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于1984-85年和1988-89年在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区分别随机抽取年龄在25-64岁者1,673作1,557人进行两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第一次调查城市居民1,127人,农村430人。北京市和郊区农村的几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城区和郊区农村的平均血总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旦白胆醇和BMI均上升,城市男性一吸烟率仍在上升,女性吸烟率和农村居民的吸烟率都有下降的趋势。城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对比并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北京市25~64岁人群中进行了5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按性别、城乡分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在城乡人群中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从1984—1999年,北京市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1.城市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则均呈上升趋势。2·各组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5年间,城乡男性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年分别增加0·06mmol/L(2·3mg/dL)和0·08mmol/L(3·1mg/dL)。3·除城市女性外,其他各组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水平、腰围、超重+肥胖率(BMI≥24)、肥胖率(BMI≥28)和腹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吸烟支数和吸烟率在农村男性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各组人群中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女性中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1992、1995、1996和1999年共4次对上海市某工厂人群进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共1118人,对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吸烟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1992年人群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吸烟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胆固醇、腰臀比、体重指数结果与MONICA北京的地区监测结果相近。(2)无论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男性收缩压平均升高12.3mmHg, 舒张压平衡升高6.4mmHg;女性依次为11.5mmHg和4.9mmHg;(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男性与女性体重指数各年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逐渐肥胖的倾向。(5)男性吸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1996年较1992年有明显下降,1996至1999年下降趋势不明显;女性吸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趋势平稳。结论:上海地区应重视吸烟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984—1985年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85年秋,我们在北京市六个区、一个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25—64岁1673人。按WHO统一标准,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吸烟、血压、血脂等项调查。本次调查结果男性血清胆固醇均值160.5mg/dl,女性为162.8mg/dl。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45.4mg/dl,女性48.0mg/dl。男性确诊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0.6%,女性为15.3%。高血压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占25.6%,女性占48.9%。男性平均吸烟率为59%,女性吸烟率为14%。男性平均体重/身高~2指数为23.2,女性平均为23.9。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其原因并不十分清楚,推测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血管病发病趋势变化的原因,我们在北京市70万人群中开展了为期十年的前瞻性研究—Sino—Monica—Beijing(中国-莫尼卡—北京)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监测心血管病的死亡趋势;脑卒中、心肌梗塞的发病趋势;同时监测已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肥胖),社会经济、医疗保健的变化趋势。并评估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取十年之开始、中间和终末三个时点,在北京市心血管监测区内分别随机抽取年龄25—64岁者1600人,进行三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继1983年的预实验后,开始时点的调查于1984年秋季和1985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第22卷第2期1 5720010904 1984一1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刘静…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2000,28(4)一308一309 观察表明,10年中北京城乡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不同,城市男性血压下降,高血压患病率下降,而农村男性上升(收缩压上升4.3 mmHg,患病率升高3.1个百分点。农村男女性的总胆固醇分别升高0.37和。.40 mmol几。城市女性的收缩压和患病率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下降。农村女性除吸烟率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不良发展趋势。提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危险因素强度和结构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中国MONICA方案10年心血管病监测有关资料进行单上关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显著预测因素,但对冠心病死亡率无明显预测作用;(2)舒张压水平是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3)采用多元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不尽理想;(4)人群危险因素水平趋势与疾病率趋势无显著一致  相似文献   

7.
Wang W  Zhao D  Sun JY  Wang WH  Cheng J  Liu J  Qin LP  Liu S  Wu Z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1137
目的描述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的特点。比较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为基础,该队列由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27249人和1996年到1999年又加入的3129人所组成,共30378人。本研究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累积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14/100000、209/100000和73/100000。(2)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基线时有84%~89%的人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64.7%,P〈0.01)。(3)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有所差别:对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根据强度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对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只有高血压。结论在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不同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存在差别。我国人群不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影响不同类型心血管。  相似文献   

8.
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指出[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指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人口老龄化;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③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导致非传染病相对上升.在主要传统危险因素中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家庭史、男性)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糖尿病、吸烟][1].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地区70万自然人群中,对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死亡率及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十年(1984~1993)监测。其结果显示:35~74岁男性年平均冠心病死亡率,90.1/10万,女性死亡率为53.9/10万;1993年死亡率比1984年男性增高17%,女性增高56%。1993年比1984年男性发病率增高36%,女性增高66%。同时期三次(1984~1985,1988~1989,1993年)在监测人群中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男性吸烟率增长25%;男女两性平均收缩压均增长0.133kPa(1mmHg)(0.8%);平均总胆固醇水平男性上升11.2mg%(7.0%),女性上升7mp%(4.4%)。本研究提示: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这种趋势推测主要受发病率上升的影响,人群中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增加是影响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动态观察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趋势,按照WHO-Monica方案要求,我们对江苏省农村海门县地区人群的有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了解该人群的血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水平以及人群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的状况。其结果显示:男性血压、Tc、BMI及高血压患病率较前明显上升(p<0.01),吸烟率则下降。女性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BMI同样较前明显升高。鉴于此,我们认为该地区五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总趋势是上升了,提出应重视开展人群防治工作,控制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长,以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北京中关村人群1984—2000年16年间冠心病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它的关系。方法采用北京MONICA监测方案及后续研究中资料,按其统计方法用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计算标化发病率,并分析各年龄组在检测初、中、末期发病率变化。结果(1)中关村地区冠心病发病率46.5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41.47/10万,缺血性脑卒中251.33/10万。(2)冠心病男性发病率128.50/10万,女性51.40/10万。脑卒中男性发病率378.16/10万,女性209.95/10万。两种疾病男性发病率均大于女性(P〈0.01)。(3)监测该地区总胆固醇水平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总胆固醇水平上升的一致性。结论中关村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总胆固醇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应加强这些危险因素的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危险因素强度和结构之间的联系。方法对中国MONICA方案10年心血管病监测有关资料进行单因素相关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显著预测因素,但对冠心病死亡率无明显预测作用;(2)舒张压水平是脑卒中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预测因素;(3)采用多元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不尽理想;(4)人群危险因素水平趋势与疾病率趋势无显著一致性。结论中国MONICA方案生态学研究结果较客观地揭示了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事件率之间的联系,但在探讨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方面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较大人群、较广的地理覆盖面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供中国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最化关系的数据;探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危险因素标识或致病因素在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的关系上存在的差别;分析血压对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及控制血压对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初步评价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治疗和分级标准。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29488人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1999年共138177.1观察人年中生心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病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两均可作为预测生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的有效标识,但收缩压水平对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特别是脑卒中危险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舒张压,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组与收缩压<120mmHg组人群相比,生心血管事件发病危险单因素分析时高22倍(脑座中31倍,冠心病8倍),多因素分析时高11倍(脑卒中16倍,冠心病4倍)。血压对于与急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无论在强度、影响方式和预防的公共卫生意义上存在明显差别,人群中79.7%的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升高,但只有36.6%的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血压的增高因血压各分级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随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数量而上升。结论:高血压是目前中国人群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是减少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收缩压及舒张压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收缩压及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及作用强度.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11省市35~64岁男女两性29,488人于1992年进行基线调查,随访3年,其中12,762人继续随访7年,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对不同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8%(7597/29488),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者占56.4%(4282/7597)单纯收缩压增高者占11.5%(873/7597)单纯舒张压增高者占32,2%(2443/7597) ;(2)随访期间共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122人,脑卒中事件304人,其中缺血型脑卒中占64.8%(198/304),出血型脑卒中占28.0%(85/304),未分型脑卒中占7.2%(22/304);(3)交叉分层分析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在同一舒张压水平,随着收缩压水平的升高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危险增加,其变化趋势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P<0.001);在同一收缩压水平,随着舒张压水平的升高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增加;而冠心病则不明显;(4)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中,69,4%的脑卒中、56.6%的急性冠心病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中.结论:在我国35~64岁人群中,收缩压增高或舒张压增高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比冠心病密切;收缩压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比舒张压密切.65.8%心血管病事件发生在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血管病:一个反映血脂异常潜在危险的新指标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 提出一个能够反映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特点的、用于评价血脂异常潜在威胁的新指标。方法 资料包括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 1991~ 2 0 0 0年心血管病发病监测资料和该项目在“六五”和“八五”期间建立的 2个队列随访资料以及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队列随访资料。分析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绝对危险和相对危险随基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变化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提出将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合计 ,统称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结果  (1)监测资料和队列随访资料均证实我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冠心病事件的 2倍 ,二者的联合终点事件约占所有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的 6 5 %。 (2 )在3个现有的大样本长期观察的队列人群中 ,血清总胆固醇与冠心病事件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 (3)除“八五”队列男性外 ,所有队列在相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显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高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如 ,当TC≥ 6 2 4mmol L (1mmol L =38 6 7mg dl)时 ,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仅约为 (110~ 130 ) 10万 ,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 (36 0~ 5 5 0 ) 10万。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占我国心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的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 1991年全国15岁以上95万人群抽样普查的标化患病率达11.26%[1].它是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的一种独立、确凿、强力、持续的危险因素[2].1984~1993年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检测(中国MONICA方案)表明男女两性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均与舒张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男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男女两性冠心病死亡率与收缩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3].  相似文献   

18.
低心血管病危险人群死亡的相对危险及期望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L  Zhou B  Li Y  Yang J  W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291-294
目的:探讨低心血病危险与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死亡及总死亡的关系,以及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1982-1985年在我国不同地区的10组人群(年龄35-59岁)共3万余人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00年底,登记并核实其全部残因情况。结果:24900人中(男性12497人,女性12403人),7.7%的男性,28.9%的女性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处于低危险水平,在其后平均15.2年的随访过程中,总死亡、冠心病死亡(女性)、脑卒中死亡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男性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延长2.6年和4.0年。结论:低心血管危险人群,不仅心血管病死亡减少,且总病死率降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监测协作研究开展对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1.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而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男性吸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北方高于南方。(2)部分人群10年趋势分析显示人群血压水平无明显升降趋势;多数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糖尿病在我国中年人群中是否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中国和美国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983—1984年在北京和广州工农人群(35—54岁)中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对10076人的队列按照统一的方案每2年随访一轮到1997年底,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空腹血糖的分类标准对于基线血糖水平进行分层,用Cox回归调整年龄和调整相关因素后,计算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异常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结果 在除外基线时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史资料完整的9111人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的诊断标准,共计发生冠心病事件72例,脑卒中事件259例。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在空腹血糖异常组和糖尿病组高于正常组。经年龄调整和多因素调整后,糖尿病对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在女性(3.78和4.20)和性别合并组(3.22和2.50)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男性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空腹血糖异常组未见相对危险的增高。糖尿病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仅低于高血压而高于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结论 在我国中年人群中糖尿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