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归脾合剂,连续治疗15 d。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99%(3/30),对照组为13.32%(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归脾汤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归脾熟眠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归脾熟眠汤,每日1剂,中午、晚上分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根据多导睡眠图(PSG)得出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计算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1.88%,对照组为5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L、PSQI和中医证候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E明显提高,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归脾熟眠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组30例和单纯人参归脾丸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中医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SQI评分和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将门诊不寐证患者68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以补养心脾,安神定志。对照组服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刺五加片,以调节植物神经,提高睡眠质量。2组患者均符合心脾两虚之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效果好,起效快,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I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归脾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SQI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且对照1组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采用敦煌神妙补心汤配合养心安神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及睡眠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参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3年7月到2014年10月失眠门诊病人中收集67例心脾两虚型不寐首诊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4)。其中治疗组服用人参归脾汤、舍曲林、氯硝西泮;对照组服用舍曲林、氯硝西泮,疗程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及对照组组间及组内HAMA总分、PSQI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归脾汤联合舍曲林、氯硝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治疗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25 (OH) D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 0.05);观察组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PSQI评分等各项睡眠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25 (OH) 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血清25 (OH) D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归脾汤进行治疗,2组均进行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并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夜间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均显著缩短(P均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何小杨 《新中医》2015,47(5):93-95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4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7例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3例接受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爱普沃斯困倦量表(m E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并对2组进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m ES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观察组m ESS评分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具有显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归脾汤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比较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眼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PSQI评分,改善失眠中医证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归脾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归脾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中对照组加用普通针刺法,观察组加用调督安神针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IS评分、Epworth评分、PSQI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IS评分、Epworth评分、PSQ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AIS评分、Epworth评分、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归脾汤的治疗效果较普通针刺法联合归脾汤治疗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以心脾两虚为突出表现的不寐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加味归脾汤治疗;对照组38例予西医治疗:口服安定片、VitE、谷维素。2组均14d为1个疗程。停药2周后,观察比较2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55.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及谷维素片治疗,治疗1组服用中药归脾汤,治疗2组服用中药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组与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9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治疗1组、治疗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失眠、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健忘等症状,且不良反应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归脾丸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43例予人参归脾丸联合针刺治疗;中药组43例单纯予人参归脾丸治疗;针刺组43例单纯予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7个方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指标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潜伏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41/43),中药组总有效率74.42%(32/43),针刺组总有效率79.07%(34/43),治疗组疗效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PSQI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觉醒次数及睡眠潜伏期均明显减少(P0.05),总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潜伏期的改善均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中药组与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归脾丸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状态表现,减少觉醒次数及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建博  郑杰 《新中医》2015,47(4):257-25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米氮片治疗。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G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S和PSQ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贺娜  刘超智 《新中医》2021,53(15):72-74
目的:观察人参归脾汤联合体针治疗失眠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失眠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39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唑仑片。观察组给予人参归脾汤内服联合体针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多导睡眠监测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总时间明显增加,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总时间增加更明显,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人参归脾汤联合体针可明显改善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归脾汤拆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根据病机拆分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由归脾汤拆分而成的"寤方"和"寐方",分别于晨起和睡前服用,对照组服用归脾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疗效以及反映睡眠质量和日间觉醒状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困倦量表(mESS)等疗效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失眠症疗效类似,但试验组能更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失眠病机合理拆分方剂较单纯辨证论治指导下的成方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之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治疗组50例,服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A35例,服用艾司唑仑片;对照组B35例,服用酸枣仁软胶囊,三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0%,明显优于对照组B(总有效率52.94%)(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44%优于2组对照组(P0.05);PSQI评分结果:睡眠质量改善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82.22%,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治疗前后,三组PSQI积分均有所下降,以治疗组、对照组A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B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