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70例)和非老年组(60岁,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情分级、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APACHEⅡ)、Ranson评分、淀粉酶含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病情分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首要病因,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老年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20例),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的12.79%(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提高,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源性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首要原因,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年龄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7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病人78例作比较。结果两组AP的病因情况比较,老年组占首位的为胆源性,其次为高脂血症,非老年组占首位的为酒精性,其次为胆源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老年组高达68.0%,非老年组为39.7%(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老年组24.0%,非老年组10.3%(P〈0.05)。两组治愈率、缓解率及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并发症多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杨俊生  王军 《华夏医学》2007,20(3):441-442
目的:对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及非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原发病因、脏器功能情况及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高血压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合并冠心病、心包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情况高于非老年组(P〈o.05)。结论: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失常、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5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96例。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65)和对照组(<60岁,n=331),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分级、发病原因、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和死亡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患者胆源性胰腺炎比例高于对照组。老年组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老年组患者的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开始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比例均劣于对照组。老年组患者出现腹痛和腹膜刺激征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出现黄疸、胸水和腹水等临床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老年组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老年组死亡及复发率较对照组高。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导致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更易复发,预后更差。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学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特点和顸后。方法:将1995年1月至2003年10月AMI合并cI的患者分为65岁以上组36例,65岁以下组17例,分析发生CI的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0%CI发生在14天内,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老年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AMI更易于发生CI,预后差,AMI两周内应该密切注意神经定位体征,早期防治C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用统计学χ2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3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0.0%),P〈0.01。老年组无痛性AMI、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或0.05)。结论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10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点,探讨其诊疗手段。 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55~85岁)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1例同期的非老年SAP患者(11~54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100例老年SAP患者共发病112次,发病原因以胆源性和高脂血症多见。SAP老年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Ranso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Balthazar评分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钙和血白蛋白降低以及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P〈0.05),肝、肾、脑等脏器功能受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SAP的病因主要是胆源性和高脂血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较多,如肺、胃肠、肝、肾、脑等脏器的损害和感染问题。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及分阶段辨证施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对病因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非手术治疗组30例与手术治疗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非手术治疗组30例患者和手术治疗组34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09±1.87、12.14±2.08,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20/30)和64.7%(22/34),病死率分别为23.3%(7/30)和20.6%(7/3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显示:并发症发生率(P〉0.05)和病死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无胆道梗阻和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未感染者以保守治疗为主;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结石嵌顿或胆道梗阻者和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感染者及爆发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无好转者以手术为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60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10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不典型症状和无症状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51.72%和9.26%、48.28%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危害大,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和无症状,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梗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特别注意,以今早发现并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PCI治疗的213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2例≥65岁为老年组,111例<65岁为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管造影指标、手术及预后指标。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中女性比例高,心功能差,多合并高血压,吸烟者比例高,TC、LDC-C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多血管病变比例高,钙化病变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即刻造影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住院时间较非老年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院内死亡7例(8.86%),非老年组院内死亡1例(0.90%),老年组院内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CI治疗老年急性STEMI的即刻造影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较高,说明老年急性STEMI患者实施PPCI治疗是可行的,随着院前延迟时间的缩短和介入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老年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模型,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月颅脑外伤患者2272例资料,其中老年组患者680例(年龄≥65岁),非老年组1592例(年龄<65岁)。将伤后第3个月格拉斯哥结局评分、住院天数、并发症次数作为终点指标,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两组间预后因素差异的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住院时间更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1)。老年组经过筛选,老年组患者的3个终点指标使用多层感知器模型,非老年组中格拉斯哥结局评分使用多层感知器模型,住院天数、并发症次数的预测采用C5.0决策树模型。急诊GCS、具体年龄对老年组患者的预后有更大的影响。结论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与年轻人所适用的机器学习模型不尽相同,老年人预后更差,年龄和急诊GCS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女性高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评价97例女性高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65岁)34例、非高龄组(〈65岁)63例。所有病例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治疗,依据两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高龄患者均成功采用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与非高龄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ERCP对于机体功能衰退的高龄患者具有可重复操作、微创、恢复快、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女性高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志海 《当代医学》2014,(34):33-3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3.1 VS 26.7±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 25%,85%VS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998-01/2005.12我科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31例,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活动状态ECOG评分均0~2分.老年组70例患者中位年龄68(65~84)岁,非老年组61例患者中位年龄53(25~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化疗方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年龄肝硬化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各种诱发因素和预防。比较≥岁老年人(A组)与小于60岁非老年人(B组)间MOF的诱发因素及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诱发MOF的主要因素,老年组为感染,非老年组为出血,且老年组MOF的因素不同,老年病发生,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孙羽  邱堃 《海南医学》2014,(16):2423-2425
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组)和同期10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组)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P组患者血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BP组,血、尿淀粉酶则明显低于ABP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迅速降低血脂是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分为急性胆源性和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及CT严重指数评分,探讨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相比,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好发于男性(P<0.05),且发病年龄低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糖水平高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血清学指标及CT影像学表现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结局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3例(84.13%)与10例(15.87%),特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清创手术率与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高脂血症患者与胆源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CTSI)、年龄、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以及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与病因、年龄、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局部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比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67例)和非老年患者(31例),分析其病因、病情发展、预后,探讨影响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老年组患者中伴有慢性基础病的总比例高达98.5%,并发症中伴有严重感染的比例为73.1%。老年组患者预后明显比非老年组差,肾功能恢复率为9.0%,病死率为73.1%。结论: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急性肾损伤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和严重感染,治疗中病情恢复缓慢,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97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53例,在发病72 h内接受手术,对照组有患者44例,在发病72 h后接受手术,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住院总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宜早期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可以使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