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广泛小血管损害,以肾脏受损最显著,导致许多病人误诊,我们对23例EHF患者不同病期进行了肾脏B超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观察及对象 均为两医院1994年9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血压危象患者肾脏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心肾内科近2年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的血压、眼底、尿和肾功能变化,对其中9例采用16G弹射针在B超引导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病理改变表现多样,多数表现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病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肾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内膜重度增生,呈现典型的洋葱样改变。结论 高血压危象患者行肾穿刺活检安全可行,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T、B超和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B超征象与大体病理对比。结果:CT密度改变及B超的回声反射与大体病理特征一致。结论:肾脏软组织肿块及囊变是CT、B超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特声.而囊变又是恶性肿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静脉血异型淋巴细胞(AL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热期ALC较高,以后逐渐下降,重型患者ALC高于轻、中型,可以认为ALC就是EHF病毒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所表现出的异常特征。本文还就ALC在EHF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肾脏疾病中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43例临床拟诊为肾脏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肾自动穿刺活检,52例直径大于5.0cm的孤立性肾囊肿行无水酒精硬化治疗,17例肾脓肿行穿刺、注药、置管引流。结果: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成功率100%,孤立性肾囊肿治疗有效率98%,肾脓肿治愈率100%。结论:B超引导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定位准确可靠、损伤轻、痛苦小,易于随访观察和反复进行,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挫裂伤患者介入前病情评估与护理方法、介入后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3年1月4例肾挫裂伤患者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介入前病情评估内容与护理方法、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对策、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4例患者均及时确定了介入治疗时机,一次栓塞止血成功,平稳渡过围介入期,痊愈出院。4例患者住院21~25 d,平均住院22.25 d。出院前均行CT检查示肾挫裂伤恢复期、包膜下血肿肾周血肿吸收期,复查肾功能均正常。介入术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肾脏B超无出血复发,肾功能、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结论 介入前细致的病情评估与护理可以为医生及时确定介入栓塞时机,及时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积极采取护理对策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实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在流行性出血热 (EHF)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38例具有详实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的患者 ,对病变各阶段肾脏形态的变化进行超声观察 ,并引导脉冲多普勒 (PW )进行取样检测。结果 :根据EHF患者急性期肾脏的声像图特征分为 3型 :Ⅰ型的超声特征及阻力指数 (RI)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Ⅱ型 :可有肾肿大 ,肾锥体“压迫征象”等超声特征 ,RI值明显高于正常人。Ⅲ型 :可发生肾破裂 ,RI值进一步提高。康复过程 :上述异常征象逐渐恢复 ,RI值逐渐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利用CDFI可无创、实时动态地观察EHF肾脏变化的全过程 ,较之普通二维超声 ,CDFI提供了丰富的血流定量信息 ,给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1998~1999年收治的168例临床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的肾脏进行了B超显像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的发展。国内不少学者对 EHF 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提出该病的发病机理可能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规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1981年临床收治和确诊的61例患者,进行了各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和动态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3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肾脏B超、肾动脉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检查、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32例患者通过肾脏B超、肾动脉超声多普勒明确诊断。28例患者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异常。28例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了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27例肾结石患者,B超引导穿刺,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进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结果227例患者251侧肾脏均一期建立皮肤肾脏通道,一期取净结石197侧,二期取净结石43侧,结石清除率95.6%。手术并发症16例。结论B超引导建立皮肤肾脏通道成功率高,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Tr细胞动态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82例 EHF(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和129名正常人总 E 花结试验和 EoxAG 花结试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T 细胞和 Tr 细胞绝对数的对比观察。结果,EHF 患者 Et 变化规律与各地报告基本一致;Tr 百分率的均值降低,除低血压期外,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T 细胞和 Tr 细胞绝对数发热期显著升高,少尿期开始下降,恢复期回到正常水平。其中 Et 和 Tr 绝对数动态变化规律与病程演变有一定关系,Et 于病程极期下降,随病情缓解逐渐升高,恢复期回到正常水平;Tr 细胞病程极期升高,随病情缓解逐渐降低,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认为 Tr 细胞的改变可能与 EHF 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肾脏B型超声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价值的探讨冯礼,朱俊珂(新泰市人民医院)关键词B超,肾脏;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评价我科自1993年2月至1995年10月观察了16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肾脏B超声象图改变,认为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方静  李文歌  郑建勋 《北京医学》2011,33(2):153-15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肾脏B超特点.方法 61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肾活检病理分为3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GN)、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组(CTIN)和高血压肾损害组(BN),分别从临床资料、肾脏病理及肾脏B超3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BN组肾性贫血最不明显,而CTIN组最重;CGN组的蛋白尿和血尿...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简称肾活检)是获取肾脏病理检查组织学标本的重要手段,对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肾活检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穿刺成功率。现就我院自2006年以来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6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10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以RIA测定血清铁蛋白(SF)的动态变化,显示EHF第三病日已有96%的患者SF有意义的增高,具有早期诊断辅助参考价值;SF高低与EHF病情程度及急性期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高低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量高低呈负相关,有预报病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CT表现及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31例,中型68例,重型27例,危重型8例。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记录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脏和其他脏器改变情况,以及不同类型患者肾脏和其他脏器发生损害比例情况。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脏器损伤情况越严.重,轻型、.中型患者均以脾脏肿大最多,分别占3870%,4117%;27例重型患者均出现胸腔积液情况,而危重型患脏器损伤情况最为严重。双肾肿大患者,MSCT图像上可见为对称性增大,前后经增大情况明显,肾实质增厚,密度为不均匀,皮质期为低密度;胸、腹腔积液患者体内积液随患者病情变化,在多尿期随着患者的尿量增加,其积液逐渐减少、消退。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CT有一定特征性表现,通过CT检查可反映出患者肾脏早期改变,可为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临床使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等为主要特征。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76例EHF患者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肾脏的声像改变,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感染动物是否发病,以及EHF的血管病理变化和出血机制,本文通过EHF—V感染沙鼠和黑线姬鼠实验,观察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人工感染后14天于颈动脉放血处死,取心、肺、脑、肾、肝、胃肠组织作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光镜电镜观察。并与三例EHF死亡患者的尸检材料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鼠可以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肺、肾、脑、肝的间质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退变、坏死脱落,管壁弹力纤维和嗜银纤维断裂,基底膜裸露。尤以肺、肾间质血管损伤较明显,器官的实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但鼠的病变较人的为轻,且心、胃肠无明显病变,说明EHF的出血与血管壁的损害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艳华 《西部医学》2005,17(3):248-248
目的提高B超对肾柱肥大的诊断率。方法对20例肾柱肥大患者,应用B超分别取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对肾脏作横切、纵切、斜切等多切面扫查,以判定肾柱是否有肥大改变。结果超声首次诊断正确者13例,误诊7例,后经CT和超声会诊而获得正确诊断。结论肾柱肥大在声像图上有明显的特征,故可作为诊断肾柱肥大的首选方法;若与CT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