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置钛网对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行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植骨融合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方法 40例Lenke 5型AIS患者,根据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术.术中椎间融合植骨时,A组患者放置钛网,B组则单纯以剪碎的自体肋骨和髂骨骨粒植骨.A组女19例,男1例;年龄12~18岁.B组女17例,男3例;年龄13~20岁.两组患者获得1.5年以上的随访.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矫形与矢状面重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术后和随访中,两组患者主弯的矫正率大于7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纠正.无内固定相关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中也获得较满意的矢状面重建.其中,术后和随访中胸椎后凸增加,胸腰交界性后凸轻微变化,腰椎前凸无明显丢失,内固定近端后凸成角轻度增大,内固定区成角前凸轻度减小,这些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SVA和L1到C7PL线的距离平明显小于其术前和术后的测量值,而这些指标在B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Lenke 5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与自体植骨相比,钛网植骨可较好地改善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ossMiami前路矫形系统对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前路胸腹联合入路行MossMiami矫形内固定,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躯干侧方位移。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53°,术后平均5°,矫正率为90%。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术前平均17°,术后矫正至平均5°。下方代偿性腰骶椎侧凸术前平均43°,术后自发矫正至19°。随访12~24个月,Cobb角平均丢失19.7°,胸腰段(T11~L1)术前平均前凸0.3°(0~4°),术后平均后凸3°(0~5°)。躯干侧方位移从术前平均26mm矫正至术后5mm。1例术后出现一侧下肢交感神经切断症状,2例术后并发气胸。无感染、截瘫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ossMiami前路器械具有操作简单和低切迹的优点。棒的预弯、去旋转矫形、正确选择螺钉置入部位和椎间植骨可防止固定节段后凸畸形的形成。对Risser征小于4度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不全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并脊髓损伤致不完全瘫痪的患者经胸或胸腹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肋骨(钛网)植骨、椎体行内固定术.术后正规四联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 ~60个月.植骨部分融合时间为3~8个月,到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无钛网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 经胸及胸腹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肋骨(钛网)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各种前后路自体、异体骨联合治疗有症状的胸腰段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105例有症状的胸腰段畸形患者,根据其手术途径和植骨的类型分成7组。其中三组为自体植骨组(对照组):前路自体肋骨或髂骨移植、后路自体肋骨或髂骨移植、前后联合自体碎块骨移植;四组为异体植骨组:后路碎块异体骨、前路椎间柱状异体骨加后路混合碎块自体及异体骨、前路碎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特发性胸椎侧凸胸腔镜下前路矫形术与胸腔镜辅助下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术的椎间植骨和融合效果。方法 将34例特发性胸椎右侧凸患者分为两组,A组10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术,平均年龄14.4岁,平均Cobb角52.9°。B组24例患者接受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手术,平均年龄14.5岁,平均Cobb角45.4°。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肋骨作为移植骨。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固定节段的CT扫描并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通过测量术后CT片以及不同随访时间的X线片,对两组病例的椎间植骨面积百分比、矫形效果以及矫正丢失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侧凸柔软性和固定节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前胸弯大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椎间植骨面积百分比均超过40%,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早期矫正丢失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后均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 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能够获得与开放小切口前路矫形手术同样满意的椎间植骨和融合效果,前者早期矫正丢失明显可能与固定的棒较细有关。  相似文献   

6.
前路一期手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4-2008年收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初治病例184例,经胸或胸腹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肋骨(钛网)植骨、椎体棒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以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0-1.5年。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痛、气胸/胸腔积液。随访1-4年,平均2.3年,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神经损害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9.5°。结论经胸或胸腹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肋骨(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1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并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91例脊柱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均治愈,无局部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平均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移植并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侧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及髂骨、肋骨、钛网植骨加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经平均13个月随访,术后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椎管无占位,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无钢板、螺丝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手术可一期实现椎管前方减压.且直接、彻底,使神经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Z—plate、Kaneda内固定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以对椎体间支撑和对植骨加压,促进植骨融合,适合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8~71岁,平均45岁;胸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骶椎结核1例。术前后凸Cobb角15°~45°,平均25°。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程度及脊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原部位复发,再次手术后失败;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自主功能;1例合并髋关节结核,关节置换术后未见复发;其余17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复发。除1例失败病例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结核治愈标准,术后X线片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0.
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前路重建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网重建植骨融合及前路或后路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融合节段后凸角度和椎间平均高度、钛网沉降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复发合并窦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4.3%,融合节段后凸角术前21.5°±2.5°,术后6.5°±2.4°(与术前比较P<0.05)。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术前109.4±4.2mm,术后121.2±3.6mm(与术前比较P<0.05)。随访12个月~3年,平均2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钛网在头侧和尾侧终板平均沉降率分别为27%和31%。66例钛网椎间植骨融合,3例无明显融合征象。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彻底病灶清除后应用钛网进行重建结合节段性内固定可以避免取骨区并发症和有效维持脊柱矢状位排列,但骨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壳技术联合多椎板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切口,通过蛋壳技术去除椎体松质骨使原发弯顶椎变为空壳样,顶椎相邻节段椎板全切除,应用平移、去旋转结合凸侧加压、凹侧撑开钉棒系统内固定矫正,同时行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13例共切除36个节段椎板;行蛋壳技术的椎体共16个;融合节段8~15个。手术用时230~430(305.4±62)min;术中出血量1 800~3 900 ml(2 646±651)ml。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82(43.5±7.6)个月。末次随访时,脊柱主弯侧凸矫正率为49.2%,后凸矫正率为48.8%。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无断棒现象。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在末次随访时主诉有轻度腰背痛,1例随访71个月时出现相邻融合节段腰椎弓峡部裂。结论蛋壳技术联合多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畸形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选择性节段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期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脊柱侧凸患者10例,均为双弯畸形,主弯位于腰段,通过支点侧屈位判断胸弯是否为代偿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钛板重建椎管后壁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05-2012-05对27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复位,全椎板减压,钛板弯曲重建椎管后部成形,并沿钛板表面将减压的椎板棘突修剪成碎骨粒混合同种异体骨行植骨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30个月,平均17.8个月,未出现钛板移位、变形及椎管容积减小现象,植骨均融合,未见脊柱不稳定。结论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利用钛板行椎管成形,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并比较钛笼与自体髂骨块植骨重建椎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9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钛笼组25例、髂骨块组24例。观察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改善及丢失、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平均随访35.3(15~56)个月;术后植骨均融合。两组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矫正较术前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笼组Cobb角和椎间高度丢失明显少于髂骨块组(P<0.05)。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并发症有脑脊液漏(钛笼组1例)、窦道形成(钛笼组和髂骨块组各1例)、术区椎间隙感染(髂骨块组1例),无内置物及取髂骨区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核病灶累及单节段时自体髂骨与钛笼植骨重建椎骨缺损均是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2年3月以后的病例中对17例胸腰段、腰椎结核病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钛质钉-板、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本组患者术前均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椎体破坏塌陷,椎管内占位,脊柱畸形,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术后随访1~3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畸形被矫正,无病灶复发。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内固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卧床时间短,护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对27例误诊误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入院后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完善检查后均采用前路钉-棒加钛笼植骨术式予以矫正。结果术后随访1~3年,后凸畸形矫正较理想,植骨全部融合,腰背疼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注重脊柱胸腰段骨折后稳定程度判断和早期及时正确治疗,是减少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误诊误治及预防后凸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前路Z型钢板加钛网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前路“Z”型钛钢板结合钛网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对骨折椎体施行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19.7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脊柱序列正常,钢板螺钉无松动。结论 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Z”型钛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治疗中植骨融合方法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各种植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5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施行前路手术的65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自体肋骨植骨8例,自体髂骨植骨16例,单独钛网内颗粒骨植骨28例,钛网内、外髂骨条植骨13例。结果术后伤椎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65例患者均获得3~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增大多发生于单纯髂骨植骨者,肋骨植骨融合时间长。钛网结合髂骨条植骨融合率高,融合时间最短。结论前路三维生物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钛网联合髂骨条植骨是脊柱融合方式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西藏高原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62例藏族胸腰椎结核患者,4例采用单纯抗结核化疗;8例单纯病灶清除+椎板植骨融合术;16例胸椎结核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5例T10~L1结核采用经胸腔、腹膜后病灶清除+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24例经腹膜外前路病灶清除+椎体次全或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其中9例行对侧腰大肌脓肿清除;5例L5~S2结核采用经后路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其中2例二次行经腹腔病灶清除术+椎体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进行随访15~36个月,随访1年时,患者无症状,体温正常。CT:病灶融合,无明显死骨、脓肿。单纯化疗者,治疗费用最低,后凸畸形存在;单纯病灶清除+椎板植骨病例,无需输血,治疗费用较低,后凸畸形存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病例,治疗费用较高,术中需要输血。除了11例腰椎和骶椎结核病例,因存在对侧腰大肌脓肿,骶椎前方脓肿,而行二次手术,胸椎和大部分腰椎结核病例能一次完成手术,住院时间短,畸形矫正完全。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效果较好,但对于经济条件差、无供血、患者不同意手术、器械不配套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近端固定椎的选择对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术矫形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前路选择性单棒矫形手术治疗 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女性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21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下方椎体1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15.3± 1.8)岁和(15.5±1.9)岁,平均胸腰或腰主弯Cobb角为46.2°和46.7°,近端胸弯为26.3°和29.6°。平均融合节段为5.3和4.8个椎体。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 31和33个月。冠状面胸腰或腰主弯矫正率为79%和70%(P=0.062),近端胸弯自发矫正率为46%和29%(P=0.044)。矢状面上,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 骶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平衡维持于较小的负平衡。胸椎后凸角分别有4.0°和2.3°的轻度增加,末次随访时近端固定至上端椎组大于近端固定 至上端椎下方椎体组(P=0.029)。胸腰段交界性成角均表现为轻度后凸增加,并最终保持2°~4°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均有轻度增加,融合节段成角均呈前 凸减小甚至出现后凸趋势。结论 Lenke 5型脊柱侧凸行前路选择性融合术中,近端融合至上端椎较固定至端椎下方椎体可获得更好的冠状面主弯矫正和近端胸弯 自发性矫正,矢状面矫形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