23例、52条神经,其中117条为全断神经修复后,优良率为78.6%,21条神经行松解术,优良率为82.5%。应用束膜缝合修复52条,优良率81.3%;用束间固定外膜缝合修复65条,优良率为80.0%,两者无明显的差异。认为束膜缝合法不能完全代替外膜缝合;而用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法,既可避免单纯外膜缝合对合不够准确、神经束对合欠佳的缺点,又可克服束膜缝合神经干内遗留线头较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评价外膜、束膜及外膜加束膜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从2006年2月~2010年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外膜、束膜及外膜加束膜等缝合法修复周围损伤神经152例,共168条神经,对有随访结果的80例共86条神经作总结。结果:经术后6月~4年的随访评定。优良率挠神经89.47%、尺神经79.41%、正中神经76%、绯总神经67%、坐骨神经50%、其中外膜、束膜、外膜加束膜缝合法的优良率分别是82.5%、88%、86%。总优良率为79.06%。经统计学处理不同缝合法疗效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不同修复时间: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各组间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个月和3~6个月内修复疗效明显优于其它2组。结论:临床资料表明、无张力无创伤的显微外科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中,有较大的优越性。但不同的缝合技术在本组中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应用传统对端外膜缝合在临床上目前仍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实用的方法,同时应争取早期修复、尤其6个月内神经吻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森 《海南医学》2005,16(8):97-98
目的分析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9例21条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的病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修复方法包括神经外膜缝合,神经外膜加束膜缝合,神经束膜缝合,神经移植,神经内减压松解。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效果按BMRC感觉、运动评定标准结合临床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7例,良2例,中1例,劣1例,优良率85.7%。结论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是提高周围神经开放性损伤优良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显微外科结合物理疗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56例上肢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结合物理康复,分析神经损伤的疗效与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端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外膜加束膜缝合及神经移植方法共修复356例,398条神经,术后配合物理治疗,随访8个月至4年。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99例,良90例,优良率81%。结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通过显微外科与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缝合方法与治疗效果有关。已有的材料分别表明束膜缝合优于外膜缝合、束膜缝合与外膜缝合无差异、外膜缝合优于束膜缝合、神经束膜周边缝合疗效较为满意等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放性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开放性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68例,其中66例急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外膜束膜直接缝合,2例因神经缺损取自体小腿腓肠神经移植分别予以修复,并把康复治疗理念贯穿应用于治疗全过程.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优良率86%.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和康复治疗的结合应用,是前臂和手部神经损伤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行外膜加束膜松解及外膜缝合或束间固定加外膜缝合,神经缺失>2.5 cm行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治疗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便携式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仪电刺激治疗.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87%,对照组为6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显微外科修复的基础上应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从1992年~2007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80例192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外膜缝合术、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和神经移植术.结果 经术后18~60个月随访,优良率80.4%.结论 神经断端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其疗效;不同神经、不同的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秦  蒋电明 《重庆医学》2007,36(10):975-977
长期以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率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吻合方法对提高恢复率至关重要,但疗效肯定且应用广泛的仍是端端吻合法,并已从外膜缝合发展到显微镜下的束膜缝合。随着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常规用丝线缝合修复断裂的神经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不论是外膜缝合,还是束间或束膜缝合,其功能恢复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从1992年~2007年,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80例192条神经,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外膜缝合术、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和神经移植术。结果经术后18~60个月随访,优良率80.4%。结论神经断端精确对合和及早修复可提高其疗效;不同神经、不同的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周围神经的修复后,已由传统的神经外膜缝接法,发展到神经束膜或神经束组膜缝合法。为了手术中能将运动束和感觉束尽可能准确的对位吻接,我们曾对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进行过干内结构的定位研究。据Sunderland和Seddon等临床分析报导,下肢腓总神经损伤率远高于上肢的正中神经等。为了提供下肢主要神经干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资料,我们对坐骨神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家兔周围神经侧侧缝合的神经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左侧前肢尺神经、正中神经为实验神经,切断尺神经并切除约2cm。A组尺神经断端以远1cm处将正中神经、尺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束膜切开,相对缝合外膜、束膜;B组先同法切开两神经外膜,不再切开神经束膜,仅将相邻神经束间结缔组织导向缝合再缝合外膜;C组将尺神经远断端与正中神经相邻面行端侧外膜缝合。术后1周行形态学、电生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各检测结果均显示术后12周各组神经缝合后神经均再生,且再生质量无显差异。结论: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能够再生,再生质量与神经端侧缝合相似。  相似文献   

19.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神经损伤患者63例,随访34例,优良率为65.8%.作者就前臂神经损伤病人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功能锻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一期修复损伤的神经,易于准确对位,缝接后张力小,创伤反应与愈合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功能恢复较好;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容易掌握的优点,神经束膜缝合方法的优越性主要集中在神经束对合的准确性上,两种修复神经损伤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我们体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无损伤的手术操作,修复神经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肌腱,术后早期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功能锻炼,有益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神经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唐世懋,马煜,袁晓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1972年Millesi[1]报道了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优越性,国内王成琪等[2,3]认为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