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老年人AMI中合并AVB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显示老年人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高于前壁组,老年人AMI合并AVB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高于不合并AVB者(P<0.05或P相似文献   

2.
李绪贵 《内科》2009,4(2):221-22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36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再通率75.0%。病死率8.33%,主要死因为心脏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结论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住院病死率高达85%以上,本研究对我院28例此类患者行急诊PCI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2月我院收治的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61~79(65.6±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压[收缩压(113.3±17.5)mmHg∶(76.5±15.3)mmHg,舒张压(62.2±10.3)mmHg∶(31.1±10.2)mmHg]、心率[(82±14)次/min∶(118±27)次/min]、心指数[(3.91±1.12)L/min.m2∶(2.03±0.20)L/min.m2]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评价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对梗塞范围影响的随机试验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75岁、心率≥55bpm、收缩压≥95mmHg且无明显高血压)于发病后平均10小时:56例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平均速率90μg/min,使平均动脉压降低10%,维持48小时,随后改为经皮给药72小时;另48例给予安慰剂。AMI后3个月死亡率:发病后 <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为14%,而发病后≥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发病  相似文献   

7.
既往研究显示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紧急血管重建术(PICA或CABG)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预后,但也有不一致报道。该文研究紧急冠脉血管重建术这一有创性治疗对早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病人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马  王风  林英忠  林虹 《山东医药》2002,42(20):28-28
据文献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 ,内科药物治疗的病死率达 80 %以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可降低病死率至 5 0 %以下。 1994~ 2 0 0 0年 ,我院对15例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 PTCA治疗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5例均为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男 12例 ,女3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 (5 8± 10 .6 )岁。前侧壁心梗 6例 ,下后壁心梗 9例。休克发病至行 PTCA时间均在 6 h之内。 15例均符合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 :1收缩压 (SBP) <80 m m Hg;2左室舒张末期压 >2 0 mm Hg;3有明显末梢灌注不足表现…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多见于起病后效小时内,早期鉴定高危险病例并予以积极治疗(急诊外科手术、冠脉成形术、机械性循环辅助等),可能提高存活率。顺序入院的5839例AMI,入院后共371例(6.4%)发生心源性休克。其中入院时无心衰者共3465例(59%),入院后共89例(2.6%)发生心源性休克,占全部休克的24%(89/371例);从入院至休克平均4.4日(3小时至16日),66%休克发生于入院24h后。入院时无心衰的AMI患者发生休克的  相似文献   

10.
赵兰巧  田文友  田青 《山东医药》2010,50(28):99-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单用西医治疗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24~48 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率、尿量和厥脱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无效率15%,对照组分别为65%和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文摘022用大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心源性休克[Гуzлинамэ.клuнмeд,1997,75(6):27(俄文)]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静脉用大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认为用大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心源性休克,比常规治疗——主要用升压药辅以血管扩张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进行机械辅助循环的结果;并就AMI患者应用IABP时机,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急性左心衰竭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表现为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常合并呼吸衰竭,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老年人因生理老化可伴多种疾病,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药物疗效不佳.近年来我院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AMI并急性左心衰竭,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IABP治疗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 ,靠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1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自 1967年Kantrowitz等首先在临床上应用后 ,这种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广泛应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2 ]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应用I ABP治疗 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取得良好成效。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45~ 77岁 ,平均 60 .5岁 ,均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其中 6例为广泛前壁AMI;1例前间壁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的疗效与特点。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完成AMI行急诊PCI的患者中以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的老年患者14例,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0.0%),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7例,对比2组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结果共有12例患者接受PCI支架置入,其中2例于术后1h内死于导管室。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无侧支循环比例明显增高(100%vs 42.9%,P=0.02)。结论老年左主干急性病变所致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但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对于左主干非完全闭塞且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急诊PCI可能会降低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IABP和机械通气治疗AMI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患者58例,22例行有创通气,36例行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1个月MAP、Pa02明显提高(P均〈0.05),院内死亡25例。结论联合应用IABP和机械通气可有效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38例在 IABP 辅助支持下行 PCI 术,34例直接行 PCI 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脏指数(CI),同时在入院时 PCI 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未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未容积(LVEDV)。结果 IABP 辅助下行 PCI 组较直接 PCI 组 LVEF 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及时行 IABP 辅助支持下PCI 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13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治疗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8~ 85 (6 0 .2± 13.6 )岁。其中 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 ,3例系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 PTCA,4例不适作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 :前降支 9例 ,右冠状动脉 4例。结果 :PTCA成功率92 .3% ,死亡 1例。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 (98.7± 3.0 ) % ,术后残余狭窄为 (14.6± 16 .2 ) %。 3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1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经反复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恢复。术后 1例死亡 ,11例长期生存 ,随访 1~ 18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AMI时行急诊 PTCA成功率高 ,对溶栓禁忌证、溶栓失败或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应积极行急诊 PTCA。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