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371例患者均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71例患者中,得到回访323例,其中优283例,良33例,差7例,总优良率97.8%。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配合肢体的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达到消肿作用,减少患者痛苦,并通过肌肉的舒缩活动对骨折断端一个轴向地加压,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疗效确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位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位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位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位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最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2016,(18):3044-304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 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运用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国内外医家在小夹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改进型小夹板不断出现,并且趋向专业化、系统化,如从宏观向微观、从粗材料向高科技含量材料等方向的发展,为小夹板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现代研究认为,夹板外固定符合动静结合的理念,其产生的微动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临床研究显示,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运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佛山中医院三水医院骨科治疗的98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骨密度、掌倾角、尺偏角、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分别为(-2.588±0.089)与(-2.562±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为(-2.601±0.0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8±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分别为(4.63±1.42)°、(4.56±1.50)°,尺偏角分别为(15.21±2.83)°、(15.48±2.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分别为(7.99±1.44)°、(7.92±1.48)°,尺偏角分别为(19.29±2.88)°、(19.24±2.91)°,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3±1.7)d、(3.3±0.9)d、(34.1±8.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8±2.1)d、(4.9±0.8)d、(45.1±9.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能够更快的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恢复时间,且对骨密度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外用肿痛神效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门诊收治的2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外敷肿痛神效散。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优良率92.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外用肿痛神效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6%,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2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6例.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试验组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低于试验组的90.48%,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疼痛评分、肿胀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恢复较好,患者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64例患者对比观察,其治疗方法均为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对位情况、疼痛周期、手背消肿时间、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164例患者在采用手法复位外加小夹板固定后,其骨折部位对位情况良好,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在复位后得到改善,其手背消肿时间为3-15天,平均周期5.8±2.1天,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4-9天,平均时间为5.9±1.8天,其骨折愈合时间为32-65天,平均36.7±7.2天。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手法复位并外加小夹板固定的模式具有操作简便、临床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竖飞 《吉林医学》2015,(10):1963-196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3.7±3.5)个月,总优良率为95.68%,局部自觉疼痛缓解时间3~9 d,平均(6.3±1.8)d;手背肿胀消退时间4~15 d,平均(5.8±1.9)d;骨折愈合时间28~63 d,平均(34.8±9.2)d。治疗后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度数均较复位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效确切、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就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从症状表现、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2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桡骨远端骨折以手腕肿胀、压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观察组治疗前,手腕肿胀25例、压痛18例、畸形20例、活动受限22例;治疗后,手腕肿胀1例、压痛2例、活动受限1例,无畸形;对照组治疗前,手腕肿胀25例、压痛20例、畸形19例、活动受限24例;治疗后,手腕肿胀3例、压痛3例、畸形0例、活动受限6例。从治愈时间对比,对照组治愈时间(60.5±12.5)d,观察组为(48.5±9.5)d;从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术后仅1例疼痛,对照组3例疼痛,3例切口感染;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优越,短时间内可促进骨折康复,减小患者承受的病痛。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因患者个体因素及医生技术因素的影响,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别较大。黄枫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该类骨折的临床特点、复位、固定、辨证用药及功能锻炼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提出无痛复位及三柱复位法。其经验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疗效,从而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寻求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 我院自2008年12月-2011年6月共收治1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辅以功能锻炼.结果 按照Sarmiento腕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45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姚隽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74-175
目的观察使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总结该治疗方法的经验。方法追踪观察骨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的27例患者的疗效,记录各项数据,采用GW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27例患者病情改善,复位效果良好,治疗前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度数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安伟 《求医问药》2014,(3X):72-72
目的:探讨分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进行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0~19个月的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全部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有69例患者评分为优,有47例患者评分为良,有12例患者评分为可。功能优良率为91%。结论: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好,花费低,且操作简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19.
何世平  杨中俊 《中外医疗》2012,31(25):69+71-69,71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配合前臂旋转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89例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配合前臂旋转石膏固定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好转率100%。功能恢复优72例,占80.9%,良16例,占18.0%。可1例,占1.1%。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配合前臂旋转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方法,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跌打外敷方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82例。治疗组经手法复位后外敷跌打外敷方药膏并予小夹板外固定,每3天换1次药膏;对照组复位后直接予小夹板外固定,不使用任何药物。在治疗后的第3、5、7周,两组患者均予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观察桡骨骨折的愈合程度,并于6个月后评估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1%和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跌打外敷方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