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内科护士130名、外科护士130名、手术室护士20名、检验科和体检科抽血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风险管理程序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风险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年人均3.31次下降至0.73次,下降率为72.22%;防护知识知晓率从51.33%升高至93.60%;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从45.52%显著升高至9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可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针刺伤现状与预防意识,增强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手术室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4.29%,手术医师针刺伤发生率为44.35%。多数医护人员针刺伤后,应急措施选择盲目,仅有38%的人刺伤后检查,且有18.67%的人对其置之不理。对针刺伤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率高,其原因主要为工作繁忙,患者多。32%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不足,7.33%操作不熟,违反流程,而26.67%因缺乏防护器具产生针刺伤。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相关保护意识淡薄,知识匮乏,刺伤率发生高,且此现象在不同科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的预防、危害、处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不足,应加强相关职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及针刺伤的护理,建立完善的刺伤防护系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安全操作行为及报告等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随机对医院13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士中有118名在近1年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0.8%,其中有67.9%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6.0%被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而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输液完毕拔针、药物配制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分别达到41.1%、21.7%和21.7%;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仅为13.6%,在刺伤后向上级报告的占39.8%.结论 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对护士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器废弃物的管理,避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案例资料和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后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资料.结果 2009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是20.1%;通过加强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2010年眼科规范化陪训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到0%.结论 加强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可有效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门诊输液室24名护士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0.00%;近1年内有95.83%的人接触过患者的血液,91.67%的人有安瓿割伤史,针刺伤发生率为45.83%;针刺伤后仅有7.4%上报医院.结论 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报告率低,存在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障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对策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针刺伤发生率从干预前的年人均7.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5.8%;护理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32.4%和36.2%上升到干预后的87.8%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生护理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7.
实施风险管理程序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防护行为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干预。结果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针刺伤发生率从风险干预前的年人均针刺伤人次4.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2.6%;医疗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风险干预前的28.4%和36.8%上升到干预后的88.3%和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是医院中集手术、治疗、检查、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每天在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手术室护士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  相似文献   

9.
曹虹  曹宏  于萍 《医药与保健》2010,(1):147-14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情况和职业安全意识。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标准预防教育有待加强。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58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主要以30岁以下、工龄小于4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其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5.18%,医师次之占25.86%;职业暴露地点主要以病房和手术室,分别占56.90%和34.48%;暴露方武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87.93%,处理针头、手术缝合分别占20.69%和18.97%,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以HBV、HCV为主,分别占60.35%和20.69%,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经随访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结论: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操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群  孙湘  丁翔  詹义  唐艳林  陆荣柱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16-1217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取连云港、南通和镇江市3所三级医院中工作满一年的护理人员,共39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4.7%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刺伤2.5次;78.1%的人被污染针头所伤。针刺伤的发生与护龄长短及职称高低有关;针刺伤多发生在治疗室加药以及处置室针头处理等环节中。针刺伤发生后,只有7.48%的护理人员及时上报。结论护理人员中针刺伤的发生十分普遍,应当在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同时,推进相关职业防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从而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锐器伤标准防护执行能力,预防锐器伤发生.方法:问卷调查276名临床护士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锐器伤现状及防护情况.结果:72.10%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51.81%最近1年至少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1.53次/人/年.锐器伤种类:针头刺伤57.92%,安瓿伤31.44%;刺伤环节:处理医疗废物32.63%,输液毕取针25.06%,配药23.88%;防护:23.91%每次取输液针时使用锐器盒,23.91%每次双手回套针帽,23.55%每次侵入性操作时戴手套,15.58%每次手掰安瓿用无菌纱布包裹;锐器伤后60.84%立即正确处理伤口,69.93%未报告,39.16%污染源情况不明,57.34%请有关专家评估、咨询.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不强,标准防护执行力差,管理者不够重视,须继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及技能,管理者监管、督导标准防护的执行是预防和减少锐器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针刺伤现况并分析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针刺伤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针刺伤案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生164例针刺伤,其中医生71名(43.29%),护士81名(49.39%),其他医务人员12名(7.32%)。2013年发生针刺伤事件47例(28.66%),2014年54例(32.93%),2015年63例(38.41%)。医疗器械为受污染器械的有152例(92.68%),医疗器械污染情况未知的有9例(5.49%),而未受污染的器械仅为3例(1.83%)。164例针刺伤发生地点以手术室最多(67例,占40.85%);针刺伤发生部位以手指的发生率最高(141例,占85.98%);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为主(115例,占70.12%),医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工作经验不足者最多,占52.11%,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以粗心、工作繁忙或者未按规范操作者最多,占93.83%。结论医务人员针刺伤案例逐年增多,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改善医疗环境等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上岗后的职业安全、针刺伤的防护、教育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根据针刺伤的发生方式和自身防护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18所医院的820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差,有10.73%的实习护士对防护知识一无所知,护理操作中针刺伤发生率为62.93%,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12.46%;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的比例为32.56%;有潜在血液接触中戴手套占23.05%,516名发生针刺伤,上报率仅25.39%。结论只有强化实习护士岗前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其对针刺伤的认知,降低针刺伤的风险,避免血源性疾病感染,确保实习护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围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展开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具体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10.5%降至2.9%,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等平均提升1.0分。结论品管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了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6.
247名儿科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并采取对策,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州市儿童医院247名临床护士在一年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针刺伤发生率91.09%。穿刺后及穿刺后整理物品在留置针、注射器、头皮针针头引起的针刺伤中各占78.21%、83.07%、61.80%。由于患儿躁动引起留置针、头皮针针头针刺伤各占28.00%、35.40%。结论儿科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于成人医院,采取对策,减少针刺伤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