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光索在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患者分两组,均使用光索插管,一组患者(n=21)术前无插管困难但使用常规喉镜插管困难;另一组患者(n=25)术前评估有插管困难.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光索均顺利插入气管导管,最长需时9min,最短2min,术后有7例患者诉咽喉部轻度不适,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并发症.结论 光索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廉价的气管插管技术.可作为插管困难患者的首选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病人因困难气道导致气管插管困难、损伤、缺氧、甚至心跳骤停时有报道,其困难气管插管发生率为1%~4%,而且可能因肥胖、车祸、高龄等原因呈增加趋势。本文总结了11例困难气管插管,采用光索(光棒)半清醒或快诱导,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康忠华 《当代医学》2009,15(27):5-6
目的探讨自制光索支撑引导行钢丝螺纹管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估计气管插管有困难的病人(舌咽关系Ⅲ~Ⅳ级)随机分为自制光索支撑引导插管组(A组)和常规导管芯引导插管组(B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自制光索引导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咽喉部组织损伤小。结论自制光索支撑引导钢丝螺纹管行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中应用是经济实用,方便快捷有效的,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光索气管插管技术在严重颌面瘢痕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例张口困难或头颈部活动受限的严重颌面瘢痕畸形的患者,使用光索辅助进行气管插管,观察完成每例插管所需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光索均顺利插入气管导管,最长需时9.5 min,最短1.5 min,术后有3例患者诉咽喉部轻度不适,未出现其他与插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光索气管插管技术是解决严重颌面瘢痕畸形患者行气管插管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在美国所有的医疗不良事件中,有30%发生在麻醉手术中^[1],而在所有的麻醉事件中,约30%是因气管内插管困难导致的^[2]。因而在全身麻醉中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困难气管插管办法是麻醉安全实施的有效保证。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45例经Willson综合评定或声门分级确定为困难气道者采用光索(1ightwand光棒)引导下半清醒诱导气管插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与光索引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活动受限及mallampati气道订级Ⅲ—Ⅳ级患者,先置入喉罩。再将软光索通过喉罩隔栅置入气管。通过声门时,颈前区环甲膜处皮肤可看到明亮的樱红色光斑,为可视性指标,退出喉罩通过软光索导入气管导管。结果:30例困难气管插管均获得成功,操作期间各种生命征临测项目平稳,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喉罩与光索引导行困难气管插管,可视性指标明确、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通常气管内插管并不困难,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偶尔也会碰到气管内插管困难而失败的病例。文献报道气管插管困难或失败的病例其中有1/3事后发生了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1]。如何克服此缺点与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Ⅱ)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分析25例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使用BTⅡ资料.患者在充分静脉镇静和鼻咽喉表面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先将食管气管引导管(OT)插入食管,再经OT将光索(LT)导入气管,然后完成盲探插管.结果,24例患者插管成功,其中1次插管成功率为60%,2-3次插管成功率为36%.气管插管的操作平均时间约为20min,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盲探气管插管装置适用于多种困难气管插管,经济实用,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颜克麒  李学俊 《海南医学》2014,25(4):587-588
目的 介绍一种自制光纤导引索的原理、结构及应用体会.方法 25例术前评估或术中发现的困难插管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利用光索发出的红光指示,在塑形管芯配合下,通过观察颈前部的红色光斑来确定气管导管与声门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引导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25例困难插管病例经光索引导器引导行气管插管除1例极度肥胖患者插管失败外,24例获得成功.结论 该光索可以用于困难气管插管,以及解决基层医院大多数困难气管插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光索引导气管插管与直接喉镜插管对全麻病人咽喉部不适、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比较,来探讨与评价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光索组与直接喉镜组,每组150例,观察记录插管时间、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术后24h随诊有无咽喉部不适发生(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结果:光索引导气管插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与直接喉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h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喉镜插管,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光索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安全实用,容易掌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作为麻醉科、急诊科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及困难气道、插管困难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准确导引气管导管在逆行引导插管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逆行气管插管患者20例, 年龄12~74岁, ASAⅠ~Ⅲ级.16例直接应用逆行引导气管插管;4例全麻诱导后经口明视喉镜插管失败,改用逆行引导插管.所用导管均为可准确导引气管导管,观察导丝置入成功至气管导管插入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100%,平均插入时间(52.7±32.95) s,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均无并发症.结论可准确导引气管导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可作为逆行引导气管插管首选导管.  相似文献   

13.
14.
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附6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华鑫  肖平 《九江医学》2007,22(1):38-39
快速建立有效人工通气是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重要环节,通常多采用球囊面罩加压给氧和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对68例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两种方式建立人工通气,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38-4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插管与透射光插管法两种直视下气管插管方法在大鼠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窥镜辅助插管组(A组)和透射光插管组(B组),每组20只。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大鼠麻醉苏醒首次进食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大鼠一周存活率。结果 A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为(21.25±4.17)s,显著短于B组(26.25±7.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A组插管次数为(1.05±0.22)次,与B组(1.25±0.5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A组大鼠麻醉苏醒首次进食时间为(123.85±16.32)min,与B组(147.25±32.69)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组插管一次成功率为95.0%,与B组(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两组大鼠一周存活率均为100.0%。结论内窥镜辅助插管组能够缩短气管插管操作时间,改善麻醉苏醒后首次进食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胃管插人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为清醒的普通病人插胃管,操作较为容易,但为神经外科病人,特别是昏迷并伴有气管切开者插胃管则较为困难,往往重复多次,不易成功。我们采用经鼻腔气管插管导引法插人胃管21例,成功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淮北矿工总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78例,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观察插管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70例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90%,插管时间20~60 s,4例患者在气管插管钳帮助下插管成功,3例患者改经口气管插管,1例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失败,改气管切开。3例患者出现鼻腔少量出血,很快自行停止,无喉痉挛、严重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大咯血、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吸痰管导引经鼻气管插管能快速、简便、安全地建立人工气道,有较高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宁正庆  瞿香凝 《广西医学》2008,30(12):1949-1950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维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人工气道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是抢救的关键.现将我院近5年经鼻气管插管在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