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妇产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1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于手术前2天到拔除尿管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以患者术后拔除尿管自主排尿后观察两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有18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 ml,对照组有12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主排尿膀胱功能锻炼法对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3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3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主排尿锻炼法进行膀胱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两组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拔除尿管后,实验组有2例残余尿量≥100mL (尿潴留发生率4%),对照组有9例残余尿量≥100mL (尿潴留发生率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5.7%),对照组有1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率22%),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自主排尿锻炼法,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提高病人膀胱充盈感觉,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2005年11月53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27例病人,即术前3天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术后生物反馈训练,分阶段管理,观察病人对膀胱充盈容量的感觉及自主排尿的情况;而实验组则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结果 试验组病人术后拔出尿管后第一次测残余尿量〈100ml者有18例,而对照组仅有6例,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降低尿管拔出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膀胱容量测定联合计划饮水用于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术前行膀胱容量测定,了解膀胱类型,制定饮水及排尿计划,术后第8天开始计划饮水,术后第10天开始膀胱功能训练,3 d后拔除留置导尿管,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前残余尿量为(76.34±24.40)ml,术后为(74.90±26.83)ml,手术前后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衡膀胱率为97.50%,术后为91.25%,手术前后平衡膀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3.75%),排尿困难4例(5.00%)。结论膀胱容量测定联合计划饮水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提高病人膀胱充盈感觉,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 ̄2005年11月53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27例病人,即术前3天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术后生物反馈训练,分阶段管理,观察病人对膀胱充盈容量的感觉及自主排尿的情况;而实验组则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护理。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拔出尿管后第一次测残余尿量<100ml者有18例,而对照组仅有6例,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降低尿管拔出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对宫颈癌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4例宫颈癌广泛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膀胱功能与尿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术后的排尿功能,也可改善膀胱功能和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CIC)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83例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入导尿管,观察组采用CIC。对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拔除导尿管1周后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2组在拔除导尿管1周后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可以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服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方法:66例早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降血糖、降血压、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温阳益气健脾方联合艾灸,对照组加服甲钴胺分散片每次0.5 m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上加入了地塞米松10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天拔尿管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八髎穴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针刺八髎穴,对照组针刺膀胱经和任脉的常用穴位,共6周,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比较2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P<0.01),排尿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 针刺八髎穴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排尿功能,达到多穴位针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对家兔神经损伤性尿潴留的作用。方法将45只家兔分为模型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术后予中药及针灸治疗,余两组术后不做特殊处理。4d后分别进行排尿阈值及残余尿量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测定各组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膀胱内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模型组膀胱内压(P〈0.05)。实验组排尿阈值、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表达,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可以提高神经损伤性尿潴留家兔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的表达,提高膀胱压力,降低排尿阂值和残余尿量,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徐丽  唐祖国  梅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091-109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实施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的护理情况。结果 151例治愈,5例明显改善,无1例再需导尿。结论对产后尿潴留实施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同时予以精心的护理,能有效促进产妇排尿,治愈尿潴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给予弥可保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日排尿次数、24 h单次最大排尿量以及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中医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0.0%)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MFV和PS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I和R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脑部血液供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54-157
目的探讨采用艾箱灸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术后1 h予艾箱灸气海、关元、中极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及艾箱灸预防尿潴留的疗效。结果试验组首次排尿时间为(195±55)min,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为(41±12)mL,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为9.54%;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为(256±62)min,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为(156±23)mL,术后6 h尿潴留发生率为38.10%。结论艾箱灸气海、关元、中极穴能促进肛肠病患者术后排尿,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防治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自1999年3月至2007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7例,治疗组28例,为拔导尿管前后口服盐酸坦素罗辛和溴吡斯的明的患者;对照组29例,为单纯导尿的患者。两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在经术后常规导尿1周或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尿潴留者分别为3例(10.7%)与17例(58.6%),尿潴留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 0.01)。首次拔管后治疗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44.4&#61617;60.9mL,对照组为167.8&#61617;159.9m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 0.01)。分层数据显示,无论术后1周还是2周拔除导尿管,治疗组的膀胱残余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盐酸坦素罗辛联合溴吡斯的明对防治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排毒养生胶囊联合微波针刺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临床戒毒疗效。方法将海洛因依赖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单用中药组(57例)和中药配合微波针刺组(56例);采用阿片类戒断综合征量表评测两组对海洛因成瘾戒断综合征治疗效果。结果12d治疗观察显示:中药组和微波针刺组临床脱毒率均为100%,但微波针刺组脱毒达标时间为第2日,中药组为第3日;戒断症状分项比较结果:微波针刺组对肌骨疼痛、抑郁心境、睡眠障碍主显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针刺治疗海洛因急性脱毒期戒断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孙晓霞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75-1276
目的观察针刺对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30例给予诱导排尿,两组患者均从术后有明显尿意、自觉腹胀不能自行排尿或小便点滴而出或腹胀明显开始治疗,治疗一次,治疗时间30min。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纽患者术后小便排出情况,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从而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该方法简单、易行、有效,并能降低患者导尿后泌尿系统感染机率,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痴方加针刺在脾肾两虚、痰浊阻窍型轻-中度老年性痴呆(AD)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60例脾肾两虚、痰浊阻窍型轻-中度A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成三组,中医组、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20例。中医组给予醒痴方加针刺治疗;西医组口服都可喜、脑复康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口服西药、醒痴方并行针刺治疗,三组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MMSE量表的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经治疗4周后,口服西药、醒痴方并行针刺的中西医结合组的中医总疗效、对MMSE量表积分的改善、对AD患者的检测指标(血浆Hcy)的改善均优于单纯中西医及单纯西医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醒痴方加针刺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脾肾两虚、痰浊阻窍型轻-中度AD患者疗效确切,临床试验中未发现该方案有不良反应,可考虑作为AD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