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EH组)8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DM组)78例;根据24h动态脉压(24hPP)水平将EH+DM患者分为:24hPP<60mmHg组(40例)和24hPP≥60mmHg组(38例);根据24h脉压指数(PPI)将EH+DM患者分为PPI<0.5组(36例)和PPI≥0.5组(42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24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各组指标,分析PP、PPI与MAU,尿β2-MG之间的关系。结果 EH+DM组24hPP、PPI、MAU,尿β2-MG明显高于EH组(P<0.05);24hPP≥60mmHg组MAU、β2-MG水平明显高于24hPP<60mmHg组(P<0.05);PPI≥0.5组MAU,尿β2-MG水平明显高于PPI<0.5组(P<0.05);PP、PPI与MAU、尿β2-MG成正相关。结论 PP、PPI是预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6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检查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的脉压、脉压指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27±17.55)mmHg、(0.46±0.07)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60±17.75)mm№、(0.45±0.07)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10.62)mmHg、(0.40±0.06)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1).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70~79mmHg,分别占28.09%和23.53%,对照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50~59mmHg,占33.6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I最大的分布范围在0.40~0.49之间,分别占51.06%和58.82%,对照组PPI最大分布区在<0.45,占52.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02%和62.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者的PP、PPI亦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PP、PPI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PPI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的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黄利军  段蕴  王雪胜 《安徽医学》2011,32(6):749-751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血压异常下降的杓类型和脉压指数对靶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动态血压监测158例,以夜间收缩压下降不同幅度分为极度杓型(ED)、杓型(D)、非杓型(ND)和逆杓型(RD)4组;以24 h平均脉压计算脉压指数(PPI),并以脉压指数≥0.40为基数。结果 4组杓类型中ED 4例,D 42例,ND 77例,RD 35例;4组脑损伤发生率依次为ED〉RD〉ND〉D;心肌肥厚和冠心病的发生率RD较他组高。PPI≥0.40者77例TOD远较〈0.39值81例者高(P〈0.01),RD组PPI≥0.40者24例,TOD20例,发生率91.67%。结论 ABPM RD患者PPI≥0.40是TO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初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Tei指数分为Tei≥0.40组43例和Tei<0.40组57例;对2组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Tei≥0.40组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SBP),24 h、日间平均舒张压(DBP),24 h、日间、夜间SBP负荷,24 h、日间、夜间DBP负荷均高于Tei<0.40组(P < 0.05~P < 0.01),而2组平均诊室SBP和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水平可能与心脏整体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基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以及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分析不同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SSD、nSSD、24 h SS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dSSD、nSSD、24 h SSD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与急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标准差升高会增加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代容  何泉 《重庆医学》2013,(4):391-392,39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9~2011年该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采用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量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PPI、PP、SBP、DBP、平均血压(MB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发现有冠心病者220例(66.3%),而非冠心病者112例(33.7%)。0.40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4-97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定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CIS)为研究组,单纯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高血压病程的差异,分析24h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与CIS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SSD、dSSD、n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DSD、dDSD、nDSD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尤其是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变异性越大,CIS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兰迪)治疗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对心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采取医院内固定医生测量血压,14例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予以口服兰迪(2.5~10.0)mg/d,疗程8周。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有明显下降,平均降幅分别为30.7mmHg(1mmHg=0.133kPa)、21.7mmHg、12.8次/min,服药8周后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高血压患者中,显效14例(50.0%),有效12例(42.9%),无效2例(7.1%),兰迪降血压的总有效率达92.9%。治疗4周后,收缩压为(121±11)mmHg,舒张压为(78±6)mmHg,白昼及夜间血压大多控制在130/90mmHg以下,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兰迪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服用方便的药物,每天服药1次能有效控制24h血压及清晨高峰期血压,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特别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9.
蒋玲 《中外医疗》2009,28(14):3-4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变化特征及急性脑卒中志者血压影响因素。方法41例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患者。记录患者住院病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血压≥140/90mmHg为病室血压升高124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日间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室血压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病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病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里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土压表现为夜间血压升高,24h平均血压在发病后4~5d明显升高,6~7d降低。结论急性脑卒中病室血压升高与高土压病支有关,怠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根据24 h血压动态脉压检测结果分为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35)和24 h动态脉压<60 mmHg组(n=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661例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84例)和非冠心病组(477例),对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冠心病的混杂因素如年龄、心率、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逐步筛选变量分析脉压差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关系,脉压差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4.20倍.舒张压与冠心病呈负相关,舒张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减少1.07倍.收缩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51倍.年龄每增加10岁, 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04倍.其他混杂因素如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心率、体重指数等与冠心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差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随着舒张压的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应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上不仅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而且要综合干预,注意监测脉压差,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入院7d内(第1、3、7d)血压动态变化规律,血压与卒中7d预后的关系,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及脑血流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ICU急性脑卒中患者41例,利用心电监护仪观测急性脑卒中动态血压变化及预后关系。结果:①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首次血压增高者约占87.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并且存在自发性下降趋势,在无特殊降压措施的情况下与第24h相比,第72h、第7d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②出血性卒中组急性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组。③缺血性卒中者入院时收缩压与7d预后呈U型,舒张压与7d预后呈L型,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收缩压与7d预后呈U型,舒张压与7d预后呈J型。结论:①脑卒中急性期多伴有血压明显升高,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有自发性下降的倾向及趋势,出血性卒中组血压要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②脑卒中急性期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③脑出血可将血压控制在160/90100mmHg,而脑梗死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而脑梗死将血压控制在(160180)/(90180)/(90100)mmHg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血压波动对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静脉 rtPA 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测量静脉溶栓前血压,开始溶栓治疗后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24h 内的血压,溶栓24h 内复查 CT 或 MRI 评估出血转化。结果:HI 型出血患者的基线 SBP、SBPmean、SBPmax 均较无出血患者低;PH 型出血患者的 SBPsd、SBPsv、SBPsvmaxrise、基线 DBP、DBPmean 均较无出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 型出血患者溶栓后 SBPmean0-6、SBPmean6-12均较无出血患者低;PH 型出血患者溶栓后 SBPsv0-6、DBPmean0-6、DBPmean6-12均较无出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收缩压变异度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 PH 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仅静脉溶栓后0~12小时内的血压波动水平与出血转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 ,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 0 5 ) ;冠心病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或脑卒中组 (P <0 . 0 1) ;脑卒中组的平均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的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P <0 .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0 . 0 5 ,P<0 . 0 1)。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h内血压变化与其早期病死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早期病死率(1个月)及病死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3年来第一次确诊急性脑卒中患者46,监测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随访1个月。结果: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与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成"U"关系。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有一个最佳血压:缺血性为121~140/81~90 mmHg,出血性为141~160/91~100 mmHg,大于或小于该血压病死率均增高(P<0.05~P<0.01)。发病24 h内收缩压低于等于"U"形线低点的患者最常见的病死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高于"U"形线低点的则是严重脑损伤。结论: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过低或过高均与早期病死率增加有关,血压低者高病死率与心脏疾病有关;血压高者高病死率与脑水肿致严重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单牙种植术中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2016年收治的640例单牙种植术病例进行队列研究,分析种植术中血压和心率波动与患者特征(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即刻种植、翻瓣、植骨)共5种暴露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单牙种植术中,收缩压的平均波动幅度为9.47%±6.45%(最大值46.04%),舒张压的平均波动幅度为12.18%±9.39%(最大值88.00%),心率的平均波动幅度为 10.59%±7.68%(最大值49.12%)。年龄和植骨手术对血压波动幅度的影响、性别和即刻种植手术对心率波动幅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压异常升高的发生率为4.69%,其中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者共4例(0.63%);术中心率异常升高的发生率为6.72%。分层分析表明,男性患者中的老年病例(≥60岁)以及翻瓣植骨手术病例发生术中血压异常升高的风险较高[分别为P<0.05,RR=3.409(95%CI:1.155~10.062)和P<0.05,RR=2.382(95%CI:1.126~5.040)]。术中心率异常升高与患者特征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牙种植术中存在一定的血压波动和心率波动风险,老年男性患者和翻瓣植骨手术是术中血压异常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