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376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作者认为,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日给予泼尼松15 mg/d,是预防吉赫氏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毒的临床特点,提高梅毒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6例梅毒患者男女之比为1.29:1,年龄以21~40岁最多,老年病例有所上升;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以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为主,分别占42.0%和45.5%,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少见,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和血清学治愈率100%。结论梅毒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伴发,对各种STD患者行血清学检查RPR、TPPA是发现梅毒的重要途径;胎传梅毒和三期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治疗开始前第1~3天给F强的松15mg/d,是预防吉海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黄褐斑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8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描述的临床资料来分析,发现光线、情绪、内分泌、家族史等是与黄褐斑发病较相关的因素。结论此次调查与以往黄褐斑危险因素调查的结论较一致,但发生率与以往调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急诊患者肝胆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急诊患者发生肝胆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6例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中T2DM患者中肝胆疾病的发病率为45.7%。发生肝胆疾病与无肝胆疾病者之间除了性别比例和吸烟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和0.287)外,年龄、糖尿病病史、饮食控制、饮酒、BMI、FPG、TC、TG、HDL—C、LDL—C、GHbA1c、合并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治疗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有BMI、LDL-C、GHbA1c和合并冠心病(P〈0.05);保护性因素有糖尿病腐程和合并脑血管病(P〈0.05)。胆囊炎危险因素有TC、LDL—C和GHbA1c(P〈0.05);保护性因素有年龄和HDL—C(P〈0.05)。胆石病危险因素有TG和TC(P〈0.05);保护性因素为年龄(P〈0.05)。肝功能损害危险因素有重度饮酒、TC、GHbA1c和冠心病(P〈0.05);保护性因素有年龄和HDL—C(P〈0、05)。结论在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稳定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控制体重、中青年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对防治T2MD肝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丹毒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性疾病,通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经典的丹毒常表现为肿胀性红斑,境界清楚,疼痛明显,可伴有发热,常由皮肤裂隙、外伤及足癣等诱发。不伴有并发症的丹毒对抗生素治疗效果理想,但临床上常遇到复杂难治型丹毒患者,这类患者可表现为水疱、大疱、出血、瘀斑、糜烂、溃疡及局部脓肿等[1],这类患者住院时间长,对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了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诊断为子宫脱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子宫脱垂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主要的手术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120例子宫脱垂的患者中,子宫脱垂Ⅰ度有23例(19.2%),Ⅱ度有61例(50.8%),Ⅲ度有36例(30.0%),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越大、阴道分娩次数越多、绝经及子宫脱垂病史等均会影响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而对于子宫脱垂或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有曼氏手术、经阴道子宫全切术+阴道壁修补术、部分宫颈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等方式。结论: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患者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应该根据影响子宫脱垂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逐情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酒渣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40例酒渣鼻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表,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XP和Stata7.0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50岁者共148例(61.67%),女144例(60.00%),Ⅱ期患者占81.25%;危险因素前3位依次是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56.25%),胃肠道疾病史(40.74%),饮酒史(37.50%);33.75%的酒渣鼻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结论 酒渣鼻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或诱发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酒渣鼻发病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并肿瘤的皮肌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结果:患者年龄58~72岁,男:女=1.5:1,5例有典型皮损,3例出现异色病样改变,4例有明显的呛咳及吞咽困难,4例有肺间质的改变,皮肌炎多出现在肿瘤发生之前,手术治疗后皮肌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完全消失。结论:皮肌炎合并肿瘤与患者年龄,典型皮损,吞咽困难有一定相关性,与血清肌酶升高无明显关系,应积极查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5—2012年,76例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结果 发病前3位的年龄是70 ~ 79岁、30 ~ 39岁、60 ~ 69岁。59.21%患者出现并发症,44.74%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是否出现并发症显著相关;年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无基础病与是否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显著相关。结论 播散性带状疱疹并发症发生率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足癣并发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探讨手癣和足癣的联系。方法在某皮肤病专科医院真菌检验室收集0.5年内所有同时诊断患有手癣和足癣的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离不同部位致病菌并鉴定到菌种。结果236例患者中88.4%具有手足搔抓习惯,78.0%的患者搔抓手与发病手相符合,手足接触习惯可能与足癣发病相关(χ2=65.451,P=0.000)。94%以上的患者不同部位致病菌为同一菌种。结论手足癣患者中,搔抓习惯导致不同部位问菌株的传播。无论是“两足一手”还是“两足两手”都是致病菌在手部和足部间相互传染的结果,是皮肤癣菌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系统内-中膜厚度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155例患者分为脑梗死患者(n=74),非脑梗死患者(n=81).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颈动脉系统内-中膜厚度,同时检查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纤维蛋白原(Fbg).空腹血糖(FPG),年龄、血压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数字模型分析,观察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说明上述因素之间以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显示,在L斑块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收缩压、FBG、L-CCA、L-BIF、L-ICA、R-CCA、R-BIF、R-ICA与脑梗死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R斑块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舒张压、L-CCA、L-BIF、L-ICA、R-BIF、R-I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提示上述因素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L-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L-BIF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的显著性(P〈0.05),在R-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多因素分析中,R-CCA、R-BIF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的显著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8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精液分析等,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结果:178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以附睾梗阻最为常见,共141例(79.2%),其中单纯双侧附睾管梗阻89例(50%);双侧输精管梗阻21例(11.8%);射精管梗阻16例(8.9%)。在5个常见危险因素中,有长期吸烟史者45例,与其他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输精管梗阻的患者中既往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史者明显多于其它类型的梗阻(P0.05)。精液量与精液pH值的比较中,射精管梗阻患者较其它各组均低(P0.05)。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中附睾梗阻最为常见;长期大量吸烟可能是梗阻性无精子症危险因素之一;精液量及精液pH值可作为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恰当的治疗方法,为提高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成功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择武警总医院本院急诊科2011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内科昏迷患者,男31例,女23例,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成功5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肾衰竭、颅内感染等.治疗前后根据格拉斯哥评分法(GCS)对患者昏迷状况进行评价,治疗后54例患者浅昏迷28例,中度昏迷18例,深昏迷8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应首先进行及时的治疗,防止发生脑部或者重要脏器持续性受损,并通过全面的检查、询问病史明确发病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避免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11例CAP患者,男68例,女43例,(78.1±7.9)(65~98)岁,病死率的风险因素。结果病死率为25.2%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合并基础疾病的数量、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意识改变、血白蛋白〈3.0g/dl、血D-二聚体升高、入住ICU、休克、肾功能衰竭、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较高均为影响病死率的风险因素,而卧床、休克、APACHEⅡ评分较高为其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人CAP的病死率较高,影响老年人CAP病死率的风险因素甚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肌电生理变化及蝙蝠葛碱对其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离体Lange-ndoeff心脏模型,观察房压增加前后心肌有效不应期(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和房颤阈(VFT)的变化,测定各组心房肌Na 、K 和Ca2 水平,并比较蝙蝠葛碱和维拉帕米对上述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房压上升(20cmH2O)引起ERP和MAPD90缩短,AFT下降,蝙蝠葛碱可有效抑制上述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心房肌Na 、K 和Ca2 水平均有下降(P<0.01);而维拉帕米对此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蝙蝠葛碱作为牵张激活性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电流而消除超负荷时机电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学构成比,指导临床医师对昏迷患者的合理检查、准确诊断及快速治疗。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58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1例,女227例,对患者的病因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558例患者昏迷病因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77例(49.64%)、急性中毒104例(18.64%)、心血管疾病67例(12.01%)、内分泌疾病48例(8.50%)、各类休克38例(6.81%)、其他(原因不明)19例(3.41%)、溺水及异物窒息5例(0.90%)。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在及时救治稳定生命体征的同时,必须详细询问知情者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提升昏迷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32 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复兴医院急诊科5年中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病因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132例院内CPR患者(男9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59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29.55%)。CPR的成功与年龄、既往病史、复苏开始时间和早期电除颤有明显关系。结论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是急诊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年龄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合并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停止的高危因素,CPR开始时间和早期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并为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及相应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名患者,实施相应组别手术的医护人员分为医护人员对照组和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流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分别进行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职业防护措施,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危险因素和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检查到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对照组有2例在应该粘贴相关标识处未标明或标识不清、3例防护意识不到位,3例防护制度不健全,3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全程中,无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有2例医护手术人员沾染羊水、3例出现手套破损,3例出现沾染体液、3例出现锐器划伤,3例出现感染。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锐器划伤,沾染孕产妇的分泌物、羊水、血液等,做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加强职业防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妇女输卵管结扎前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0例实施输卵管结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发生生殖道感染妇女的数量,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文参与研究的1500例妇女中,在输卵管结扎术前发生生殖道感染的患者182例,感染率为12.1%。对其可能危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确定:妇女的年龄30岁、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有流产史、不实施避孕措施、不了解生殖道相关健康知识是造成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妇女输卵管结扎前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流产次数、生殖道相关健康知识、避孕措施的实施等都可能对结扎手术的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