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鼻胶囊对急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的药理作用.[方法]建立多种实验性动物炎症模型,观察通鼻胶囊对各种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通鼻胶囊可抑制大鼠足烫伤的肿胀,降低炎性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的含量,减轻豚鼠免疫性炎症的症状.[结论]通鼻胶囊具有对抗急性及免疫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通鼻胶囊对急性炎症的药理作用 ,同时观察其急性毒性 .[方法 ]建立多种实验性急性炎症的动物模型 .[结果 ]通鼻胶囊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甲苯和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 ;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用持续时间达 6h以上 ;小鼠对通鼻胶囊的最大耐受量达成人用量的 16 2倍 .[结论 ]通鼻胶囊对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毒性小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脾脏组织中的STAT6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建立AR大鼠模型,通过对造模的大鼠灌服辛芷鼻敏胶囊(2.3 g·kg-1·d-1)及与同类药物鼻炎康(1.8 g·kg-1·d-1)对照,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量(0.162±0.005)明显低于模型组(0.191±0.006)及对照组(0.17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微抓鼻动作、喷嚏;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腺体增生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 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降低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改善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4.
“鼻炎清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药效实验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索鼻炎清胶囊 (中药复方制剂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方法 :以卵白蛋白致敏大鼠制做 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 5组 :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药物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进行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过敏收缩试验 (Schultz- Dale反应 )、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鼻粘膜光镜组织学检查。 结果 :鼻炎清胶囊实验大剂量组动物在 2个抗血清稀释度上均能明显抑制蓝斑生成 ;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大剂量组抑制鼻粘膜内嗜酸性细胞及嗜中性细胞浸润 ,其程度显著优于模型对照组 (P <0 .0 1) ;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鼻炎清胶囊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减少鼻粘膜嗜酸细胞及炎细胞渗出 ,明显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 ,显示对 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和肺组织中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3(CC-Chemokine receptor3,CCR3)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上下呼吸道的作用机制.为辛芷鼻敏胶囊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40 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辛芷鼻敏胶囊)、对照组(鼻炎康)和模型组 (n=10),原位杂交法检测鼻黏膜和肺组织中CCR3mRNA表达.结果 大鼠鼻黏膜及肺组织CCR3 mRNA在模型组呈阳性表达,在空白组呈弱阳性表达,模型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鼻黏膜和肺组织CCR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1);实验组鼻黏膜和肺组织CCR3mRNA的表达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下调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黏膜和肺组织CCR3mRNA的表达,提示其可能是通过影响CCR3mRNA的表达来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珍珠梅提取物对S_(180)荷瘤小鼠肿瘤增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珍珠梅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增长抑制作用.[方法]取60只小鼠制作S180荷瘤模型,观察给予珍珠梅提取物后小鼠S180荷瘤的增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变化;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率.[结果]珍珠梅提取物对小鼠S180荷瘤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VEGFmRNA在珍珠梅提取物大、中剂量组及环磷酰胺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珍珠酶提取物改善S180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下调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抑制肿瘤增长.  相似文献   

7.
鼻炎喷雾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体内、外抑菌试验和动物抗炎试验,豚鼠鼻超敏反应试验,表明鼻炎喷雾剂具有抑制、消炎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豚鼠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血清IgE水平,提示该药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用卵清蛋白建立AR大鼠模型,通过对造模的大鼠灌服辛芷鼻敏胶囊及与同类药物对照,用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NO水平,HE染色,高倍镜下观察EO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NO水平为(29.11±2.63) μ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57.28±3.10) μmol/L]及阳性对照组[(45.79±6.47) μmol/L] (P<0.05).实验组大鼠的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鼻黏膜上皮下偶见EOS.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通过减少血清NO水平,改善鼻黏膜EOS浸润,从而改善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克鼻敏对过敏性鼻炎豚鼠鼻粘膜和血组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4-二异氰酸甲苯酯致敏豚鼠符合鼻变态反应,出现典型的鼻痒、喷嚏、流涕症状。实验表明:克鼻敏可减少鼻局部症状的积分值(P〈0.001),并优于立复汀对照组。结果还显示克鼻敏对致敏豚鼠鼻粘膜肥大的高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5)。同时亦降低血中含量,说明其作用是通过降低变压原对肥大细胞的刺激,减少组胺释放,从而有效地控制变应性鼻炎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鼻中隔划痕联合鼻喷激素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鼻中隔射频划痕术及鼻喷激素治疗,对照组只行鼻喷激素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鼻喷激素及射频鼻中隔划痕合并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STAT6)的组织学表达,探讨Eotaxin、STAT6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变应性鼻炎模型组(n=12),以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Eotaxin、STAT6在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豚鼠和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均有Eotaxin、STAT6的表达,显微镜下见Eotaxin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浆液腺及黏液腺细胞胞质内, STAT6阳性信号主要位于上皮下区的浸润细胞的胞质中;它们在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正常豚鼠鼻黏膜中存在Eotaxin、STAT6,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STAT6的表达显著增加,提示Eotaxin、STAT6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是导致变应性鼻炎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测定,从细胞水平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并期望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指标是一种客观手段。方法:健康豚鼠随机分组后,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刀豆球蛋白A(ConA)作刺激物,应用荧光测定法,比较豚鼠实验组和正常组之间嗜碱粒细胞释放的能力。结果:在3种浓度ConA的刺激诱导下,变应性鼻炎组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胺释放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浸润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豚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模型组)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干预组)(n=10)。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及双侧鼻腔局部激发建造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干预组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同期用生理盐水喷鼻处理。豚鼠鼻中隔黏膜予以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SP免疫组化分析,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鼻中隔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光密度半定量分析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学评分满足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糖皮质差异激素喷鼻治疗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和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有缓解AR症状,并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浸润程度,减轻组织炎性反应,可能是与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S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对变应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鼻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SPF级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鼻炎康组(0.41 g/kg),氯雷他定组(0.91 mg/kg),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高剂量组(3.04 g/kg)、中剂量组(1.52 g/kg)、低剂量组(0.76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豚鼠以10%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橄榄油溶液双侧鼻孔滴鼻(每侧5μL),每日1次,连续7 d。模型成功后,给药14 d,TDI改为隔日滴鼻1次。观察各组行为学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g E、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豚鼠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豚鼠血清Ig E、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中、高剂量组明显减轻鼻黏膜EOS浸润,与模型组比较P0.01或P0.05。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高剂量组黏膜上皮完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温润辛金培本中药复方可改善AR豚鼠行为学,降低豚鼠血清Ig E、IL-6水平,减轻鼻黏膜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蟑螂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用蟑螂作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A,B,C3组,A,B组为实验组,每只豚鼠分别用100mg和50mg蟑螂变应原腹腔注射致敏,于实验的第10,14日加强致敏,方法剂量与第1日同.于21日,鼻腔滴入变应原激发,1次/d,连续5d;C组作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行同样操作.末次激发后观察各组豚鼠行为学差异,后行鼻腔分泌物涂片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5分),病理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血管扩张,固有层内可见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且与对照组相比,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1),而实验高低剂量组之间,鼻黏膜组织及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计数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用蟑螂作为变应原能成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可以更有效诱导鼻腔变态反应性炎症,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及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健康豚鼠42只,随机分为致敏组(n=32)和对照组(n=10).致敏组经腹腔、四肢皮下注射豚草花粉变应原免疫4周后,鼻腔滴入豚草花粉变应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结果致敏组28只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体征(评分》5分),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鼻粘膜水肿、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P《0.001).本实验建立的豚草花粉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过敏性鼻炎,特别是豚草花粉变应原所致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及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豚鼠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蛔虫变应原致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为致敏组(n=20)和对照组(n=10)。致敏组经腹腔、四肢皮下注射蛔虫变应原免疫4周后,鼻腔雾化吸入蛔虫变应原;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变应原。结果致敏组18只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等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评分〉5分),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以及鼻粘膜水肿、粘膜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9.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2和IL-4 mRNA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研制开发的中药新药辛芷鼻敏胶囊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脾脏IL-2mRNAI、L-4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2mRNA表达下调,IL-4mRN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IL-2mRNA表达上调,IL-4mRNA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IL-2mRNA表达上调(P<0.05),但IL-4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能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IL-4mRNA表达,上调IL-2mRNA的表达,调节Th1和Th2平衡,从而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